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地违法案件迭出理应有责必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 01:52  第一财经日报

  汽车企业比亚迪又一次受到媒体普遍关注。不过,这次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这家企业牵涉到扩建工程违法占地问题,并已被国土资源部挂牌督查。同时被国土部督查的,还有另外几宗违法用地案件。

  可谓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一个老毛病。一边是土地违法案件迭出,一边是相关部门的治理整顿忙个不停,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而不断整顿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回答是:效果当然有,但也远不尽如人意。

  国土部门最近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仍有2.2万件违法用地行为发生,涉及土地面积11.7万亩,其中耕地4.4万亩。总体而言,各地违法占地仍处于上升态势。其中,地方政府仍是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主角,且一些案例性质相当恶劣。

  比如,此次与比亚迪一同受到通报的河北省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建设钢厂一案,违法用地持续时间长、违法次数多,甚至是边查处边建设,违法情节严重。迄今为止,该公司除缴纳了400多万元罚款外,未履行其他行政处罚决定。正是在相关部门不停的责令与强制执行过程中,该公司一个涉及违规用地的项目还是顺利建成投产。这样的案子,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其实,要问各地违法占地案件在高压态势下为什么仍然不断上升,就要问过往的种种整顿努力何以效果不显。总结起来,主要原因不外这么两个:一是土地违法案例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联,一些地方官员可以理直气壮地因“公”违法,因此此类案件此起彼伏;二是土地监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过去的许多教训表明,尽管监管目标明确,监管责任清晰,但就是难以有效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管得严时,问题稍微好点,但过段时间,土地违规事件又可能出现反弹。

  在土地违规使用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充当违法主角,这是问题变得复杂和难以解决的关键原因。可以看到,个别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向企业“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有些地方政府则违规减免、变相减免用地单位应缴纳的出让金,“以租代征”现象时有发生。近一段时间来,一些项目用地“未报即用”问题非常突出,既破坏了土地管理秩序,也影响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其结果,保发展、保红线的“双保”工程压力很大,同时,大量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很多时候使得农民成为利益受侵害的主体。

  很明显,抑制土地违法案件的高发,关键就在于约束地方政府的随意用地冲动。国土资源部门曾经针对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发起过执法风暴。现在看来,即便执法风暴起到一时之效,也不能治本。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利器不能不用,即根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相关规定,真正做到对相关地方官员的问责。事实上,该处分办法对各类违法违规情形已经规定得很具体,只是以往未能被有效执行。缺少切实有力的问责,在因“公”违法的幌子面前,一些地方官员很容易为政绩所惑而背离规定。

  据悉,国土资源部针对土地违法案件高发的形势,自本月始,组织15个督察组分赴各地进行实地督查,督查重点为2009年度卫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中,各地自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部将首次借助《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在今年9月份启动问责机制。作为首次问责行动,该举措势必引发高度关注。可以说,能否做到有责必问,直接关乎未来的土地违法形势。

  同时,从整顿治理的效果出发,相关部门可借助典型案例,强化挂牌督查。在定期公开处理和挂牌督办一批典型案件的同时,也要坚持信息公开,接受舆论监督。反腐领域的经验表明,利用典型案件的办理,可起到相当的震慑作用。比如,类似比亚迪这样的知名企业涉及的案件,如果认真办理,举一反三,那么效果应会更为彰显。

  另外,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亦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在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的同时,更应立足于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减少损失。毕竟,监管只是手段,问责也非目的。在根本上,还是要着眼于“双保”的底线,着眼于土地的更好利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