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连日来,“根叔”和他的另类演讲稿在网上热传。
现年62岁的李培根,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是学生送给他的昵称。
本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培根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这段视频和演讲稿一起,引发了对“根叔现象”的热议。
对“根叔”的热议,还在于,其演讲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而“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蜗居”、“被就业”等词语在演讲中不断出现。
上周六,李培根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专访。
功利主义侵蚀象牙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太大了。这是李培根的观点。
猜测校长下一次演讲稿主题
“培根不才,何以奉献?赤诚,干净,我的身心,我的灵魂!”2005年3月,李培根在就任校长的典礼上说的这句话,一直在华中大师生中流传。
20岁时“下放”农村、想学医最后却学了机械、一生最敬佩的是不识字的奶奶、年轻时喜欢打篮球、对于音乐有时候会很有冲动……李培根的成长经历,通过与学生一次次对话,也更多地被师生了解。
近两年来,华中大学生们有了一个特别的爱好,即猜测校长下一次演讲稿的主题。2009年,李培根在《牵挂》毕业演讲稿中以“让我们彼此牵挂着,让牵挂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作结,学生们当即就在学校BBS上发起讨论,竞猜“根叔”2010年毕业演讲的主题。
“有学生按照习惯推测今年的题目可能是《牵挂》文中的最后一个词——记忆,索性我就以《记忆》为题迎合学生们了。”李培根向本报记者透露。
大多时候,“根叔”与学生们的交流是通过校园BBS以及“一对一”的长谈。
作为一校之长,李培根最关心的就是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学业、经济、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到“根叔”的办公室聊过天。
有一次,在出差的飞机上,李培根看到一则报道:一名沉迷网络的学生两度考入武汉大学,两番退学,又两度考入华中大,却再度陷入网游,几欲退学。回校后,李培根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这名同学,第一句话便说:“你很聪明,但别浪费了它。”在李培根看来,学生没有好坏之分。
学生发帖要把他“揪下台”
“别以为学生们都冲着我说好话,骂我的你们都没看见。”李培根说起2007年华中大一所独立学院内发生的“学位门”事件。
当年,华中大的一所独立学院,向学生颁发了校本部的学士学位证书,华中大的部分学生难以接受。李培根坦承,有学生因为“学位门”事件甚至在网上发帖要把他“揪下台”。
“我觉得我要出面,但学校部分高层希望不要去正面回应,担心越讲越不清楚。”李培根认为,如果这件事情学校的确有失误之处,就应该坦言失误,学生会接受;如果这件事情本身是由于学生了解不全面,把实情讲出来,学生自然能理解。
最后,华中大专门召开对话会,李培根向学生们公开道歉,并保证“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后,独立学院会真正地独立”。次年,教育部明确,独立学院招收的新生将自授学位,不再授予母体高校学位。
回头看这场“风波”,李培根表示,学生的意见是改进工作的动力。此后,李培根特别留心学生在网上发的“牢骚”帖,他不仅亲自回帖释疑,还敦促相关负责人加以解决。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距离太大
“希望全国的大学校长都成为‘根叔’。”中国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根叔”受到热捧就在于他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贴心式的交流。
李培根还不断拷问自己:“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这也多少透露出一位校长的“无力感”。
“功利的倾向在大学里可能普遍存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太大了。”李培根的话与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产生了“共鸣”。在杨玉良看来,中国的大学出现精神虚脱现象,功利主义盛行,“才子加流氓”将贻害科学、贻害社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也说过,作为大学校长,他希望以教育家身份面对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行政官员或者满身铜臭味的商人。
“我们不能完全责怪这些教职工。”李培根说,社会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功利。一所大学一级教授的基本工资是2800多元/月,这迫使教育者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找项目、赚补贴上。“包括很多学术活动也都被功利化了。”
根叔演讲录
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