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太阳空城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 15:55  财经国家周刊

  “中国的太阳城起码有一半是伪太阳城,剩下的一半是介于真假之间、不达标的太阳城。”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超

  一夜之间,新能源缔造了很多遭到地方疯抢的全新概念。

  继内蒙古、江苏、甘肃等地争抢“风电三峡”后,太阳城正在成为又一个哄抢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德州、敦煌、保定、邢台、昆明、济南等数十座城市,公开打出了建设太阳城的旗号。

  按照国际太阳城大会的定义,所谓太阳城,是指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可持续城市。按照这一定义,太阳城实际上就是一座低碳环保的绿色城邦。

  何谓“主要”?国际太阳城大会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起码是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占到当地能源消费的一定比例,才能算太阳城。”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这一比例至少在20%—30%以上。

  如果按照这一比例,国内太阳城没有一个名符其实;但对这一头衔趋之若鹜的城市却源源而来。

  “太阳城的蜂拥而上,暴露出我国的老毛病——装几块光伏板的建筑就敢说是低碳建筑,拥有一两家光伏企业或风机生产商的城市,就敢妄称低碳城市或太阳城。”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说。

  “跑步进入太阳城”

  7月的山东德州,干燥、闷热。再过两个月,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这座以扒鸡出名的城市有史以来举行的最高规格会议。

  和天气一样,整个德州城都沉浸在火热的世界太阳城大会筹备之中。早在今年年初,整个德州就已经进入该大会的“紧张推进状态”,《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包乘出租车的司机老王,对太阳城和太阳城大会了如指掌:出租公司按城市管理者要求,已做了多轮针对性培训。

  “2005年之前这一带还是农村,现在就是太阳城了,跟跑步前进一样。”7月3日,老王指着满大街悬挂着的“太阳能改变生活”的刀旗说。

  2005年9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命名德州市为“中国太阳城”,在随后的一些宣传资料里,德州市据此宣扬该城是“中国惟一获得官方认可的‘中国太阳城’。”

  “最初的太阳城不是想授予德州市,而是给皇明集团和他们策划的‘中国太阳谷’。”孟宪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皇明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而“中国太阳谷”大面积采用太阳能技术,节能超过80%。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前期与三大行业协会运作“中国太阳城”事宜的一直是皇明集团,只不过最后是德州市领导接纳了“中国太阳城”的证书。

  “的哥”老王口中关于太阳城的另一个版本是:2002年前后,皇明集团在德州开代理商会,打出一条“打造中国太阳城”的横幅,恰被当时的德州市主要官员看见。这位官员认为是值得推广的城市名片,虽然皇明集团的横幅并非针对德州市,但“中国太阳城”开始上升为德州的城市战略。

  该版本也得到多名政府官员和皇明集团高层人士的证实。这一说法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皇明集团首倡“中国太阳城”的概念;其次,皇明集团协调三大协会使得“中国太阳城”落户德州;最后,因为皇明集团位于德州,使得德州的“中国太阳城”有了产业的支撑。

  在获评“中国太阳城”之后,德州市迅速确立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按照德州方面的介绍,即“举全市之力实施‘百万屋顶’工程、‘百村浴室’工程、‘道路照明’工程和‘太阳能小区’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太阳城城市景观。”

  即便如此,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在整个德州市的能源消费比重仍然微乎其微,业内估计“能占到1%就不错。”

  “德州政府希望通过迅速普及太阳能热利用,以使‘中国太阳城’在皇明集团之外也名符其实。”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说。《德州市太阳城发展建设专题研究(2009-2030年)》即为该中心执笔完成。

  “有‘中国太阳谷’做样板,‘中国太阳城’应该不会太差。”5月初,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太阳谷”是皇明集团总部所在地,也是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

  没有标准?

  号称“中国太阳城”的并非只有德州一家。

  除了号称获得官方命名的保定和邢台之外,“跑步奔向太阳城”的还包括昆明、无锡、敦煌、济南、日照等城市,而其它垂涎太阳城的城市也不胜枚举。

  据了解,保定获评科技部“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邢台则获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太阳能建筑示范城”。在获评上述称号后,两城也纷纷打出“中国太阳城”的旗号。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勃兴,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加入追逐太阳城的行列。

  “中国的太阳城起码有一半是伪太阳城,剩下的一半是介于真假之间、不达标的太阳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内目前标榜太阳城的城市包涵为“产业型”、“建设型”以及“产业+建设型”。

  在上述社科院专家看来,以敦煌、无锡等为代表的“产业型太阳城”属于伪太阳城,“不是造城,只是扩张产业。”

  无锡聚集了以尚德为龙头的光伏研发生产企业,而其与新加坡合作的“中新太阳城”也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敦煌则是“靠山吃山”的典型,其丰富的光热资源使得敦煌喊出了“打造千万千瓦级‘大漠太阳城’”的口号,其目的是发电。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属于“建设型”和“产业+建设型”,即城市本身具备光热或光伏产业基础,政府依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普及光电或光热的利用,德州依托皇明集团推广的“百万屋顶”工程、“百村浴室”工程等,则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就是安装了几盏路灯、装了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就叫太阳城,那太不科学了。”孟宪淦说,太阳城只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当初将“中国太阳城”授于德州也仅仅是“鼓励鼓励”。

  受到“鼓励”的德州,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跟风者。仅在山东省内,就有济南、日照两城喊出“中国太阳城”的口号,前者依托着太阳能企业力诺瑞特,而后者则是“日出初光先照”的城市名称。

  “政府应该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太阳城建设规范。”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孟立慧日前撰文表示;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行业协会的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证实:相关部委并未考虑制定类似规范。

  幕后的冲动

  没有造城标准,并不妨碍地方政府追逐太阳城的热情。而藏匿在太阳城背后的,是政绩工程或产业扩张的冲动,这其中尤以“产业型”太阳城为甚。

  无锡的“中新太阳城”总规划面积6600亩,规划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每年18千兆瓦,实现光伏产业收入1500亿元。按照无锡官方的说法:无锡的光伏产业将通过太阳城完成从单纯的制造研发中心向人才培训、配套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的“华丽转身”,并形成千亿规模,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基地。

  而另一个“产业型太阳城”敦煌则规划了5000平方公里的新城。不久前,敦煌高调举行了“中国敦煌大漠太阳城发展规划”。按照敦煌官方的规划,到2025年,敦煌将建设大规模、综合互补、电网友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届时,敦煌将被打造成千万千瓦级的“大漠太阳城”和中国第一个零排放城市。

  “这并非是在为民众的需求造绿色城邦,而是在以太阳城为噱头,行产业扩张之实。”前述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家表示,尤其是在若干新能源产业遭遇行政禁令后,太阳城规划有“暗渡陈仓”之嫌。

  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将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多项新能源制造产业列入产能过剩的项目序列,并因此遭遇“不得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的禁令;但与此同时,国家又鼓励上马“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项目,并鼓励优先为上述项目保障用地计划。

  而这一政策,正在被建设太阳城的地方政府“钻空子”。

  “保定市已有90%的主要路段、85%的游园绿地、包括全部的交通信号灯和部分居民小区,都完成了太阳能应用的改造。”7月2日,保定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否认钻产业空子,但他并不否认,“依托太阳城的称号,保定将做大做强保定的光伏设备全产业链。”

  “地方政府需要GDP和城市名片政绩,圈建太阳城无疑是一举两得。”前述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家说,类似太阳城的产业园在全国各地已经上马了很多,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但“起码不少于100家”。

  “太阳城应该是用尽可能少的碳排放,为人民群众创造尽可能高的福利。”戴星翼很不认同地方政府打着低碳城市名义却大肆招商引资的现实。在他看来,这种“重产业、轻利用的造城取向,造不出真正的太阳城”。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