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涨价的声浪已经惊动高层。据报道,一份由国家粮食局撰写的有关“粮价上涨”原因的调研报告中旬已上报至国务院。
小麦涨价的声浪已经惊动高层。据媒体报道,一份由国家粮食局撰写的有关“粮价上涨”原因的调研报告本月中旬已上报至国务院。知情人士透露,该报告对推高小麦价格的多种因素做了全面分析,其中明确指出,国家粮食收储的头号主角——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接近上年水平,是历史上第三高产年。其中冬小麦产量2176亿斤,比上年增加近20亿斤,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
小麦价格波动一度强化了粮价上涨预期,6月底安徽、山东等地小麦收购价格,同比上涨约10%,首次冲破每斤1元大关,远远高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的政策收购价。不过农业部负责人称,小麦价格已稳定,且国家有足够的调控能力。
中储粮疑哄抬小麦价
据悉,有关“粮价上涨”原因的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的同时,由发改委经贸司、财政部监督检查司、国家粮食局等机构组成的检查组,已经分批下到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开始新一轮的小麦收购价格大检查。
据一位参与调研的粮食系统官员透露,官方本次调研主要是想掌握部分国有收储机构高价收购小麦的证据,并重点对中储粮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近期收购新季小麦的账目做检查。“但从账务方面并没发现中储粮违规收购小麦、哄抬价格的证据。”该官员表示。
尽管如此,调查组还是发现中储粮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调研组要求在市场价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情形下,中储粮各托市收购企业立即停止收购工作,更不准以贴赔费用等形式变相抬价收购小麦。
欲打破现行垄断局面
中储粮内部的一位管理人员则表示,国家本来定位中储粮是非盈利机构,靠财政部的补贴来服务粮食调控,但中储粮又是国资委的下属企业,按照国资委的考核要求,企业每年要盈利要赚钱,要完成利润增加指标,“在实际当中,两方面很难兼顾,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财政部方面已经意识到现行政策存在很大的弊端,本次由国家粮食局撰写并上报国务院的调研报告就明确提出,应该及早调整粮食托市收购体系,打破中储粮的独家垄断。“如果不出现其他干扰,预计下半年相关政策就很有可能会出台”。
不过,目前除了中储粮外,像中粮集团、中国华粮物流集团也相继获得国家允许的托市收购资格,中储粮未来可能将面临更多的竞争。(编辑 陈婷慧)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