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N年一遇”难道只是文字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04:19  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2003年,“三峡大坝能防万年一遇的洪水”,2007年,“大坝能防千年一遇的洪水”,2008年,“大坝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2010年,“大坝蓄洪能力有限,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大坝上”,以上四种说法都来自于权威媒体。从“万”到“千”到“百”到“有限”。三峡大坝方面对此作出澄清:“大坝的防洪能力从来就没有变过,是媒体在不同时期截取了不同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4种说法都对。”

  一场暴雨让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从纸上的漂亮数字变成现实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三峡大坝最近在汛期泄洪,更是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话题。信奉“有图有真相”的网友分别截取了新华社有关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4次报道,发现了一个从“万年一遇”到“能力有限”的直线下坠曲线;网友原本以为白纸黑字是最有力的证据,可在三峡方面“4种说法都对”的回应面前,反倒显得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问题。

  所谓“校核标准”是万年一遇,“设计标准”是千年一遇,百年一遇是就“保障下游安全”而言,“蓄洪能力有限”则是因为“不能人定胜天”。作为普通公众,虽被专家说法搞得晕晕乎乎,但为佯装自己理解能力还行,我还是愿意送还专家一句“4种说法都对”;唯一的疑问只是:所谓“N年一遇”之类的说法,难道主要只是一个文字游戏?标榜“万年一遇”的尚且“能力有限”,那些本来就只标榜“百年一遇”的,最后10年就塌了垮了,是否也根本不值得惊奇?

  这样一想,倒是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毕竟“不能人定胜天”,只要“百年一遇”不成“百天一遇”就是合格的建筑,不知以后公众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N年一遇”这个概念呢?公众在发出理解的长吁之余,隐隐有点不快的是:“N年一遇”的上下可变动范围竟然如此之巨,却偏偏又被如此着重宣传,并且作为各类建筑评奖的重要依据,怎么好这般无聊地逗人玩?

  当然,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究竟如何,倒还并不特别令人担心,这么大型的国家工程,公众心底相对还是信得过的;问题是,三峡大坝方面对于“N年一遇”的直线下降式摇摆诠释,带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倘若连三峡大坝都可以这么诠释“N年一遇”,那么,那些本来就为偷工减料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建筑商,岂不是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将“N年一遇”当作一个纯粹的文字游戏来逗耍?真的是公众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N年一遇”说法太过混乱,三峡大坝方面有必要为“N年一遇”的科学性做出一个表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