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也就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截至收盘,上证综指点位2398.37点,半年来下跌了26.82%;沪深两市A股市值“蒸发”超2.5万亿元。
据外电评价说,希腊和中国两个国家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
面对中国股市的这一表现,使很多人不得不发问:中国的股市怎么了?
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没怎么,一切显得都很正常,只是再一次地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在复苏上升的通道上还显得很脆弱。笔者不是股评家,可能无法给出中国股市表现的满意答案,但从股市上半年的表现,从“晴雨表”
的角度出发,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把握,尤其是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应该有更明确的判断。
在上一期的“志勇观察”中,笔者提出“中国经济着眼点需向内,再向内”,很显然,笔者是根据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所呈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提出的主张,意在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内生动力来解决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问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有一点,我们必须要足够的清醒。那就是,一方面,我们在国际上被称为“作为带领全球走出衰退泥潭、恢复增长的发动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非常严重,如出口的急剧萎缩,沿海工厂企业出现的倒闭、裁员,地方财政的负担加剧等等,虽然经济复苏,但绝不是一些媒体所言的“一枝独秀”。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复杂而特殊的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在这样一基本面上必须要有足够的把握和判断。
而在多伦多刚刚落下帷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上所释放的信号,应该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我们自己应该坚持什么,什么事要坚定不移的。我们看到,这次峰会并未就一些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达成广泛的一致,而是允许各国根据各自不同情况“量身定做”各自应对政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何塞·安赫尔·古里亚·特雷维尼奥在峰会上告诉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房子着火时,我们都知道怎么办:找根水管。”但他接着又说:“现在,刚刚萌芽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各种政策选择和取向。虽然拥有选择是件好事,但这使找到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从这样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到,如何坚定自己的选择道路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据权威人士分析,二季度我国GDP增速有望达到11%左右,全年可能在9%~10%之间,而6月份的CPI可能高于上月的3.1%,这些数字其实在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趋势不会改变,由过去的“保增长”转向使经济步入平稳增长的通道,同时通货膨胀预期仍在加强。
6月28日、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和建议。显然,温家宝总理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开这样的座谈会,其意就是要坚定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整个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现在来看,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虽然最近以来股市大跌,反映了一些投资者对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忧虑,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对楼市降温举措的效果;用工成本上升,维持经济强劲增长的能力,不再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等等。从整体上虽然仍主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管理好通胀预期,仍是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从适度宽松到健康的货币政策(这里笔者没有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免得引起不必要的争论),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适度宽松”显然是应急,不是常态。
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上,不能瞻前顾后,不能犹豫不决,只有在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上坚定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 握 主 动权,所以笔者提出着力点需坚定,再坚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