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品平价时代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 17:40  《中关村》

  分析人士认为,平价艺术市场要想壮大,不仅仅依赖于老百姓日益鼓起的钱包,还依赖于他们的消费观念。由于中国美术教育滞后等问题,引导和培养起艺术品主观消费意识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林华(广州)   图/CFP

  近来,一个“艺术超市”模式在深圳、上海、成都及杭州等地浮出水面!“艺术超市”似乎正作为一个完全意义的产业化操作方式倍受关注。这种所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可以进入超市,供使用者选购的方式,无疑为平价艺术品找到了一个公共流通渠道。

  说起中国艺术品,人们总觉得高高在上——艺术品市场的拍卖成交价格动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天文数字。如今,平价艺术品超市的出现,使得艺术品只可远观的时代终结了!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和生活越来越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生活可以很艺术,艺术也充满着生活情趣。让艺术走进家庭,实现艺术作品向生活消费品的转换,把家庭或者城市变成艺术馆的梦想并不遥远。

  中国艺术品摆进超市

  近日,重庆首个原创艺术品超市——重庆当代艺术品交易中心开门试营业。对于原创艺术品超市式贩卖的前景,投资者信心满满。

  据称,进入该中心的商品有画品、陶器、雕塑、各种挂件饰件等,由创作者自己标价,采用超市式展销,游客看中即可付钱买走,艺术品单件价格从三十元到数万元不等。

  近来,艺术品超市模式先后在深圳、上海、成都及杭州等地浮出水面。试营业整整一年后,位于深圳宝安22艺术区的“365艺术生活超市”于虎年新春正式开张。

  去年试营业期间,365艺术超市便在珠海开设了分店,今年更将铺开连锁大网。这个艺术超市不仅出售几十元、几百元的艺术衍生品,还出售定价数千元到三万元之间的原创艺术品,其中原创艺术品由于有一定的观赏性、收藏性和增值性,已培养了一批白领阶层客户群。

  在365艺术超市里,日常用品焕发着高雅不凡的艺术气息。在餐具、布袋、T恤、文件夹、台灯上,出现的是刘国松、周春芽、刘野、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

  在365艺术超市一边吃着“螃蟹”一边艰难摸索之时,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和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也相继开门,两者均打着“艺术超市”、“艺术集市”的旗号,探索低端艺术市场,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去年9月,拥有3000多平米超大展场面积的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正式开张。西村艺术品空间是一个集当代艺术、瓷器、创意家居、独立电影等众多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艺术村落”。空间收集了四川本土一百多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陶艺、手绘漫画、民间艺术等。创意产品包括设计师产品、艺术衍生产品、DIY手工艺品等万余件,涵盖了绝大部分艺术门类。

  西村艺术品空间总顾问栗宪庭希望建立一种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新模式,经营和销售大众消费得起的艺术作品。

  在西村艺术品空间,1平方米以内的画一般定价2000元到5000元,最高不过万元,而且可买可租。这同时也给成都大量没有名气却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据悉,西村艺术品空间目前已与成都260多位艺术家签了作品代售协议,将代售他们的上千件作品。今后还准备将600多名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全部吸纳进来。

  去年11月28日,由上海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全新艺术品交易市场——证大艺术超超市在上海浦东大拇指广场盛大开张。

  3000平方米空间,被万余件艺术品占满了。该艺术超市所销售的艺术品分为原创艺术品和创意产品两大类,艺术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陶艺、手绘漫画、民间艺术等,创意产品包括设计师产品、艺术衍生产品、DIY手工艺品等。万余件艺术品涵盖了绝大部分艺术门类。价格从10元至50000元不等,其目标是打破艺术品必然天价的模式。

  此外,艺术收藏指导、布置工程、艺术普及教育等课程、活动不仅会将证大艺术超超市打造成一个艺术品交易平台,更是一艘超越超市的艺术航母!

  在二楼的混合展区,商业气息渐浓:168元的插画、350元的水粉、200元的油画、1200元的国画……其中亦不乏艺术亮点。在每幅作品的下面,都挂着白牌,标明价格,看中艺术品的客人,就可把牌子拿下。每卖出一件艺术品,由艺术家和超市按比例分成。

  据称,这个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在开门第一天就获得了57万元营业额,开门营业20多天,店面销售额已达201万元。而在开张第10天的时候,这个数字就已过百万。

  证大艺术超超市的创始人——上海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其斌表示,2010年上半年,证大艺术超超市还将进军北京798艺术区!

  相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艺术似乎很遥远。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东街6号艺术空间”最近开设了“市民画室”。“市民画室”会请各大院校艺术专业的老师来指导百姓绘画;和“市民画室”一同推出的,还有汇集省内各大美术学院千余件艺术作品的艺术超市。

  东街6号艺术空间的负责人徐恒表示,希望通过艺术超市,把学院里优秀的学生和他们的画介绍给老百姓。

  在“市民画室”里学有所成的市民,亦可以把画留在艺术超市里让更多人欣赏,遇到喜欢它的买家,说不定还会把它买走。

  有关专家表示,作为文化产业中的全新商业模式,艺术超市将再一次让大众实现购买艺术品不再是一种奢侈消费的愿望。艺术品将从此走出高高在上的庙堂,步入寻常百姓家。

  艺术品不是富人专利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一大批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尤其是一部分人在解决了房子和车子问题后,开始把消费的焦点对准了艺术品。在近几年京沪两地的拍卖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少新面孔在拍卖场上踊跃竞投,有人惊呼:新生资产阶级杀进来了!

  许多艺术品在各路买家的踊跃竞投下,行情飙升。在2008年拍卖中,千万元级的拍品是重头戏,而在2009年秋拍中,就涌现出4件过亿的拍品,中国艺术品市场瞬间进入“亿元时代”。

  2009年10月,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上拍的乾隆时期清朝宫廷纪实绘画作品——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4亿元成交,中国书画拍价首破亿元大关。这个天价纪录仅仅维持了一个月,11月23日就在北京保利秋拍中被刷新——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举牌角逐,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1.51亿元落槌,加上12%的拍卖佣金,上海买家刘益谦需为这一纸古画掷金1.6912个亿。该画此前公布的估价仅仅是2000万至3000万元。

  据称,整个2009年,刘益谦豪掷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资金接近12个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藏家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将多年前购得的中国书画精品送到中国拍卖,相信他们选择在中国“出货”是缘于对中国富豪日益膨胀的购买力与欲望的信心。

  亿元拍品的多次出现,大大拓宽了市场空间,这种刺激作用非常巨大。2010年,承接2009年的市场激情,高价还将高调亮相,并且数量会有增无减,甚至有人预言,将出现10亿元级的拍品。

  分析人士指出,古今中外,艺术品消费都是有钱有闲、有文化者的专利,离普通百姓很远。当前欣逢盛世,中国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国际拍卖场上也常见中国富豪的身影,搜求艺术品甚至成为当下中国财富新贵追逐的时髦。

  有关专家表示,一幅作品上拍,动辄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实质上,这个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由世界上一小撮人操纵的游戏,它不但把大多数喜欢艺术的人拒斥在门外,就连大多数收藏家都难于问津,而且,这个市场也与绝大多数艺术家无关。

  有关专家指出,要逐渐建立和调整出一个既与绝大多数艺术家有关联,又与中国老百姓有关联的自主艺术市场。平价市场的提法也许更贴切。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有欣赏和拥有艺术品权利的社会,建立平价市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行为把艺术的新变化普及到大众。平价市场是一种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提倡“大众买得起艺术品”,也不仅仅是便宜地卖艺术家的作品。事实上,现代艺术有两个著名的提法:“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它的原本意图是重新寻找一条艺术和大众之间的沟通途径。但现代艺术的西方体制一一美术馆、艺术机构、画廊、批评家、经纪人等各个环节,又把现代、当代艺术推进了一个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费社会,艺术市场成了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一个高端游戏。

  证大艺术超超市创始人沈其斌表示,从2006年起,当代艺术作品市场变成了一个神话,但在极少数成名艺术家的光环下,大量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甚至无法靠艺术养活自己。几十万艺术类毕业生,大多数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作品根本无法和观众见面。而通过艺术超市,去培育一个低端市场,让年轻艺术家和学生通过该平台,找到一条生路。

  事实上,与中国艺术市场一度的高价位行情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低端艺术品市场的生命力更强!

  成都西村艺术品空间调查发现,成都大约有15万到20万白领阶层对拥有艺术品表示出浓厚兴趣。进一步调查则显示,这部分人的月收入水平大约5000元,让他们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艺术品,并不现实。但是,这群人对平价艺术品的渴望十分强烈。

  一位观众觉得花几百元乃至几千元钱买一件原创艺术品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投资收藏不是他购买的出发点,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装饰环境,同时这也是一种品味的体现。当然,如果购买的艺术品将来升值的话,就是一个惊喜了。

  有关专家认为,别指望平价市场的每件作品都是伟大的作品。平价市场能发现多少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新的艺术价值的变化,是平价市场必须尊重的基本标准。

  “买得起的艺术”渐趋风行

  近几年,艺术市场的升温、天价作品的诞生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与此同时,能够满足大众购买艺术品愿望的廉价艺术品也撩动了国人对艺术品的占有欲,“买得起的艺术”的概念应运而生。而海外,“买得起的艺术”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

  早在1999年,以“买得起的艺术”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就在伦敦诞生。发展至今,伦敦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已经有120家参展画廊参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廉价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庞大。

  据称,“买得起的艺术”概念在海外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国内的“买得起的艺术”也日渐起色。

  去年4月以来,上海、北京等地的艺术博览会、艺术沙龙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各大艺术博览会交易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买家已经把目光聚焦到低端的艺术品消费。比如:艺术新人的作品、名家限量复制版画以及一些创意设计产品。

  一些画廊也有意或者被迫开始经营价位比较低廉的艺术品;某些拍卖公司也瞄准中低价位的作品进行拍卖。

  据称,拍卖市场中像张晓刚、曾梵志等名家的重量级作品纷纷被拍卖公司暂时封存入库,所谓的“新锐艺术专场”越来越多地出炉,它们的起拍价位往往在10万元以下。

  像苏富比、佳士得那样的高端拍卖,只是社会财富阶层上非常顶尖的一群人在玩,中产阶层并没有参与;但大量白领、中产家里的墙上又不可能是空白的,他们其实非常期待一些价位较低的艺术作品,从这个角度上说,“买得起的艺术”市场潜力无限。

  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一股“低价格”的趋势已经逐渐形成,并将驱使越来越多的白领介入目前低迷的当代艺术交易之中。

  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更多的艺术品交易是发生在画店和画廊里的,而购买艺术品的第一个理由也并非为了其日后的升值,仅仅是因为自家的墙不可能是空白的,所以要选择一些价位比较低的艺术品。反观前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的现象,那只不过属于极小范畴内的高端艺术投资市场。

  专家建议,在如今当代艺术品投资市场剧烈下滑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暂且停止对于艺术品的投资期待,只进行不求任何回报的收藏消费,把购买艺术品仅仅看做是一项单纯的“商品买卖”,给自己和市场多一些空间。

  艺术品消费市场需要培育和引导

  艺术市场里,大家都在关注高端市场,几千元的、几百元的却很少有人做,但事实上社会是多元的,无论是日用品还是艺术品,都需要有不同的类型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

  分析人士认为,通俗和高雅,各有受众。能为百姓所接受的艺术,不仅不会丧失发展前景,反而被证明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但有关专家表示,平价艺术市场要想壮大,不仅仅依赖于老百姓日益鼓起的钱包,还依赖于他们的消费观念。由于中国美术教育滞后,培养起艺术品主观消费意识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引导培育。

  在365艺术超市,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客户拿着一套印有名画的餐具嘟囔:“不就是多了一个装饰吗,怎么喝水的也要这么贵!”一位花800元钱买了一幅原创版画的市民也曾遭到家人的“围攻”。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而艺术消费是很虚的东西。舆论宣传对于艺术消费的引导很少,政府机关虽然一再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但在艺术消费的倡导上却是空白。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这样一种引导的氛围。

  有限的资金当然首先要投在利润最高的地方,加上消费观念的问题,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在开始的五年内,所有参与的机构和个人几乎都在利润最丰厚的高端领域跑马圈地。如今金融风暴的降临,恰恰给了艺术品低端市场一个启动的机会。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