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联储成赢家 投行应变有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21:07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新的金融监管时代来临,必然会有利于一些机构和利益集团,而对其他一些既得利益者形成损害。事实上,自去年6月改革草案出台以来,监管机构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夺和倾轧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所有的监管机构中,美联储的境遇颇有戏剧性。去年年底众院通过监管法案之际,正是美国国会就金融危机对美联储问责之时,所以众院法案不仅剥夺了美联储在消费者金融方面的监管权力,甚至破天荒地要求对美联储实施审计:包括在危机期间美联储所采取大量的紧急流动性借款和量化宽松措施,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置于国会的权杖之下;这也引起了联储上下的强烈反对。然而在两院协调的最终文本中,美联储不仅名义上仍保留消费者金融的监管权力,而且将拥有监管系统性风险的职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各业界的大型机构均被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之下,其监管权力大大加强。同时,关于央行紧急流动性借款的监督也被弱化为一次性审计,对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不大。“可此,美联储被广泛视为本次监管改革的一大赢家。”孔子国际控股董事长胡益三对《中国联合商报》说。

  但对于投行们来说就没这么幸运了。在胡益三看来,花旗和摩根大通这样的银行“巨无霸”不可避免要面临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要求;而在“沃尔克法则”下,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的自营业务将受到很大限制,危机前带来丰厚回报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也将明显萎缩;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更是从无监管的“影子银行系统”中,被纳入严格监管的大框架之下,变化不可谓不大。

  更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公司均有可能被认为是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机构,因此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更严格的薪酬规定、甚至是被强行分拆清算的风险;监管当局如认为这些机构规模过大,更可能直接否决其相互间的购并申请。“因此,恐怕没有哪家金融机构愿意被列入美联储“Too-Big-To-Fail”的黑名单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贺强认为,即使这样一个结果,可能也要比原先金融业的悲观预测要好得多。立法程序最后阶段有两大焦点,一是“沃尔克法则”,二是参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布兰琪·林肯提出的“林肯修正案”,前者意在禁止银行业的所有自营交易,并完全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分业;后者要求大型金融机构剥离所有衍生品交易,退出规模45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两项动议甫一出台,便遭到美国金融业巨头们的猛烈抨击,力图从新法案中稀释甚至打掉这两项内容。

  事实上,最终文本不但允许银行机构将核心资本的3%投资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而且在退出现有投资的过程中得到极为宽松的过渡安排:在法案通过后,“沃尔克法则”将在15个月至两年后生效,然后银行机构将得到两年的缓冲期,其后可以再延期三次,每次一年;而在此基础上,在私募股权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等所谓“流动性不强”的投资上,银行业可以再获五年宽限期。“也就是说,高盛或花旗这样的机构最晚可以到2022年才完全遵守“沃尔克法则”。

  再以“林肯修正案”为例,两院协调的最终文本规定,银行可保留常规的利率、外汇、大宗商品等衍生产品交易,只有高风险的衍生工具才会被完全剥离出来;而且银行同样有两年的过渡期。”贺强对《中国联合商报》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