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国忠: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

  祸不单行

  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最终使全世界陷入又一轮经济危机

  《环球企业家》谢国忠专栏

  全球经济再次触底已成定局。这次的导火线是欧洲债务危机及其连锁反应。通过实施财政紧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各国政府都力图依靠促进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但是欧洲以外的世界各国也在靠经济刺激计划支撑国民经济,欧洲将成为不可承受的重担,全球经济势必放缓。

  只不过,这次的触底过程将会是缓慢的,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欧洲各国政府不会坐视银行破产,以避免重蹈雷曼兄弟破产导致信贷危机的覆辙。其次,中美两国可能会延长他们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一次的经济下滑过程中,通胀压力会持续加大。到2012年,将最终导致利率急速上调,以及随之而来的又一次经济危机。

  近来,世界各地的股市都在下跌。在前一时期,人们对于经济持续恢复的信心,让市场预支了未来多年的增长红利。但此前的经济“增长”只是库存水平恢复和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的结果,并不是来源于全球经济复苏所真正需要的,各产业、各国家之间的结构性调整。认为单靠经济刺激计划就可以促成经济复苏,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盲目信心,造成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这把全球推上高通胀。

  欧债危机让下一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醉心于高增长率的政策制定者们对欧洲事态的反应,将很可能推迟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之前的政策错误之处,在于盲目相信经济刺激计划可以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现在延续这些政策,会进一步放大错误决策的后果,并且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大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都认为,经济增长缓慢的大环境会使通货膨胀保持在低位。等将来经济形势好转,停止经济刺激也来得及。通货膨胀不会过度恶化。出于三个原因,这种凯恩斯主义的思维方式完全不适于当前的世界经济。

  首先,全球经济的低迷将持续较长时间,因为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单纯依靠经济刺激计划克服不了的。那些金融、地产之类的泡沫行业,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不可避免地将缩减规模。此外,在西方社会借钱消费支撑经济增长的方式结束以后,发展中国家也还需要一些时间,才可能把出口转为消费需求导向的经济增长。出于凯恩斯主义的思维方式,势必给当前的世界经济开出长期、而且过量经济刺激计划的药方。当这种政策开始带来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及时退出以避免造成通货膨胀的。

  其次,尽管经济增长缓慢,过低的利率水平还是会让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这种状况在上世纪70年代也曾出现过。通胀预期本身,就可以把过量的货币供应转化为通货膨胀。这对能源和食品价格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最后,全球化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因素已经被消除。在我们考虑通货膨胀问题的时候,最近在富士康和佛山的本田配件工厂发生的事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就业统计数据。在过去十年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扮演了定价者的角色。中国过剩的劳动力供应,让工业制成品价格持续下降,并且在低利率的环境下遏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但是现在,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过剩的时代。未来5年内,中国的流水线工人工资有望翻倍,这一增长过程甚至有可能在三年内完成。其他的低成本国家,象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短期内都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让他们取代中国,充当世界工厂。未来十年内,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也可能会翻倍。中国出口的增长,将更多的受益于价格上升,而不是规模扩大。日渐上升的生产成本势必加速通胀的形成,并且让今天的低利率具有更大的通胀风险。

  十年之前,我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卖什么什么降价。以后,中国买的东西还是会涨价,但是中国卖的东西也会开始涨价。中国的生产厂家在跟买主谈判的时候瞻前顾后,因为像沃尔玛和苹果这些公司,实力都太强,中国工厂不敢跟他们谈涨价。但是将来他们不敢也得敢,因为成本的上升已经不可避免。

  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持续上涨的油价,造成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中国工资水平的上升,将会在未来十年内推动通货膨胀的发展。而发达国家将再一次陷入滞胀的泥潭。

  即将出现的二次触底过程发展会很慢,周期会很长,我们有可能会经历中美主导的又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时间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但是经济下行的势头不会被改变。在力图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胀压力将持续加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