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啃硬骨头的“十二五”亟待变革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20:0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日期的临近,“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工作也逐渐进入收尾阶段。据权威人士透露,“十二五”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体制改革。

  该权威人士表示,“十二五”将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一些影响全局和长远的改革任务将集中在这5年完成。

  这一方面是由于体制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其他目标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距离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必须要把全局性和长远的改革集中在“十二五”期间打响攻坚战。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表示,通过开征环境税和能源税、提高资源税税率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就是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负担使用资源和能源的投资成本,很简单的道理,关键是如何落实这些想法,如何实施体制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也认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了多年,一直未能实现,根本原因在体制上。”因此,5年规划首先应当制定旗帜鲜明的改革规划,然后再制定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划。

  据权威人士透露,五中全会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和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型应该是“总抓手”、“牛鼻子”,因为“政府转型决定‘十二五’改革全局。从现实情况看,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投资-出口为主导、以批租土地为特点、以重化工业为载体和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非改不可”。

  比如,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任;解决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关键在于确立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解决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

  不过,是否应该继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方向,正是“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一大争议之处。而这主要与推进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有关。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的改革,要取得突破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表示,“十二五”的改革任务之所以重,就在于“当前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和政治的需要。而背后的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是推进改革最大的阻碍”。他的最大担忧就是改革动力不足。

  时红秀却说:“机制为什么迟迟不能建立,这不是认识问题,而是政府的决心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关键是要有决心,思路要清晰。其他国家都做得很到位,比如,日本在节约能源方面就实施得很好,要说利益集团,他们的利益集团比我们国家更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改革攻坚的关键和重点,但是就实施效果而言,迟福林曾表示,“十一五”政府转型尚未取得重要进展,而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有所强化。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

  为此,魏加宁强调,应该制定体制改革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因为之前的五年规划都会提改革,但是在落实中却排在靠后位置。

  时红秀也表示:“真正建立一个科学的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并没有多大难度,关键是决策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时间表,什么时候推出什么措施,并及时进行检查,看看真正兑现了没有。我们需要的是政府真正大胆地推出一些措施,甚至进行全民、全社会的讨论。总体来看,是可以做到的,难度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