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腐风暴能否改变 民航业反市场基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 06:48  时代周报

   沈彬

   6月24日下午,中国民航局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亚军在广深高速铁路线上卧轨死亡,但被新华社蹊跷地报道成“刘亚军撞车身亡”,引起舆论的猜测连连:是否涉及腐败问题?29日权威部门终于发出了声音:刘亚军选择轻生系因精神抑郁所致,没有发现刘个人存在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

   死是一种解脱,与此同时,一场近年来罕有的反腐风暴正在民航界展开。从去年年底开始,民航局原副局长宇仁录、民航华北局原局长黄登科、首都机场原董事长张志忠、发改委民航处原处长匡新、南航原总工程师张和平等等纷纷落马,正在接受调查。而中南局局长刘亚军在此时自杀,并且权威媒体用了“撞车身亡”的欲言又止的表达,难免让人觉得刘是因为牵涉到民航腐败问题而畏罪自杀。

   相对于铁道部常年遭到的舆论监督,航空业一直以高端、专业性强游离于舆论监督的视野之外。在民航反腐风暴中,我们不难从记忆中“反刍”出近年来民航业的种种怪相,而这些怪相无一不指向民航业界的体制积弊,此次反腐风暴或将成为民航改革的新契机。早的有2004年11月东航包头空难致55人死亡,曝出航空公司的管理短板。2008年3月发生东航云南公司“集体返航”事件。事后,东航对外支支吾吾,其实是飞行员集体维权,居然拿全体乘客的生命安全作要挟,最终以东航云南公司总经理的撤职了结。但中国航空界飞行员培训、就业、流动的机制僵化曝光于天下。2009年6月底,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营航空同时提出复征燃油附加费的申请,向民航总局“逼宫”,引起消费者意见反弹,有论者称内地的航空成本比起新加坡航空公司、香港国泰航空要高40%,如何有脸面再提出无理要求?但后来才发现三家垄断公司背后是更大的垄断公司—中国航油垄断了中国民航的航油供应,造成中国航空公司的平均航油成本要比国外贵1/3。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炒作原油期货巨亏的丑闻,人尽皆知,更吊诡的是,在民航反腐风暴的节骨眼上,那位从新加坡出狱的陈久霖,居然以葛洲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王者归来”。

   民航业的内部体制问题之严重,不是民航管理专业化、航空安全第一的名目所能掩盖的,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的本质在于削减民航部门的行政权力,引入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使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

   在中国航空大发展的当下,航线资源、机场建设关系到市场主体的生死存亡,成为稀缺资源。但这种资源的分配却没有适用市场机制,相反却是沿用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审批制度,行政权力过大,权力扭曲市场行为。有论者称:完全的市场化的公路业难滋生腐败,完全的计划经济铁路也缺乏腐败的土壤,竞争和垄断共存的民航成为腐败的温床。而腐败的核心就是,行政权力掌握着最核心的审批权,腐败官员从中寻租,包机商等等黑色中介力量充当权力变现工具,航空企业把“打通关系”作为正当的业务开展……形成一种国营航空、民营航空、机场、设备供应商等各方面都不满意的博弈机制。

   民航腐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采购,以及航线和航班时刻的灰色交易中。之前,国家审计署审计时发现,南航多笔以“航权协调费”名义支出的费用,金额惊人,向中央纪委做出汇报,民航反腐风暴由此揭开序幕。

   原来关系到航空企业生死的热门航线,航空公司正式向民航部门申请,往往得不到,相反热门航线时刻却被搁置起来,然后以不定期航班的形式出现,或者以包销航班、包机业务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航空公司再通过包机代理公司拿到航线。于是原本正规经营的包机商,变成纯粹依靠与掌握航线时刻审批权的官员互相勾结寻租权力为生。

   再来看机场航班时刻分配。根据之前的《民航航班时刻管理暂行办法》,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应成立机场航班时刻协调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地方管理局、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但航空公司占据了大半的话语权,于是基地航空公司利用其话语权优势,宁可虚占时段,也要打击竞争对手,这种非市场的机制造成的“不经济”,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比如,机场发现很多航线或者市场缝隙,可以推荐给差异性的航空公司—多为民营或者低成本航空公司,或非基地航空公司,但其申请常遭到打压,造成现在有的二三线城市,想飞进来就很难,如有的想飞上海,结果却只能落地杭州。

   这种“不经济”的权力经济,首先的受害者是民营航空企业,曾经被获准筹建运营的20多家民营航空企业大部分已经或正在被公众遗忘。东星航空已经破产,鲲鹏航空被更名为河南航空……民航局虽然开放了民航市场给民营资本,但没有给予民营航空一个生存的土壤。参与过上述航班时刻协调委员会的民营航空公司的人士更直言,这就是个排斥民营公司的“俱乐部”。

   一方面是民航业的国进民退,一方面却是民营航空通过错位竞争,细分航空市场,发展廉价航空,顽强生存下来。在2008年民航全行业亏损282亿元的状况下,两家民营公司—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依然略有盈利,而国航、东航和南航却获得中央注资,继续加油。我们可想见,在真正的市场运营环境当中,民营将如何发展壮大,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综上可见,在现行民航的运作机制下,国有大航空公司不满意,不能在竞争对手的基地开展竞争;民营航空公司不满意,他们受到权力和国有航空公司的联合歧视;机场不满意,其话语权受制于基地航空公司,不能作为市场主体争取自己的利益,被浪费航段资源;包机商不满意,他们失去了市场参与者的正当身份,沦为官员寻租的工具……

   中国民航长期隶属于空军体制,之后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业内的反市场经济的基因依然强势。弊病缠身的管理体制,自我封闭了内部变革的可能性,造成多年来中国民航业市场化改革的尝试都不了了之。这场民航界反腐风暴,能否改变中国民航反市场经济的基因?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知名评论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