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财务状况透明是地方债改革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 23:56  经济观察报

  席斯

  新的监管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意味着什么?在持续的调控面前,有多少坏账将会浮出水面,又有多少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是最好的化解风险的方式吗?这一切,没有标准答案。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以及未来发展,本报采访了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

  部分贷款会变成坏账

  经济观察报: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抵押物有土地、财政收入和行政事业资产以及其他国有资产,不同抵押会带来什么样不同后果?这些贷款如果有风险会如何转嫁?

  王志浩:我估计部分贷款会变成坏账。我们知道,很多地方政府手中资金紧张——总的来说,地方政府要用总税收收入的50%,承担80%的支出责任。

  因此看起来,地方政府能够以未来的税收收入偿还贷款可能只是愿望。即使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做一个保守的估算,假使土地收入形势像2009年那么好,全部偿还这些债务,大概需要5年时间。并且,尽管土地会升值,但是否足够偿还实际债务规模仍值得怀疑。

  郭田勇: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去年有些政府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招待所抵押给银行,如果政府无法还贷,银行将拍卖这些资产,但即便银行真拍卖,我觉得当地也不一定有机构敢买。

  其实这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但是为什么当初银行能接受这样的抵押物?我觉得,去年各个银行就是想放贷,为此放低门槛。无论是按照监管要求还是银行本身的放贷流程,这样发放信用贷款都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抵押担保物不足以偿还贷款或不能变现,银行只能先挂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理论上存在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过程。从长期看,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越做越大,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把还款时间段拉长,还是有可能还得上的。

  延长还款时间,银行有这个承受力,但银行的效益会受影响。

  梁优彩:地方融资中用财政收入作抵押,意味着如果还不了款,每年要拿财政收入还款,这是不对的。像河南等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本身都不够,还需要中央支持。地方政府现在的思路还是通过土地多拿点钱,他们认为将来自己在土地收入这块肯定比现在要高,自然就有还款能力。这种想法有些一厢情愿,土地价格一旦下跌,问题就来了。

  不过,总体来说,地方债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国家总体还是有能力控制的。

  财务状况透明是关键

  经济观察报:国务院在上月发布了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为公益性项目融资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融资,这一规定对当前全国几千家融资平台公司意味着什么?现在很多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表示,公司并不属于融资平台公司,所以有理由不落实国务院通知,如何界定地方融资平台公司?

  郭田勇:按照银监会要求,公益性项目肯定是不能放贷的,只有商业性项目才可以。我想以后监管机构会在管理中会明确这点。

  现在发现这些贷款隐患比较大,所以政策上开始变得从严,这是必要的。先把口子收住,银行对每一笔贷款认真排查,然后理清思路,未来究竟哪一类可以贷。我个人认为,下半年还有可能对一些真正有效益的,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项目再开闸。

  国务院的通知对违规担保行为来说具有新老划断的意义,去年毕竟在保增长的情形之下,政府、银行、银监会等机构,对政府融资性贷款投放都有点儿睁一眼闭一眼,基本上也都是默许了,所以现在不能把以前都给否了。

  王志浩:似乎有一定收入来源的公司都宣称自己不属于融资平台。有一些公司的理由较为充分。最近我调研过一家公路建设公司,它最近修的路都是亏钱的,原因是这些道路位于偏远地区。但它的第一个高速路项目的通行费收入非常可观,足以补贴其他项目。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说,它有很好的理由称自己是商业实体。但是,有一些此类公司收入来源非常薄,或者未来获得收入的希望也比较渺茫,则另当别论。

  我想关键是要透明,一位朋友想看一家刚刚公开发债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报表,他被告知这是商业秘密。这很荒唐——你不能一边公开向银行、险资发售债券,一边紧紧捂着自己的财务状况。

  所以,我想说,没有经审计财务报表的公司可以直接被划归为地方融资平台。对于发布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公司,应该让贷款人在得知贷款没有地方政府担保的基础上来决定。

  公益性项目政府要量力而行

  经济观察报:据各大商业银行上半年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自查和分析中发现,这些公司债务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如何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问题?如何从制度上防止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

  王志浩: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想最好的方式可能是财政部增加资本项目预算支出——并在预算中保持尽可能多的比例。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控制,但由于项目众多,要求有大量的监督作保障。

  有人提议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行公债。理论上,这个想法非常好,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是可以操作的。但在中国能否行得通,我看未必。一个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前提是如果地方政府遇到麻烦,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因此这会助长地方政府的冒险行为。或许可以尝试允许地方政府从很小的规模开始——但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是,一定要进入公共预算,而且,发债的地方政府要有还不错的收入前景预期。

  郭田勇:我觉得从制度上防范政府大量贷款,需要银行和政府这条线断开,银行从理论上就不能给政府放贷款。政府未来应该不断转型,尽量减少在商业性项目中的投资。

  公益性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收入等去实施,而且一定要量力而行,财政收入非常少就不应该建设大的面子工程。

  梁优彩:公共项目的投资,地方财政是要给予适当支持的,其他的应该还是社会资本。国外的公益事业也很多,不盈利不等于不能养活人。事实上,稍微给他点盈利的空间就可以调动各方积极性。

  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经济观察报:未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出路是什么?地方政府债务将以什么方式存在并偿还?

  梁优彩:原则上来说,地方政府的债务要由地方政府偿还,谁借钱谁还。中央政府的赤字不是中央政府还吗?发了新债还旧债,慢慢越积累越多。地方财政情况盈余了就可能冲掉一部分。

  说到出路,在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整顿完成后,对于那些评级比较好的地方,还是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过去一直不许发,使得地方政府只能依赖土地。

  王志浩:我们的确不知道这一问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妨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估计最终要么是银行用资本金自己把窟窿补上,要么中央政府不得不以某种形式的援手支持——或以央行“再贷款”的形式,或给问题最大的机构注入外汇储备。

  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会有多大——这取决于未来几年经济增长情况,也取决于有多少项目能够带来收入,还取决于土地市场的情况。同时我们知道,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地方性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上——因此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得到妥善解决。当前,非常积极的一面是,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其他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叫停对这类实体的银行信贷,敦促银行提高资本储备。

  郭田勇:出路就是首先把项目做好,因为这些项目也不能完全停下来。项目做好以后,我觉得,融资平台公司该解散的解散,该合并的合并,不能总有这么一帮人替政府投融资。

  地方政府的确存在一个财力不足的问题,跟现在的财税收制度有关系。其实,不能说地方政府就不能有债务,但债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如果未来制度完善、市场透明,地方政府想多举债都比较难。没有那么多收入却要发那么多债,市场会怀疑它的还款能力,地方债就无人购买。

  来源:经济观察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