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不会转向,但局部松动已有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 01:40  京华时报

  目前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经济是上是下,政策是紧是松,各家之言分歧凸显,有时一家言说也难免矛盾相碰。但每逢经济的重要关口,数据总能给出重要的提示。适逢年中,一系列反映经济冷暖的数据即将陆续出台,这是藉此勘透经济走向轮廓的时机。日前,6月央行数据出台,上半年货币流动的整体趋势也明朗化,这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或有启示。

  两个市场关注的基本数据最能显示货币投放的力度,一个是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另一个是货币供应增速。从央行数据看:6月份广义货币增长18.5%,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2.5和9.2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尽管依然保持在高位,但是伴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都已经出现下降。回落的M1与M2增速应该能够逐渐缓解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63万亿元,同比少增2.74万亿元。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034亿元,而去年同期愈1.5万亿,同比少增9270亿元。

  几组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余额和贷款增速尽管依然保持在高位,但是伴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都已经出现下降。回落的货币增速应该能够逐渐缓解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不过货币参数绝对值依然较高,这是与2009年过度释放的货币分不开的,所以所谓通胀预期仍未有松动。

  数据透出的信息和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透出的变化也不谋而合。国际经济方面,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判断的主基调是复苏,而二季度则强调不确定性,确认了对外部环境变化转折的判断。国内经济,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指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此次会议则总结为“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2010年上半年以来,多项宏观调控措施避免了经济过热的风险,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中指出的“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的目标阶段性实现,二季度例会则认可“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一个值得注意的观察点是,二季度会议强调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也对今年货币政策前紧后松有所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动态性调整,和局部适度松动受到很大期待。但另一个观察点却是二季度会议管理通胀预期的位置提前了,这就是说,松动的力度绝不足以让政策转向,在这个通胀处于年内高峰期的时期,货币政策或将追逐张弛有度的目标。

  数据的解读同样看到这样的信息:经济过热的预期已经明显得到缓解。信贷规模已经基本符合年初目标,未来很可能是市场自发的中长期贷款占比的逐渐下降,而就加息而言,由于年内经济增速较前期可能下降,并且出于管理升值预期的考虑,决策层可能更为谨慎,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目前,从资产价格到消费品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都在寻找新的均衡,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其他消费品价格不涨是不能形成均衡格局的。未来通胀超预期面前,央行或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特约评论员白岭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