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历史定论提出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00:27  中国经济时报

  ——关于《希特勒的“原子弹”》

  ■闻立欣

  德国历史学家赖纳·卡尔施和新闻记者海科·彼得曼合著的《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一书,近日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对“希特勒治下第三帝国曾尝试制造原子弹”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提供了新的见解:第三帝国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并非战后人们所普遍认为的那般“一事无成”,德国人非但跨进了“核力量”门槛,并且距“真正意义上的原子弹”不过一步之遥!

  纳粹德国曾造出过原子弹吗?通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人们知道,爱因斯坦等反纳粹科学家“二战”爆发前夕就发出过“德国正在尝试制造原子武器”的警告,随后就有了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人们还知道,战争期间,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情报机关从不同渠道获悉纳粹正在努力使“原子研究实战化”,但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失败了;人们都知道,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灰飞烟灭之后3个月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人类“根据核裂变原理发明的炸弹”,伴随两颗原子弹腾空而起的烈焰,肆虐世界六载的战火终于熄灭了。所以,人们得出的结论确定:原子弹是美国人首先造出来的,虽然日耳曼科技精英在军方支持下试图研发原子弹,不过直到帝国崩盘的那一刻,德国人非但未能掌握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甚至连“核力量”的门槛都没踏上,这场“物理学家的战争”赢者是同盟国科学家。

  2001年,卡尔施与彼得曼开始了对纳粹德国秘密研发原子弹历史事件的联手调查研究工作,他们遍访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和以色列的档案机构,查阅陆续解密公开的“二战”档案,特别是涉及核研究的资料,其中包括当年的研究报告、设计图纸、航空照片、战时美国和苏联情报机构间谍报告以及所涉事件当事人的私人文献收藏等。历经数年耕耘,他们在对大量解密原始档案的研究,对核试验测试区域实地考察采样和对相关者口述历史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构建了《希特勒的“原子弹”》这部历史纪实著作的叙事基础。

  作者指出,近几年新发现的档案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战时纳粹德国的核武器研制进展步伐超过了此前人们想像的程度,他们在与同盟国间激烈的原子较量中几乎拔取头筹。1944年晚秋和1945年早春,德国军方科学家小组曾进行过核反应堆试验和某种接近实战部署级别核装置的测试,在北方波罗的海沿岸吕根岛和中东部图林根地区的奥尔德鲁夫,先后进行过三次原子弹秘密试爆,其中“图林根测试”曾导致几百名作为试验品的战俘和集中营囚犯死亡。

  除了对已为人们知晓的“二战”期间德国曾开展核反应堆和同位素分离等研究的描述,《希特勒的“原子弹”》更提供了某些尚且不为人所知的内容。比如,“铀俱乐部”科学家在1942年放弃原子弹的研发之后,迪布纳在国防军和党卫队的支持下,克服铀原料缺乏、盟军轰炸和时间紧迫等困难,在战争临近尾声时造出了“原子弹”,尽管这种新型炸弹威力不能与“曼哈顿工程”数月后试爆的原子弹同日而语,但还是可以将方圆500米范围内的生命、景观和地上建筑物化为灰烬并在附近地表形成放射性沾染。此外,《希特勒的“原子弹”》还披露了军方爆炸物理学家舒曼对核聚变炸弹的追求、火箭工程师冯·布劳恩对火箭与核爆炸物结合的考虑、希姆莱的党卫队在“原子弹”制造事业中扮演的角色等鲜为人知的内容,并且第一次将这股力量的战时科学行为和成果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为纳粹德国秘密发展核武器历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篇章。

  就某些方面而言,《希特勒的“原子弹”》颠覆了传统观点,在关于“德国人是否在战争临近终点时已经掌握原子弹”这一关键问题上,卡尔施和彼得曼向历史定论提出挑战。或许,根据本书所得结论,世界核技术发展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应作相应的修正?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