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顾云昌:房地产正经历着成长期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 05: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田新杰博鳌报道

  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中国的房地产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

  悲观者认为拐点将至,盛极必衰;乐观者则认为中长期依然没有问题,市场空间巨大。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本报记者明确表示,中国房地产面对的种种问题、质疑,其实都是成长期的烦恼。

  “高房价问题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必须尽快寻求解决之道。关键的一点是,与其将过多注意力放在高房价本身,不如把更多注意力和精力投向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是解决高房价进而缓解中国住房难题的根本。”对于开发商关心的政策持续性及退出的时机,顾云昌坦言,首先在于政府能够找到一个与房地产有关的各个方面博弈的平衡点。

  《21世纪》:有不少业内人士悲观认为,中国房地产调控了这么多次,效果不理想,如果这次依然不能见效,或许就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你如何看这样的判断?对于本论调控的退出时机,您有怎样的预期?

  顾云昌:国务院此次要求的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并非要求房价大幅下滑,期待房价能出现大幅下跌甚至接近于崩盘的幅度,这只是许多人的一厢情愿。短期内房价面临调控,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很大,但长期而言,房价还是看涨的,政府要做的是让房价收入比维持在合理区间。同时,从收入分配一端进行调整,缓解高房价的压力。

  看待调控效果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调控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不能用一时一刻的市场状况去判断成败。我认为调控成功的表现在于,房地产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房价稳定,将房地产的属性调整到多边平衡的状态。从近两个月的市场表现看,初步效果已显现,下半年还要持续作用,首先要解决成交量过度萎缩的问题,在稳定房价的同时拉动成交量。

  调控政策的根本在于房地产各方利益的一个平衡点。政府部门期待的平衡点一旦实现,一些暂时性的相关政策可能会选择退出,但利率等信贷政策不会彻底退出,而是处于一个持续微调的状态,保持这个平衡点。

  《21世纪》:您如何看待高房价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顾云昌:一般而言,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就是高房价的城市,反过来说高房价的城市是否意味着竞争力强的城市,就不一定。房价高主要是购买力导致的,什么地方的购买力旺盛,什么地方的房价则必然高。

  购买力主要是购买者的经济能力造成的,也就是说竞争力强的地方,人才多的地方,有足够的购买能力支撑房价,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高房价城市的竞争力在中国领先,但也有温州等地的城市竞争力和其高房价并不相匹配,主要就在于当地购买力强,这些人的竞争力是从外面获得的。

  《21世纪》:问个与调控没有直接的问题。中国的住宅产业化提了很多年,也实践了这么多年,但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特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长久以来困扰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顾云昌:一直以来,中国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始终受到多个瓶颈制约,较为突出的包括成本的瓶颈、构件厂瓶颈和总包资源的瓶颈等。中国的产业化仍需跨过三个门槛,包括节能减排、告别毛坯房实现成品房和构建整合能力。

  不容忽视的是,房地产问题的复杂化,不仅影响高房价当前难题的缓解,更制约了长期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有节奏推进。为何如今把房地产上升到了“考验中国”的高度,就在于房地产已经被复杂化成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它被夹杂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牵涉面也不断衍生扩大。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和解决当前高房价的问题一样,首先需要还原房地产问题的根本,通过去政治化、去杠杆化、去高碳化等措施,以最符合基本原理的方式去处理相关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