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资本的尴尬(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 20:27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祝辉报道

  “名词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世长存,它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是一个历史范畴。”摘自国内任意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

  镜像一:低矮的房屋,破旧的小院,“神秘老太”束桂香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现在她的一个女儿一家住在这里。从表面上看,几乎没有人能把这个小院与斥资4.6亿元买地的老太联系起来。(辽沈晚报《七旬老太豪掷4.6亿买地续:家住农村做煤矿生意》)

  镜像二:大蒜价格又疯了!距国家发改委对操纵大蒜价格的企业开出天价罚单还不到一周,短暂“刹车”的大蒜价格又继续上扬……(重庆商报《大蒜批发价一月涨四成 罚款难止“发疯”》)

  镜像三:作为经济的“风向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市的表现显然没能脱离这一“最为复杂”的判断……从2010年首个交易日的3289.75点,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398点……股市的下跌在向我们发出哪些信号?(新华社《股市震荡发出的讯息》)

  镜像N:……

  低不成

  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包括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在内的遏制高房价的4项政策措施。短短3天之后,国务院再出重拳,出台了包括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在内的房产调控“国十条”。全国“围剿”炒房客的战役正式打响。

  随后,包括国土资源、住建部、银监会在内国务院多个部委也采取相应措施配合国务院的“围剿”行动。从此,有过街老鼠之称的国内房价,在经过多年的高速上涨之后开始进入胶着状态。同时,各路资本通过房产市场攫取高额利润的好日子也暂告一段落。此时,嗅觉灵敏的“群狼”开始兽散。它们将去往何方?

  2010年6月30日,6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破2400点关口,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发文表示不应该。自进入今年以来,沪深股市就开始跌跌不休,市场看空情绪浓厚,投资者谨慎入内。

  2010年年初,一个叫张悟本的推崇食疗养生的人士,开始在一档地方卫视节目中探讨其食疗养生方面的心得,并在节目中大力推崇绿豆能包治百病。2010年4月,绿豆这种平时不经常为大众所食用的食材价格开始暴涨。“现在这绿豆太贵了,之前才两三块钱的,现在居然涨到了十多块钱,这都是张悟本给闹的。”其间,《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不时能听到关于张悟本导致绿豆涨价的抱怨。此时,坊间流传此次绿豆涨价中有游资的身影隐现。

  针对绿豆疯涨的情况,5月份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采取行动。但比较有趣的是此次首次出面制止绿豆价格上涨的部门不是工商部门,也不是发改委,而是卫生部门。2010年5月28日,卫生部出面开始对张悟本的身份进行否认,并邀请国内知名中西医专家驳斥其“养生理论”。再配合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和工商部门对张悟本的“悟本堂”的检查行动。随后,“绿豆神话”破灭,“绿豆概念”消失,绿豆价格应声下跌。此后,有媒体报道,有投资者因过多囤积绿豆致大量亏损。

  摁下葫芦浮起瓢。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此起彼伏。2010年5月7日左右,《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接到报社领导通知,要求记者到大蒜产地山东调查大蒜涨价的情况。从今年年初开始,大蒜价格开始应声上涨。到今年5月,大蒜已卖得比猪肉贵,人们直指有游资在作怪。

  “如今,楼市、股市难以再大把赚钱,转而投向农产品市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表示。

  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行动。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下文表示将严格查处农产品炒作,自此拉开了打击炒作农产品专项行动大幕。7月1日,三部委通报了几起囤积哄抬农产品价格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公司这样的,串通其他企业操纵绿豆市场价格的“典型”企业开出了100万的天价罚单。

  但蒜价似乎并未应声而落。

  2010年7月,北京、上海等地房租开始暴涨。随后,住建部开始组织人力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房租暴涨原因进行调查。

  半年多来,国家各部门就像“灭火队”一样,频频奔走各地,扑灭各地此起彼伏的物价上涨的“火焰”。“总的看来,用行政的手段去打击一些进行价格炒作的投资者,在现阶段应该是一个见效比较快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光靠堵是没有用的,你政府不给出几条好的投资渠道,合理引导投资理念,这些民间炒资没那么快就能消失的。钱本来就是用来生钱的,像我家就是做实体的,但我看到身边的朋友挣钱那么轻松,我也搞搞副业做投资,放着轻松的钱不赚,谁还会那么吃力去赚实体经济那份辛苦钱,再说了,手底下还有工人要养活,光靠实体不够。”一位江浙地区投资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高不就

  近日,《辽沈晚报》报道了辽宁一神秘老太束桂香,以4.6亿拍得沈阳工农路北地块,创下沈阳自然人买地之最。随后,沈阳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确认了这笔交易。束桂香的神秘身份引起网友的猜测。“在众多网友看来,束桂香的身份可能是两种:一个是富豪亲戚或委托人;另一个是内地隐形富豪。”据《辽沈晚报》调查显示。

  “都说高不成低不就,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就是‘低不成,高不就’,低端涉及民生的行业不让做,高端上游行业又进不了。不好弄啊!只能是换个方法做以前同样的投资。”上述江浙地区投资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等。

  这是国家最近的关于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意见》涉及“非公”投资的内容多达12大项36小项。由于国务院早在2005年也曾发布过关于“非公”经济的36条,因此有人将此次《意见》称为“新36条”。

  通过对比2005年的36条,今年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明确了民间投资鼓励引导方向,进一步细化了开放行业,号召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要改善对民间投资服务质量。另外,《意见》还提及允许非公资本进入7个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包括石油天然气开发,铁路支、干线建设在内的9大领域,24个行业。

  很尴尬

  “你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我这边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说要往我这放点钱,都是冲着我的诚信来的,你这要有的话一起干。但有一点就是要稳妥,不要说赚多少,只要别赔了,到时候就辜负了那些朋友的信任。”一位北京的民间投资者在与《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探讨民间投资话题时,还不时地向记者抛出“大饼”,将记者的胃口高高吊起。

  这已不是《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第一次被“大饼”砸到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转暖,自进入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游资”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频频出击,并屡次插足国内涉及民生的行业和市场。这些“游资”一部分来自于海外,而更多的一部分则来自于国内的民间资本。

  “你说谁会跟钱过不去啊。像现在许多东西都在涨,钱放在自己手里不升值就是贬值。而现在可投资的渠道就那么多,低浅的东西不让玩,高深的东西不会玩。比如说前段时间国家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有一项我印象特深的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但事实上,像我们这些平头百姓都是白手起家了,虽说最近挣了一些钱,但都是小本买卖。我哪有那么大的头去戴国防科技工业的这个‘帽子’啊。总之一句话,钱不好赚啊。”上述投资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据《201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已达87.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6.1%,其中亿万富豪达5.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7.8%。一方面富豪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公开且合法的直接投融资渠道狭窄,从而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而又有部分民间资本闲置的矛盾,包括地下钱庄在内的地下金融快速滋长。当民间资本面临有钱无处花的尴尬境地时,“游资”就成为它们最好的归宿。据报道,中国地下钱庄控制的资金保守估计有近万亿元,私募基金总额则已超过8000亿元。这些钱如何花,确实是个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