继贾樟柯的纪录片《海上传奇》在全国公映后,纪录大电影《外滩》又将登陆全国院线。删改至90分钟的精华版《外滩》,将以更精致凝练的节奏叙述上海滩百年风云
吴丹
从8月底开始,只要你走进世博园,即可在世博文化中心的世博影院看到一部时长20分钟的纪录片《外滩》。当然,这一定不会过瘾。9月初,片长90分钟的纪录大电影《外滩》将登陆全国院线,以精心雕琢后的全新面貌,向人们讲述上海滩的百年风云。
时值世博盛会,导演们都在用镜头解读上海。贾樟柯执导的世博献礼纪录片《海上传奇》,用无数名人的记忆碎片勾勒出关于旧上海的繁华与落寞,也渲染出新上海的绚丽与梦幻。与之相比,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纪录大电影《外滩》,则用了拟人化的方式,将“外滩”当作一位百岁老人,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平静回顾自己生命中流转过的沧桑轨迹。
故事片与纪录片之界限
这几天,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刚从北京归来,“主要的任务,就是修改《外滩》。”
早在6月7日,《外滩》就已经作为MIDA(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的开幕影片在UME影院试映。那天的火爆场面,很多人记忆犹新——电影票早早售罄,进场人数不断增加,人们不得不席地而坐看完全片。总导演周兵站在台前,看着热情的影迷们,双手合十,感激地深深鞠躬。
试映当晚,每位影迷都收到了一张详细的观影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这部纪录片。”周兵尽管已经执导过《故宫》、《台北故宫》等大型纪录片,但是,纪录片如何健康地走向商业院线,如何操作纪录大电影的模式,仍需探索和实验。
从试映至今的一个多月里,周兵与影片出品方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不断搜集意见修改影片。“我们把影片从120分钟浓缩为90分钟。一些比较繁琐的线索都重新梳理过了,每个主要人物也都做了相应的删减和调整。”应启明说。
在《外滩》中,第一代上海商界巨子叶澄衷、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以及周璇和李香兰,均由演员扮演,故事情节则根据历史记载编排。在120分钟版本中,整个“情景再现”的部分差不多占全片的三分之二,过多的演员表演也造成影迷们的困惑——这究竟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
“故事片与纪录片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我觉得《外滩》的拍摄手法是对纪录片旧观念的一种解放。”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认为,过去的纪录片,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是禁忌,因此纪录片的拍摄都比较僵化,“但《外滩》大胆起用演员来再现历史,没有人为地设定限制,对国内纪录片拍摄来说,具有示范意义。”
虽然被冠以纪录片之名,但《外滩》仍兼备着浓厚的故事片气质。应启明承认,第一次做纪录大电影,遗憾肯定是存在的。因此,在90分钟的精华版中,创作团队修正台词、调整叙事结构、精心剪辑、去芜存菁,以更完善的面貌呈现给观众。
历史观的解放
《外滩》用5个人的故事来讲上海开埠的百年历史。这其中的每一位上海名人,相关书籍和资料可谓纷繁芜杂,且都被电影电视剧涉及过。
在看过《外滩》后,石川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细细回忆过往所见的影视剧、媒体、教科书、历史书中出现过的那些人物,一一对照,寻找出《外滩》在创作上的不同之处。
“可以说,《外滩》历史观的角度是一次解放。过去我们主流的历史观都是从民族主义、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而这部影片消除了很多成见。”石川举例说,在教科书中,赫德总被描述为“侵华代表”,是一位把持中国海关税收几十年的英国人。但《外滩》所描绘的赫德,是一位对中国有着深厚情感、在中英近代外交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启蒙者形象。这种客观而严谨的态度,是纪录片复查历史的正确姿态。
周兵在挑选台湾演员金士杰出演杜月笙时,正是出于对历史人物复杂性和厚度的把控而考虑,“以前的杜月笙多是脸谱化的、简单的。我理解的杜月笙是多面的、复杂的、值得琢磨的一个人。必须要找表演能力很强的资深舞台剧演员来演。”
“历史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体的生活和情感才能渲染组成一段丰沛的历史。”在《外滩》中,石川印象最深刻的是影星周璇身上的悲剧性、透过李香兰解读中日冲突矛盾背后的故事、叶澄衷发家的资本来自于西方等等细节,“这些故事营造出非常奇特的景观,是我以前从未看到的。”更让他意外的是,《外滩》中选取的不少珍贵影像,都是他一直想看的,“比如爱迪生公司拍摄的最早的上海街景,我跟学生上课时说到过,我以为不可能再找到了。《外滩》用大量珍贵的文献镜头,给了我惊喜。”
石川认为,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和周兵的《外滩》,都是用碎片式的讲述或故事来勾勒一个丰富的上海。这两位非上海籍的导演,在石川看来颇有新意,“如果是本地的创作者,通常会放不开。上海的本质太多样了。”
当然,在石川看来,第一次以电影手法来拍摄的《外滩》,尚有些不符合历史的细节。“比如周璇与严华的婚姻破裂,不是跟男演员韩非亲密所造成。这是国华影业公司的老板柳中浩和那个时代一同造就的悲剧。”另外,从租界官员的服饰、道具,以及周璇所居住的石库门来看,石川也觉得有些不符合历史的部分,“纪录片不像电影和电视剧,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很多细节都必须要严格考证。”
石川相信,随着《外滩》的上映,观众会逐渐认同、接纳纪录大电影的形式,而类似的历史纪录片也会蜂拥而至。为此,他提前警示:“做纪录片一定要对文献资料和历史知识有严肃的态度,要准确呈现历史,否则,很可能堕落成三流的故事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