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探路两岸区域金融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 01:58  中国经营报

  何勇

  7月的一天,厦门市湖滨北路101号的台湾富邦财产保险(厦门)公司里一片繁忙,4楼的人力资源办公室正在进行紧张的面试,新入职员工们则在6楼培训室里接受来自台湾讲师的保险业务培训。

  富邦是第一家获准进入内地的台湾财产保险企业,他们希望能在今年内正式开业。而今年6月,厦门宣布将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计划吸引更多台湾金融企业登陆,对这个刚刚获得扩容的经济特区来说,这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他们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的重要一步。

  台“钱商”卡位海西

  实际上,厦门此前在两岸金融合作中扮演了先行先试的特殊角色。

  早在2002年7月,工行厦门市分行就与台湾彰化银行率先完成海峡两岸50余年来第一次直接通汇业务。2009年9月,已具有台资背景的厦门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厦门银行,计划3年内发展成为规模增长较快的中型银行,实现区域性市场布局。

  除了金融业,厦门引进台资保险法人机构也取得了突破。2008年,厦门建发股份与台湾人寿合资设立的寿险公司——君龙人寿在厦门正式开业,从批准筹建到开业仅用一年时间,可以说搭上了“直通车”。2009年,厦门保监局又引进台湾富邦金控集团在厦门设立财产保险公司总部。

  据国泰产险福建分公司总经理曾繁菁介绍,富邦财产保险(厦门)公司通过保监会验收后,可望取得开业许可并正式开业,这将成为福建全省第一家台湾独资财产保险法人机构。目前,全国只有5家台资保险法人机构,君龙和富邦进来后,厦门就有2家,台资保险机构集聚地的势态初步显现。

  厦门先行先试,福建与台湾的金融合作也慢慢展开。2009年12月,福州商业银行更名为海峡银行,计划通过增资扩股、网点扩张、引进战略投资者、两岸合作以及上市计划等方式,实现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全国性银行发展。

  在证券业方面,今年3月,台湾统一证券宣布与厦门国贸以及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统一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将在厦门注册。这也是第一家在厦门设立代表处的台湾券商。

  “厦门探索建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的设想由来已久,相关的调研和学术研究开展了很多年。”厦门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陈跃进说。

  根据厦门市的规划,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是:在原有“个案”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试点,进一步探索金融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包括争取率先开展两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争取建设柜台交易市场,稳步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地区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后,金融机构数量显著增加,运营绩效迅速提高,然而,岛内市场规模有限,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跳出岛外”是台湾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台商客户众多,金融需求日益增长,但本地金融服务水平有限,基于两地金融环境的差异,将来可以考虑引入台资金融机构作为海西的主要投资力量。”唐永红说。

  惠及中小企业

  对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在当地设厂11年的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曾钦照期盼已久。他说,厦门中小台商融资难一直是个问题,台湾的金融业过来后,应该率先为在厦台商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除了台企,海西广阔的区域发展空间,也为未来两岸金融业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根据记者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2009年之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仅为250家企业提供信用保险服务,累计承保金额仅占福建一般贸易出口额的7%~8%;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184家,但在保中小企业比例却低于10%。在直接融资方面,上市的福建中小企业仅有12家,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中小企业只有1家。2008年福建参加年审的91家典当行,累积实现典当总额仅46亿元。

  “当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服务时,部分中小企业会转而利用地下金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称。他透露,根据福建近年民间借贷总量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额4%至5%的保守比例测算,福建民间借贷资金达400亿元。

  台湾君龙人寿总经理吕国雄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厦门,浙江也将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区域,据他介绍,君龙人寿内地第二家分公司可能会设在浙江。

  “台湾人口2300万,有28家寿险公司,大家争得你死我活,”吕国雄说,“福建人口3500万,浙江5200万,加起来将近9000万,浙江寿险公司不到30家,福建也只有20多家,发展空间巨大。”

  助推产业转移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一直以来都是台商赴内地投资的重要通道,台湾石化、机械、光电三大产业占据海西区内产业结构的核心位置。随着两岸签署ECFA以及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推动,海西势必又会迎来新一波台湾地区产业转移浪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据曾钦照介绍,目前台资宸鸿科技、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冠捷科技集团等在厦投资规模较大的台企,都在大规模增资扩产,单个项目至少数亿美元,而目前在厦台企有3300家,每年还在以200家的速度增长,对台湾金融企业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遇。

  尽管要让那些已在内地有稳定金融合作伙伴的台资企业“转向”不易,但李非教授认为,台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服务、产品的创新,特别是对台湾企业的天然亲和力,吸引新进入的台商。

  “中长期内,伴随产业转移的步伐,海西区银行资本和中西部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可通过松散的业务联盟或紧密的股权联盟,以‘抱团出击’的方式服务众多转移企业。”李非说。

  (柯秀才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