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连续四个月的上涨之后,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 PI)同比上涨3.1%,年内首次突破3%的温和警戒线。有专家预测,6月份C PI同比涨幅存在着进一步走高的可能。不过同样是在5月份,C PI环比涨幅出现回落。因此,市场普遍认为,C PI同比涨幅很可能在三季度见顶,随后逐步回落。
判断下半年物价进一步上涨压力不大,主要基于以下七点原因:首先,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需求下降将使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减轻。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各主要发达国家通胀水平较为温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
再次,随着天气好转以及政府打击农产品炒作工作的开展,前期上涨较快、较多的蔬菜和绿豆、大蒜等小品种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新涨价压力明显减弱,有利于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尤其是夏粮再获丰收,国际市场粮价低位运行,有利于稳定主要粮食品种的涨价预期。
第四,中国近期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加快也可在一定程度下减轻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五,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收窄将成为一种趋势,这也可能减轻因外汇占款增加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给物价形成的上涨压力。
此外,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措施效果逐渐显现,上游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向下游传导的压力有所减缓。
最后,国内资产价格近期涨幅明显趋缓,资产价格上涨对物价的推升作用也将减弱。
本月初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预示着C PI涨势的回落。该指数被认为是判断中国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对经济走势有较强的预判性。在6月份的数据中,购进价格指数比上个月回落7.6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就此发布报告称:“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呈现缓解迹象。”
然而,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可能导致CPI走高的因素,对物价的调控不宜放松。一是虽然我国总体粮食供给充足,但是今年中国各地多处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结合国际粮食减产的情况,可能给国内外的资本炒家带来炒作题材,导致粮食中一些门类的价格有所上涨。
二是中国仍然面临着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石油和铁矿石两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还可能上涨。虽然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有所回落,但是结合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复苏的大背景,国际油价有可能进一步上涨,毕竟与前期140多美元一桶的价格相比,现在的价格还存在很大的上涨空间。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更大。由于铁矿石的生产属于寡头垄断,所以价格操纵性更强。
三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加上已经有研究显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到达了刘易斯转折点,未来国内工人工资上涨的速度可能加快。
四是从货币的角度来说,去年发行的大量货币导致流动性超出实体经济需求。这些货币需要寻找出路,也有可能对某些特定商品的价格形成压力。
年中报道:展望中国经济(之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