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调控政策宜进退有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1%。从数据看,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出现下降趋势。

  回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我国出台了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启动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家电、汽车下乡等。随之,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从而使经济企稳回升,并进入如今的温和发展态势。

  从现阶段经济运行情况来看,金融危机时期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似乎已完成历史使命,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将会如何?

  刺激政策见好就收

  政策是退是进,目前似乎处在两难境地,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因而有人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对于这样的观点,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类似的建议。但专家们同时强调,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还要增加相应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个别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退出的退出,该加强的加强,见好就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建伟向记者表示,“我国经济已逐步回升,比预期要好。”李建伟认为:“假如下半年外部环境趋好,GDP保持年初增长目标没有问题;如果外部环境不太理想,出口下降幅度大,同时人民币汇率面临增长压力,GDP可能回到9.6%状态。”

  刺激政策是否退出?

  李建伟分析,我国的货币、信贷、财政等相关政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逐渐退出。从货币供应量来看,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期间,为刺激经济复苏,每月新增贷款量高达1.5万亿元,而自2009年下半年经济发展态势趋暖以来,新增贷款大幅度下调,同期下降了5000亿元。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在不断收缩,从2009年上半年的高支出到下半年的微调,甚至到今年1月的负支出,财政支出力度在放缓,基本维持在预算增长目标。种种迹象表明,宏观政策已在进行有效收缩。

  而如何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李建伟认为,退出政策一定要谨慎,把握好度,不能收缩得太快,否则会影响经济运行质量。譬如,货币供给量保持在17%—18%的增速比较适度;财政支出在15%左右,支出过大过快,投资又会过热;投资增长控制在20%左右,不能过低或过高。

  “保持合理的增长幅度可以为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陈佳贵认为,政府不会再出台刺激增长的政策措施,而是对原来的一些措施进行适当调整,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转变为中性的宏观政策,既不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也不出台紧缩措施,GDP增幅保持在8%到10%之间。

  不能忽视潜伏的问题

  “价格上涨,出口回升,固定投资下降,房价干预采取行政手段,经济发展从过去粗放式逐渐趋向温和‘软着陆’。”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现阶段经济运行特点作了这样描述。他表示,随着经济复苏,结构性矛盾问题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投资与消费关系更加失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向记者阐述这样的观点:“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也不能忽视潜伏的问题:一是内需增长转向由市场支持的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房地产业。二是外贸出口高增长难以维持,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下滑。”

  张立群建议,构建经济可持续增长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性的增长动力,继续引导支持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汽车、房地产引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二是扩大消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三是积极支持企业的投资活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投资建设的力度,这两者要一视同仁,并重发展;四是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

  经济增长最终靠消费支撑

  众所周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一枝独秀,对今年上半年GDP的贡献率达66%。与投资、出口相比,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短板。

  蔡志洲认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们所采取的宏观政策主要是刺激投资,2009年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增长幅度达30%,属历年来增幅最大,其中包括4万亿投资。鼓励扩大内需,拉动基础设施投资,虽使经济企稳回升,结果也导致居民购买总额增长,价格上涨。”

  在保增长的压力下,我国要实现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任务十分艰巨。

  蔡志洲认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大的转折时期,必须通过提高中长期调控力度,使经济发展更具有可持续的增长强劲。蔡志洲建议,财政支出、准备金、调整利率、汇率等短期需求政策,过去几年,特别是2003至2008年做得较多,供给政策做得较少,而生产和供给领域影响经济增长更加明显,增加供给政策是关键。经济增长最终要靠消费来支撑,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长期增加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让更多居民敢消费能消费。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