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汉字美在书写书法美也在书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 00:04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向建

  

汉字美在书写书法美也在书写
汉字美在书写书法美也在书写
汉字美在书写书法美也在书写
王纪仪小传

  王纪仪,笔名丑牛,共和国同龄人。当代作家、书法家、古玩鉴赏家。著有长篇小说《古玩商》,电视连续剧《乱世有情天》、《西部热土》、《人生笑语》等在中央电视台黄金强档播出。书法私淑启功,书体涉猎楷、行、草,书风古拙飘逸,作品具书卷气。有《硬笔书法五十谈》、《常用汉字六体毛笔书法字帖》问世。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久闻当代作家、书法家、古玩鉴赏家王纪仪先生大名。初夏,笔者拜访了他,王先生看起来文质彬彬,平易近人,特别有学者风范。而他的屋子里,挂满了刚劲有力的大字,启功先生和刘炳森先生的真迹随处可见,一股股浓郁的书香扑鼻而来……

  纪仪先生酷爱书法艺术,上个世纪70年代曾拜启功先生为师。1978年的夏天,一个想学书法的年轻人,经王大山公子的引介走进了北京西城区小乘巷的一座小四合院,启功先生就住在这里。启功先生用手指在八仙桌上写了个“人”字,于是,这个年轻人的学书生涯就从这个人字开始了。学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当学生提出要给先生磕头正式拜师时。启功先生笑着说:“咱们不兴这个。”接着老师和学生拉起了“家常”,先生问学生“中午吃饭了没有?吃的什么?”学生老老实实地回答:“吃了。吃的是米饭烧茄子。”先生说:“我中午吃的也是烧茄子。”老师接着问:“你进胡同的时候,看见没看见一个菜摊儿?”学生说:“看见了。”老师接着说:“我一个人吃得少,还剩半个,你非要拿走。你拿走了,晚上我吃什么?”学生环顾四周,没有看见那半个“茄子”。先生说:“中国书法我是流,不是源。你要吃茄子,到菜摊上去买,有的是,非抢我这半拉子干吗。”学生似乎明白了,那“半个茄子”只不过是个比喻。先生继续说:“况且,我这个流还在变,你学我哪个?你要学书法的源头,要学魏晋,学王羲之,学欧阳洵。千万不要学我。”学生这才恍然大悟。这个当年投师小乘巷向启功先生学习书法的小青年,就是王纪仪先生。

  1981年5月27日王纪仪给启功先生做了首诗,在6月1日去小乘巷看望启先生时呈上,启先生看罢说:“夸奖了。这,我收下。”兹录全诗如下:字体秀劲老到成,书林一帜冠群雄。公孙大娘欲收势,吕布貂禅戏凤亭。面壁先修三年性,焚香再抄千部经。吾侪楷模尊懿范,裣衽投师小乘宫。

  正是在名师的指导下,纪仪先生在临池上很下工夫。他说:“中国汉字之美是由书写来体现的。”他认为,楷书的书写应体现出汉字的庄重、华贵和大气之美;他如是说也如是做。2000年,浙江上虞市决定恢复重建“敕五堂”。敕五堂是因胡氏先祖宋代大儒胡安国坚持抗金而五次受到敕封而得名。原匾为乾隆朝状元梁国治所书,但毁于“文革”。今上虞市乡贤研究会邀请王纪仪先生仿梁国治重书,但原匾已失,连照片也没留下。来人很爽快地说,他们同时也请江南的一些书家写了,用谁的,由上级领导定。不久,上虞市乡贤研究会的同志告诉王纪仪先生,他写的“敕五堂”被领导一致通过。有人问王先生,您写的为什么能够最终被采纳?王先生说:“梁国治是乾隆朝的状元,我知道他写的必定是馆阁体,别的书家写的,他们也给我看了几张字的照片,不是欧就是颜,肯定不对。”

  在跟启功先生学习的前几年,王纪仪先生写的是一水的启体,并屡屡获奖。在一次领奖会上,有一位评委说:“纪仪,我建议你以后要脱离开启体。你写得虽然很像,别人老远一看,说这儿有幅启字,等走近一看说是仿启功。前后两个启功,有你什么事?”该评委的一席话着实触动了纪仪。对呀!当年启功先生就不让学他,说“他是流”;齐白石老先生不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嘛。从此,纪仪开始了“变法”。终于在199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与赵家熹、赵发潜、黄钟骏、凌士欣、刘佐仁合著的《常用汉字六体毛笔字帖》一书。书中2500多个常用汉字的行书部分是由王纪仪先生书写的。

  至于行草书,王纪仪先生说他喜欢“二王”,我接茬儿说:“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先生说:“不是,是王羲之和王铎。”看王先生的行草书,的确能找出点“老王家”的影子来。

  启先生的心血没有白费,2002年,王纪仪又出版了《硬笔书法五十谈》一书,启功先生欣然两次给学生题写书名。可见先生提携之情。原书叫《钢笔书法五十谈》,编辑看了嫌笔道细,想让启先生用毛笔重题,但又觉不好意思,叹气之余想出个理由,说“把书名改成《硬笔书法五十谈》,光是钢笔范围小了。”于是我又到了师大小红楼(此时先生早已迁居至此了),请启先生用毛笔重题。谁知启先生却拿起了一枝塑料头的硬笔,重新题写了书名。先生一边题一边说:“你这书说的是硬笔的事,我就用硬笔给你题。”先生有时就是“倔”,不,应该说是坚持他的原则。比如给有关大中小学生的事题字,启功先生绝对使用简化字。先生说:“这是国家颁布的法令,我得照办。”《硬笔书法五十谈》也得到了沈鹏先生的关怀,欣然为《五十谈》题词。贾诚隽先生生前曾感慨地说:“两届书协主席为同一本书题字题词,在书界也是不多见的。”

  《硬笔书法五十谈》的内容是启功先生教王纪仪的东西加之王先生自己的一些心得。

  2010年5月的一天,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马子骞先生慕名携中心办公室成员拜访了王纪仪先生。马主任说他在图书馆几乎遍览了全国有关硬笔书法的理论著作,认为王纪仪先生的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是最好的。

  王纪仪先生曾经跟我说,潘天寿先生说过“二十年出一画家,三十年才出一个书法家。”不像现在这样,书画家满天飞。是不是书法家,一不是自诩,二也不是以加入书协没加入书协为标准。王先生说当代中国能真正称得上是书画家的应不足百人。王先生说,记得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访过一位古玩行前辈,这位前辈说解放前的三四十年代,称得上画家的只三个半人。这位前辈对画家的标准,现在的书画家们听了,可能要骂娘。那就是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就画而论人物、花卉、翎毛走兽三界皆通,是其一;其二,要有自家面貌,有自家的独特理论;其三,要有一定的收藏。

  目前,王纪仪先生除了带几个学生外,就是着手写一本关于毛笔书法理论的书。该书将对“永字八法”有新的见解;将对楷书书写中的错误理论及技法,如所谓的“运笔示意图”,所谓的“笔笔中锋”,所谓的“逆锋起笔”,所谓的“涩行(鳞行)”,所谓的“跪笔弹锋”等等一一进行剖析与更正。

  我问王先生,除了写书之外,今后还有什么打算?王纪仪先生郑重地说:“想培训中小学校的书法老师。书法的美在于书写。学生从学校出来就应该具备书法能力。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曾经说过:写字要从娃娃抓起。抓娃娃,就得先抓师资。王纪仪先生的这个意思已经向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马子骞先生表示过了。马主任说,王先生的意思与他们的计划正合拍。

  我们期待王纪仪先生的“中国硬笔书法讲座”给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带来更大收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