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业经理人掌舵 金地告别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 00:13  经济观察报

  廖杰华

  477

  2010-07-12

  廖杰华

  随着前总裁张华纲、高级副总裁赵汉忠的先后离职,金地正在向一个时代告别。

  金地在为长达十余年的超稳定架构付出代价,相比万科60岁的王石和45岁郁亮的搭配结构,金地高管团队紧凑的年龄结构、内部发展空间有限被认为是此次动荡的主因,而宏观调控重压之下的销售业绩下滑和经营理念分歧则是诱因——房价不松动的代价或许意味着部分高管职位的松动。

  此轮高管变动后,51岁的董事长凌克和39岁的总裁黄俊灿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掌舵金地,而随着“老人们”的离开、个人色彩淡出,金地或将会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过渡到一个由职业经理人掌舵的时代。

  高管定局

  7月5日下午5点,金地集团总部6楼一号会议室,还未来得及印新名片的黄俊灿坐在了总裁的位置上。之前,这个位置的主人一直是张华纲。此时,黄俊灿脸色红润,羞涩中略带兴奋。与黄俊灿相邻而坐的是金地董事长凌克,和以往一样,凌克表情平静,话语不多,但熟悉他的人说,“忽然之间,51岁的凌克憔悴了很多,很落寞”。

  与凌克落寞相对的是张华纲和赵汉忠的离职。6月27日,金地集团正式对外表示:金地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先生近日因个人发展原因申请辞职,其在金地集团15年的任职历程也告一段落。7月5日,金地也证实了前总裁张华纲的辞职,黄俊灿火线接任。

  张华纲和赵汉忠被认为是凌克曾经的左膀右臂及兄弟。对于此二人的离职,金地官方的解释是,因为个人发展原因。而凌克则说,张华纲与赵汉忠离职后,与他都有沟通,张华纲与赵汉忠都选择了个人创业。

  动荡市场临阵换将,这给了外界无限的猜测和想象空间,坊间流传很多与二人离职有关的版本,有业绩下滑说,有意见分歧说,有自立门户说,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金地官方的认可和当事人的承认。

  两位高管突然离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金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记者透露:金地高管团队不合理的年龄结构、个人发展的瓶颈是此次动荡的主因之一。

  年报显示,变动前,在由凌克、张华纲和赵汉忠组成的金地 “三驾马车”,董事长凌克51岁,总裁张华纲48岁,高级副总裁赵汉忠53岁。毋庸置疑,凌克肯定会继续执掌金地多年,其他两人的发展空间必然受限,不管如何协调,此二人在金地内部已经撞上了职业的天花板。对于两个实力雄厚而又年届五十的职业经理人而言,都到了需要重新思考个人发展的关键时刻。

  这位高管说:“就这方面而言,万科的标杆意义不仅是业绩,万科在人力资源制度的建设方面,确实有着值得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偷师的经验”。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万科现有的管理团队中,60岁的王石是第一代职业经理人,45岁的郁亮作为第二代已开始接班,而被外界认为是万科第三代接班人的第一副总裁徐洪舸现在才39岁,梯队结构相当合理。

  这位高管认为,这样的人事动荡无法避免,“如果说现在的高层变动是地震,那么拖到五年后就会伤筋动骨,这是处于成长期的房企无法避免的困惑,金地必须经历这次调整。虽然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突然,但对于对金地有深刻理解的内部人来说,这种调整其实是必然的,有悬念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风格转向

  除了个人发展空间的限制,宏观调控重压之下的理念分歧和业绩下滑被认为是此轮人事变动的另一个原因。

  在金地内部人眼里,凌、张、赵是三个风格迥异的人,“凌克理性,赵汉忠感性,而张华纲则是理性和感性的中间派”,他们三人共同造就了如今的金地。现在,张华纲和赵汉忠的离职意味着金地上一个激情岁月的结束,这种变化,在前后两任高管身上尤为明显。

  相比于金地集团低调的风格,敢打敢拼的赵汉忠显然是 “豪赌派”。2001年,赵汉忠在凌克的支持下带着一帮血气方刚的学生兵来到上海,赵汉忠的目标很明确——做当地最高档的楼盘,避免在低价位与小房地产公司同质竞争。很快,金地上海公司就拿下了嘉定三幅、浦东一幅共近3000亩土地,特别是金地一次性在上海市郊的嘉定南翔拿下2100亩地,被认为是一场豪赌。

  2009年年初,当大部分地产商依旧谨慎行事时,“敢赌”的赵汉忠再次出手,在华东区域投资近104亿,获取了包括30亿赵巷地王等在内的3个上海项目以及数个位于华东区域的其他项目。但继任者的赌性并不明显。离职前,张华纲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赵汉忠和风格不一样,赵汉忠大刀阔斧、小心谨慎;赵汉忠关注大势,细节到位,他们各有所长。”

  同样,前总裁张华纲和继任者黄俊灿风格也不同,“张华纲是理性的冒险家,黄是稳健的谋略者。”金地内部工作人员称。

  不管愿不愿意,随着老员工的退出,金地的风格将会发生变化,在上述金地高管看来,金地公司的个人色彩将淡出,随着年轻职业经理人的上位,金地会成为一个由职业经理人掌舵,更加市场化的公司。

  对于外界传言导致张、赵二人离职的“业绩说”,凌克表示,每一个人在一些过程中会做不同的选择,都是非常正常的,与业绩压力无关。但金地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不佳已是不争事实。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和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金地集团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仅55亿元,约为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4。

  在此轮宏观调控中,金地未能让奇迹重演,除了存货的不足,价格始终坚挺被认为是另一个原因。在深圳太和资本管理总司总经理王亮看来,恒大和万科在上半年相对出色业绩表明,在宏观调控的重压下,随行就市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汉忠被喻为金地内部高端产品和高房价的力挺派,“只要其仍旧坐镇上海,占据金地集团半壁江山的上海片区就无降价的可能”。在王亮看来,在宏观调控时,房价不松动的代价或许意味着部分高管职位的松动。

  金地高管称,金地上海赵汉忠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金地上海发展策略的转型,这个转向至少体现在房价上。凌克表示,金地下半年在定价上将采取“随行就市”的策略,如果市场普遍降价,金地也可能随行就市做一些价格上的大调整。新任总裁黄俊灿则对记者表示,降价是肯定的。

  金地走向何方

  动荡后的金地向左还是向右?高管动荡前后,市场的两种反馈或许预示着金地现在和未来,一是销售不振,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二是在A股一路狂泻的2010年上半年,金地股价坚挺,几无下跌。

  对于销售业绩的下跌,新总裁黄俊灿给记者的解释是,上半年我们的销售排名的确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的形势较好,金地的存量消耗很快,导致今年上半年存量不够,可卖的房子不多。其表示,受制于项目的开工进展,公司全年的推盘量上下半年分布并不均衡,大致为上半年60万平方米,下半年200万平方米。

  凌克则表示,2010年的销售目标计划与2009年持平,下半年新增供应累计占全年供应的63%,供应的增多将有利于公司销售目标的完成,2011年公司预计将实现超过300亿元的销售规模。“今年有10个项目是在下半年开盘。下半年众多项目的入市,会使得我们今年全年的销售面积和去年持平。”

  相比于销售业绩不佳的短期现实,许多机构投资者十分看好金地的发展前景,这在金地股价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万得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1日至今,金地股价的降幅是16.7%,万科的降幅是34%,保利则是36%,招商地产41.8%。而2009年至今,金地股价的累计涨幅是132%,保利的涨幅是30%,招商地产18.4%,万科为11%。

  中信证券分析师陈聪认为此次金地高管的变动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公司最主要领导,董事长凌克保持稳定;新任高管并没有从其他公司空降进入金地的,相当熟悉公司运行体系和文化。从这些高管的个人简历来看,他们也是过去几年公司重大决策事实上的参与者,并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这次集中的人事变动应该说是对金地经理人事制度是否成熟的一次考验。

  安信证券徐胜利则认为,金地项目储备中1/3的面积分布在一线城市,2/3的面积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其中多个项目毛利率预计在40%以上,占全部项目储备面积的约50%,这将使金地的未来充满想象。

  金地给投资者的想象力还在于其在金融地产上的不断突破,两年前的一次记者见面会上,凌克幽默地向记者表示:“金地”就是金融加地产。实际上,金地在房地产金融上的探索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如果说,步入房地产金融行业是凌克对金地的梦想,那么这个梦想的执行人就是新晋总裁黄俊灿。上周,黄俊灿还出席了金地举办的一个房地产基金的沙龙。黄俊灿在会上明确表示:金地集团将不遗余力推动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在随后向记者提供的稿件中,金地将标题定为“金地的金融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