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层次化增长 西部大开发寻找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01:47  第一财经日报

  李秀中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在做最后的冲刺,四川省领导最近表示“马上就会浓墨重彩登场”。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业已批复,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形成三大增长极。

  不仅如此,最近召开的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此次会议首次对西部区域发展格局进行了详细规划。

  区域经济学家表示,西部大开发借鉴了东部重点地区率先发展的模式,西部地域辽阔,西部的发展需要依靠若干增长极来带动;而同时,中央又非常系统地规划了层次分明、区域兼顾的发展格局。

  层次化增长格局形成

  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扎实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发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

  四川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表示,会议对西部重点地区划分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区来进行支持,除了三大增长极之外,对其他重点区域也分层次地开发培育。经过10年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已经形成层次化特征的开发格局。

  他表示,西部大开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做到总体均衡;而在经济增长方面,要非均衡地重点突破。四川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表示,西部地区的发展也要学习东部地区重点推进的经验,让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培育增长极。这次会议就非常系统地规划了经济区发展。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也表示,西部地域辽阔,西部的发展需要依靠若干增长极来带动。

  事实上,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思路也是在不断深化。刘世庆表示,在西部大开发前5年,其主要工作还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第二个五年开始关注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就提出,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当时提出“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区,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鼓励南贵昆、呼包银、兰(州)西(宁)等区域依托交通干线,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带”。

  随后,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定区域规划列入日程,并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日益显现出其辐射带动作用。在去年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强调,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改革是根本动力

  事实上,打破行政划分的区域经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潮流。不仅有跨省级行政区域进行整合的大区域经济,就是在省内,各地也纷纷推进相关地市县的区域整合。

  最近,四川省在贯彻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时就提出,要研究如何加快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启动实施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战略,同时研究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经济区建设。

  不过,区域经济整合广泛推进时,政策效应却在不断衰减。去年国务院共批了10多个区域规划,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的支持作用会弱化,因此必须要求地方增强改革开放力度,释放体制张力、激化机制活力,变政府推动为市场牵动,变要素驱动为创新引领。

  其实,四川省在前述会议上提出,要研究如何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问题,总结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研究如何把统筹城乡的政策扩大到成渝经济区或全省城市周边地区。

  而成都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不像深圳、上海那样主要依靠获得优惠政策来推进,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发展机制。在去年成都综改总体方案中,没有一条关于政策的支持。“只是给了一个去试的权力。”可以看出,未来区域经济区发展就要求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然,王小刚也表示,国家应该对这些重点地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在西部,成渝经济区经济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但是相对东部地区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在资金投放上予以倾斜。

  王小刚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西部发展仍然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基础设施依然是短缺的,1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基础设施建设回报率很高,当然这不是表现在财务指标上的经济效益,而是如果没有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没有西部投资环境的改变,和西部10年来的高速增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