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贷漏洞促细则出台 北京执行“认房又认贷”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 10:09  中国经营网

  北京二套房认定标准昨天出台,将严格按“认房又认贷”原则界定二套房。专家认为将加重市场观望情绪。房贷漏洞促细则出台北京执行“认房又认贷”原则

  北京二套房认定标准昨天出台,银行在放贷前,不仅要查询借款人的贷款记录,还将登录房管部门的房屋权属系统查询借款人家庭的住房数量。严格按“认房又认贷”原则界定二套房。

  实施细则率先出台

  据了解,北京昨天和中国银监会、北京金融局等5部门联合出台的《通知》是全国率先出台的有关二套房贷实施细则。根据《通知》,今后,北京贷款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应填写《家庭拥有成套住房申报表》申报家庭住房情况,而银行应根据申报情况、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征信查询、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等方式确定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标准。

  经借款人申请或授权后,银行指定部门每日汇总查询需求,登录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系统,提交查询申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两个工作日内反馈查询结果。银行登录查询系统应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申请注册并领取钥匙盘。申请时提交系统钥匙盘申请表、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受托人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保密承诺书等材料。

  《通知》还明确,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依法保护借款人相关信息,防止借款人隐私泄露。而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的,银行应依法采取包括资产保全措施在内的相关措施,并经严格审慎程序进行认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记录。

  房贷漏洞促细则出台

  今年5月26日,住建部等三部门出台《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明确二套房认定以家庭为单位,并执行“认房又认贷”的原则。

  但该文件出台后,由于各地尚未出台实施细则,二套房贷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银行只是查证借款人之前的贷款记录。没能与房屋权属单位联网,核查借款人家庭住房情况。是只“认贷”,未实现“认房”。也正是如此,部分之前全款买了房的购房人利用银行和房屋权属部门不能联网核查的“漏洞”,享受了“首套房贷”的优惠。

  加重市场观望情绪

  对于新出台的细则会对房市产生哪些影响,昨日,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志表示,这将使得购房人认为,房地产调控会继续严格执行,并使其观望情绪加重。

  近日,部分网络媒体称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取消,在楼市引起轩然大波,不过住建部等三部委随即澄清,称报道不实,并称将继续坚决严格地执行调控政策。

  陈志表示,虽然此次北京出台的《通知》与该事件无关,但对于购房人而言,也将被认为是调控将继续严格执行的一个表态和信号,那么对于楼市继续观望的态度肯定会加重。

  对于下半年房价走势,陈志认为,在调控政策继续严格执行的情况下,下半年房价下行的趋势是必然的。

  相关新闻 北京房贷市场交易量下滑

  6月上旬出台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已经满月,统计表明,北京房贷市场交易量略有下滑,降幅约为17%左右。分析认为,二套房认定标准的从严和三套房停贷,成为6月份房贷市场交易量下降的首要原因。在房贷政策逐步明朗稳定后,借款人会根据自身贷款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7月份房贷市场交易量有望小幅回暖。

  据"伟嘉安捷"介绍,早在三部委对"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之前,北京多家银行已经陆续按照"认房又认贷"的原则来认定二套房,所以政策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虽然北京市房屋交易权属系统数据库已建立,但全国性的住房交易系统并未联网,而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则是全国联网的,所以以认贷来认定二套房银行更易操作,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主要还是以认贷为主、认房为辅。

  与此同时,银行对非交易类抵押贷款亦收紧。从6月份开始,北京各银行开始收紧抵押消费贷款。对于借款人名下无贷款,首次抵押的情况最高成数降至六成,利率调至基准利率1.1倍。对于借款人名下有过贷款纪录还清后再次抵押房产,贷款成数则会再减少、利率再上浮。抵押房产用于购房贷款的最长年限也由原来20年缩短到10年至15年。同时,银行还会在抵押放款后,对借款人贷款用途进行复查。抵押消费贷款政策的收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6月份非交易类贷款交易量的下降。

  此外,从北京房贷市场来看,各家银行对于外地人贷款政策并未放宽,对不能提供在京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的外地人,银行仍是不能发放贷款。外地人贷款政策的未放宽,将影响近两成的外地购房人无法办理购房贷款,这也是导致新的宏观政策满月后房贷市场交易下滑的又一诱因。(编辑 陈婷慧)1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