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两房退市 中国该怎么算得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 22:14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世人皆知的美国标准“央企”——房利美与房地美因为业绩无法达到上市要求而被迫退市。中国因持有大量“两房”债券而饱受惊扰,到底持有多少债券各种说法不一。坊间说法有的认为中国持有7000亿美元,有说5000亿美元的,官方正式的说法是3700亿美元。3700亿美元,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争议出现:“两房”退市后,巨额中国债券会吃多大的亏,中国外汇资产会有多大损失。一种说法认为,债权不同于股权,因此中国所持“两房”资产不会遭受损失,另一种说法认为,退市表明房利美与房地美公司不具备起码的市场竞争条件,因此今后盈利困难,这种局面会给中国所持“两房”债券实际价值造成伤害。

   假若从市场角度分析,那么中国作为“两房”债券的主要持有者显然是被动的。无论如何,“两房”退市意味着公司信用的下降和未来风险的上升,这将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对于3700亿美元的巨额债券来说,下跌一点都有巨大的乘数效应,都意味着巨大损失。但是,谁都知道,中国对美元资产的处置,从来不像菜市场交易那么简单,中国对美元资产的态度从来既出于市场考量,也出于政治考量。这种双重考量当然是利己的,是以中国利益为核心的,但也是利他的——毕竟,中美两国的任何决定,都会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仅从市场角度指摘“两房”债券持有者的决定是否合理,那是把中美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复杂性想得扁平化了。扁平化,不适合解读中美之间的互动,却是现在的一种思维惯性。

   中国持有3700亿美元“两房”债券,首先是无奈的选择。在中国的“一篮子”外汇资产中,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风险等级。以欧元资产为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迄今没有能够被遏制的迹象,因此欧元贬值几乎是注定的趋势。事实上欧元资产对人民币一度贬值幅度已经达到16%以上。如果降低中国所持美元资产比例而抬高欧元资产比例,显然中国外汇资产的保值会遭受前景更加晦暗不明的困扰。不论我们情愿与否,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有一件事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告诉全世界危机越大美元越安全,美元资产是安全度最高的避险品种。尽管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业已显示出种种不公,但从外汇管理所需要的安全性、流动性标准说,加持美元资产并非无据。改造世界货币体系是一回事,在改造完成前理性处置是另一回事。

   其次,“两房”退市实际上有利于中国债券资产保全,而不是一些人担心的相反情况。一方面,“两房”就是那种所谓“大到不能倒”的公司,这在2008年已经为美国政府所证明。照前财长保尔森的话说,谁都对“两房”厌恶,但政府不能不管。退市前,“两房”因政府注资既有国有性质也有私有性质,这种混合业态决定了“两房”债券回报率高于一般国债。退市后,“两房”等于完全国有化,“两房”企业债券与国债无异,被美国政府信用但保,这样,尽管收益率会降低,但中国所持债券的安全性反而有所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机制外磋商中国的美元资产是中美两国的习惯做法,这在金融危机期间已有多次表现,相信“两房”退市中国会再次确认美国方面的担保,尽管双方未必以明确措辞表达。从美国的角度看,明确措辞会引发其他经济体向美国施压。

   因此,无论“两房”退市后其长期债券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市场指标不适用于考察中国所持债券的安全性。中美政府间的合作是最大的保障。实际上,退市至今,“两房”债券利率也保持了相当稳定,这表明市场很清楚谁在背后支撑。

   尽管不需要因“两房”退市而大惊失色,但是忧心忡忡的情绪还是有道理的。中国持有“两房”债券之所以引发种种担心,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充足理由。其一,从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提升的中美金融合作水平,不代表可以将中国外汇资产寄托于美国政府信用。虽然在通常情况下,美国政府信用是有保证的,但一旦形势有变,仍然可能做出对中国外汇资产不利的政策。这在之前发生过,今后也无法避免。因此,中国需要尽快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如期在10年内完成这一目标,同时,要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寻找取代美元的新世界货币。本周联合国报告认为美元已不适合做世界货币,说明了全球的普遍观感,这是强化特别提款权的有利条件。不利用这个条件,等于战略上的浪费。其二,“两房”退市毕竟清楚地表明,即使是美国,其国有企业也具有效率低下、盈利水平不高、官僚习气严重等通病。持有这样类型的企业债券,本身就具有结构性风险。因此,中国所持美国资产的品种类型,确有需要调整的必要。实际上,与其被动式地持有美欧资产,时时要提防价值是否缩水,不如大力增持黄金和其他中国经济所需战略物理资产。以黄金为例,虽然其货币功能弱化,但作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是大有必要的。

   还是那句话,钱要花对地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