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伟
478
2010-07-19
黄小伟
几天前,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对内地旅游景点的高票价“开炮”。他认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还有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
这可能是台湾同胞来内地旅游的共同感受,而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旅游景点,上百元的门票实属正常,如果门票价格过低,不仅游客心里有忐忑之感,连景区经营权所有者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在高票价的心理预期下,旅游景点门票涨价潮愈演愈烈。最近数月,就有平遥古城、“三孔”景区、青岛崂山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云南民族村、四川宜宾蜀南竹海等景区已经或将举行价格听证会,主旨就一个,涨价。
各地涨价的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完善和维护景区的硬件设施。比如曲阜的“三孔”景区,就是以此理由提出涨价。但有报道就指出,曲阜的“三孔”景区目前每年的门票收入1.5亿元,而建筑物维修费用每年所需资金也只在2000万元左右,不到门票总收入的15%,显然这个涨价理由有点站不住脚。
第二个理由就是利用票价来控制客流。比如平遥古城就试图通过提高古城门票价格这一杠杆作用,适当调节来平遥游客的增长幅度,努力将游客增长对古城保护形成的压力控制到最低程度。这个理由听起来颇有道理,但是只要想想春节期间火车票涨价也是这个解释,你就知道这个理由其实很荒唐。这样的知名景点,靠票价来抑制旅游的刚性需求,作用寥寥。
那真实的涨价理由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地方政府急于实现的短期收益。门票涨价带来的短期收入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三孔”景区门票涨价后,给曲阜县带来的新增收入是2500万。在这个利益刺激下,门票涨价就如同一剂迷幻药——地方政府陷入了高增长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高票价的背后,地方政府得到了短期的门票收益,又失去了什么呢?有调查报告显示,国内旅游开支费用里面,门票支出要占总费用的30%,高的甚至达到一半以上。而且随着新一轮涨价风过后,门票占比将会越来越高。结果是游客不得不压缩其他方面的支出,以应对高额的门票。也就说,换取高门票的代价是当地餐饮、住宿、商场等收入的减少。还有一个被贴上“高票价”标签的城市形象,这显然不利于一个旅游城市的品牌打造。
那些不追求高票价地城市是否就举步维艰呢?杭州市取消西湖门票后,全市旅游总收入翻五倍。西湖南线未取消门票之前,每年的门票收入为600万元左右。而取消门票之后,这里的游人剧增,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已达到了700万元。2008年杭州旅游接待国内游客4551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71.5%,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40.5%。前来杭州西湖游览的游客中60%以上是“回头客”。游客的增加也为景区周边的居民带来了财富,成为实质上的还富于民。
由此可见,无节制的提高景区门票实属“竭泽而渔”之举,只有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收门票,才是“放水养鱼”的明智之举,而地方政府也应该学习杭州这个榜样,不要再迷恋“门票”经济,而要真正做好旅游经济。
来源:经济观察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