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抄袭门凸显行业乱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 02:20  京华时报

  东兴证券、国元证券日前曝出的“抄袭门”,是证券分析师行业乱象的一次迟到曝光。按照多位券商分析师的说法,抄袭其他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或部分抄袭、全文抄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正因如此,在市场深感震惊的同时,业内反应倒较为平淡。

  在华尔街,各个行业的顶尖分析师被称为“斧头”,如果能成为“斧头”,则意味着市场中的话语权与背后源源不断的利益。当年纳斯达克市场的“网络股泡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相关的“斧头”策动的,由此可见证券分析师的影响力。自1996年君安证券开启行业公司研究以来,国内券商研究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去年底,106家证券公司中就有88家设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占比高达83%。如果再加上基金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保险机构、QFII等各自建立的研究部门,证券分析师已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这个行业也出现了泥沙俱下的局面。

  作为证券分析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实地调研、对上市公司公开资料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行业的前瞻性分析得出第一手的研究报告,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抄袭他人的研究观点甚至研究报告全文,显然违背了证券分析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恪守的独立诚信、谨慎客观、勤勉尽职、公正公平原则,也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除了“抄袭门”,还有“买票门”,近几年来,国内券商行业几乎每年都要评选行业十佳分析师,能够当选的分析师身价自然倍增,成为各家券商争相追捧的对象,薪酬也会大幅拉升。为了能够获取好的排名,个别证券分析师曾被曝出“不忙研究忙买票”的丑闻。

  无论是“买票门”还是“抄袭门”,都凸显出证券分析师行业的乱象。它们在抖搂出证券分析师行业“潜规则”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和反思。由一场考试确定行业资格的制度是否该改改了?对那些明显缺乏职业操守与职业能力的证券分析师,是否该将其挡在“门”外呢?

  □曹中铭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