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完善,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链,因此,有一些代工企业,尽管在生存的边缘线上挣扎着,还是不愿意将企业转移到内地。那么,这些苦苦留下来的企业,怎样在珠三角继续发展,摆脱困境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东莞茂志公司不大的车间里,记者见到崭新的织机有序排列着,仅有几个工人在负责操控这些自动化的织机。曾天仁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手拉织机,现在换上了电脑织机,传统的织机已搬迁到内地。
东莞茂志针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我们实际只是转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就是不能完全用信息化、工业化这样来生产的(部分)。”
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新引进的电脑织机,自动化程度高,每个工人可操控8台机器。曾天仁说,这样可以降低20%的劳动力成本,产量是原来的2.5倍。记者在东莞调查发现,这里的不少企业都采取了这样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转移部分企业出去降低成本,使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而留在珠三角的产业基地则寻找利润增长的突破口。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马书保:“公司逐步导向具有自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ODM生产,不断发展自己的品牌开发有特色的品牌,去促销国外市场,慢慢转型ODM的工厂。自主品牌已经占到60%到70%。”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出口型的企业,正在调整整体战略,开始由出口转向内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他考虑内销可能在东莞不一定有太大的优势,这个地做外销比较有优势,做内销可能考虑长三角。我调查所得,企业外迁选长三角的比较多,这跟长三角内销的形象做得比较好有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