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祎妮
新基金发行终于迎来退潮。
根据记者统计,自6月26日起,正在发行的基金产品骤减至6只,而在5月24日,同时有18只基金处于认购期内。
此前基金的密集发行,致使托管银行档期过满,众多基金不得不在同一银行渠道短兵相接。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来一共有58只新基金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则被追捧为第一大托管银行,它为新基金中的22只主代销。除了工行,紧随其后的为中国建设银行,该行为13只基金进行托管。
但蜂拥而至也导致了大银行渠道竞争激烈。相反某些基金另辟蹊径,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销售渠道,其效率远高于大行。
大行低效
与托管大行相比,各家中小银行在基金托管业务中所占的名额,相差甚远。
统计数据显示,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托管了7只、5只基金,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各托管3只基金,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则各托管1只基金。
“工行和建行是名副其实的托管大行”,基金人士表示。他们在全国分布了上万个网点,已达小银行的几十倍之多。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全国分别分布了16232个和13384个网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网点分别有9988个和2648个;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网点数量,明显少于它们,分别只有685个和616个。但在全国范围内分布网点最多的则是农业银行,其网点数量为24064个。
这些网点众多的银行,成为了基金发行时的香饽饽。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报,所有银行中托管基金产品最多的四家银行是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其时托管基金分别为135只、134只、79只和74只。其后,则是交通银行,其托管了45只基金,其余银行所托管的基金均不超过20只。
“如果新基金所托管银行强势的话,至少发行规模的一大半是有保障的”,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渠道的数据来看,一般基金首发规模的60%-70%是来自托管银行为其创造的销售额。
但把基金托管在大银行,让其作为基金产品的主代销,真的能够事半功倍吗?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在今年结束认购期的新基金中,托管在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交行的基金首发平均规模分别为10.50亿元、17.62亿元、33.91亿元、15.95亿元和12.42亿元(未扣除直销及其他代销渠道的销售量)。
据各家银行的网点数量计算得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交行平均每个网点的销售量分别为6.47万元、13.16万元、14.09万元、15.97万元和46.90万元。
而在网点数量和托管基金数量上,排名靠后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其今年托管的新基金首发平均规模分别是25.05亿元和19.03亿元,平均每个网点的销售量分别为365.69万元和308.93万元。
可见,银行网点数量和所托管基金的首发规模,并不成正比。
“在上万个网点中,并不是每一个网点都有效率的,其中会有很多无效网点”,一位基金销售人士表示,这取决于银行网点的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各家银行在管理制度上会产生较多的无效网点,有的网点就不开设基金销售业务了。
渠道争夺
在传统大行渠道异常拥挤,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家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新基金难发,主要还是市场不好的原因”,基金销售人士告诉记者。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新基金发行就要取决于银行主动营销的意愿了,“像招行和一些小银行,他们会淡化储蓄考核,把重点放在资产管理业务,包括投资理财产品和黄金等,在推新基金时,主观能动性上表现更佳。”
在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产品中,除了7只基金选择了招商银行,更有2只基金选择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是中欧沪深300基金和国联安信心增益基金。
“我们在推新基金时,尽量想发挥杠杆效应,所以选择了小银行”,国联安基金副总经理王峰向记者表示,在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的情况下,他们与中信银行的合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托管,而是双方对产品共同的开发和设计。
据了解,信心增益债券基金是中信银行自2007年4月以来主托管的第一只基金产品,也是该行历史上托管的第四只产品。
直到6月11日,该基金认购期结束时,共募集了19.03亿元。中欧沪深300基金也于6月18日认购到期时,募集了12.02亿元。而今年新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16.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