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寅泉: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都与协调平衡相背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20:04  中国产经新闻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规划系列评论·之三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上期本报特约评论员李而亮撰写的评论《“不开发区”战略应该扩大化》,从江阴设立200平方公里“不开发区”切入,评论在持续的开发热中的不开发,进而将有计划地设立不开发区引伸到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间交往共识,观点鲜明,立意高远。以此对照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规划,这个观点也非常适用。

  从规划上设立“不开发区”,实质上就是为了纠正时下普遍存在的开发过度。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其中产生的不协调不平衡,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在城市发展中尤为明显。从去年以来,国务院批复了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其主导思想就是力图扭转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规划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产生偏差。在政绩观的冲动中,地方政府或对某一区域非常重视,造成开发过度,或对某一区域不予理睬,结果是开发不足。开发过度的结果是资源供应跟不上,交通混乱,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开发不足的结果是比原生态还混乱,鱼龙混杂,城乡不分,治安状况长期不好。

  城市发展规划,当前一个弊端是只注重外在的秩序而不重视生活的便利,也就是以发展为本,为发展而发展,而不是以人为本,没有把发展看作是为人提供更方便舒适环境的过程,只是把发展当作目的,这属于开发不足。以北京为例,许多马路修得很宽,十字路口更是“一望无际”,行人过马路穿行在车丛中。北京东五环路以外开发了许多小区,居民住进去了,但公交线路没有跟上,城管只管打击黑车,却没有权利参与方便百姓的设计。只顾秩序忽视方便,极易引发社会矛盾,这是不协调不平衡的表现之一。

  另一个不协调不平衡的表现是城市繁华地区开发过度。发达国家的城市,在最繁华的地区也规划出“不开发区”,这些被列入“不开发区”的区域,无论换了几届政府,无论开发商花多大价钱买地,政府都不会卖,这成为一个法规。这些“不开发区”或保留原生态的密林,或保留原有的湿地,或干脆让它就像一块被遗忘的处女地。繁华市区内的“不开发区”就是城市之肺,对环境对居民起到舒缓调节作用,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中国许多城市,一届政府一套规划,寸土不留,坚决盖楼,水泥森林满目皆是。当年北京要建西客站,某些决策者毫不犹豫地指令把莲花池的大片湿地填上建火车站,幸亏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紧急上书,也幸亏贾庆林同志(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慧眼识珠,要求另择站址,才保留了莲花池这片天然水域。这是实践“不开发区”的一个正面事例。

  过犹不及。发展的冲动已经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破坏了许多历经多少代都不曾破坏的历史珍存。一个对前朝留下的名片不珍重,总想“打造xx新名片”的城市,恐怕是把旧名片糟蹋没了,新名片也打造不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