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下达小麦“禁运令” 新麦抢购惊现翻云覆雨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7日 23:57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 记者 任旭强 滕州报道

  

  杨燕芹懒散地坐在收购点里,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瞅瞅屋外那堆新麦。

  这天是6月25日,她所在的滕州市姜屯镇麦收过后的第12天。按理说,这是他们收购点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可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就两个字———冷清。

  “昨天市粮食局刚开了会,不让收麦子了。”她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她得到的解释是,不能让麦价涨得太快。

  杨燕芹两口子经营的这个中等规模的收购点,自麦收以来,每天能收五六十吨小麦,而现在业务完全停滞。

  其背景是,新麦刚刚收获,各路收购主体迅速入市抢购,麦价飞速上扬。“往年也有抢收的,可今年情况尤其突出。”对此,一些地方政府下达行政命令,不准将小麦运出本地,甚至暂停收购。

  暂停,收购戛然而止

  麦收刚过,新麦乍一上市,一场围绕着新粮收购的多方博弈,悄然展开。

  遍布粮食主产区的一个个收粮点,成为博弈的“角力点”。杨燕芹的收购点门口,就有一大堆混杂着麦秸的新麦,粗略估算有六七十吨,旁边一辆改装过的五征农用车上还装载着约10吨小麦。虽说外面没挂招牌,但看到这大堆的麦子就知道此处是个涵盖周边十里八村的收粮点。

  导报记者一进门,见对面墙上挂着一面铜牌,上书“粮食委托收购点”,由枣庄市粮食局和工商局监制。门北侧的墙上,贴着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好像怕一张不够显眼,墙东首又用别针别上了一张。这些摆设像是对进门的人说:嘿嘿!别看这门脸儿不起眼,可咱是货真价实的收粮点。

   听到记者要了解小麦收购情况,杨燕芹说,从6月25日早晨起,按照市里的要求,他们已经暂停收购了。

  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暂停收购,是因为想借此调控粮价。杨燕芹认同“调控说”,“要是今天不停下来,价格还要涨。”

   说到这儿,她随手往窗外一指,门外那堆新麦是这几天每斤九毛七分钱收上来的。在麦子收获后的11天里,光这个收粮点就收购500多吨新麦,除了门口堆放的这些,其余卖给了市里的粮库。

  令杨燕芹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的新麦“抢购潮”。虽说往年也有抢购新粮的情况,但今年尤为突出。因为市场各方已形成共识,到今年底,麦价肯定大幅上涨,估计突破每斤1.05元没有问题。

  涨!涨!涨!有了这样的共识,今年粮价比往年涨势要快得多。按照国家规定,今年一级白麦的托市收购价为每市斤0.94元,而现在的市场价已达0.98元。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表述非常清晰,一旦小麦市场价低于托市价,则粮食部门按照托市价敞开收购;一旦小麦市场价高于托市价,则托市收购自动停止,但拥有资质的相关市场主体可以按照市场价收购。

  谁来掌控粮源

  暂停收购,到底用意何在?告别收粮点,导报记者来到滕州市粮食局下属的一家粮库,向其负责人探问当地暂停新麦收购的初衷。

  该负责人的解释是,“抢购时,质量难以保证。暂停收购,是为了让大家今后能够心态稳定地理性收购。”在他看来,一些经纪人试图操控市场,现在谁有钱,谁就屯粮。在此背景下,“稳两天,就能好。”  

  这背后,其实是粮食市场的主导权之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往年滕州会从安徽等地调入小麦,同时也向河北等地外调夏粮,这样尚能达到总量平衡。但是今年安徽的小麦品质不如往年,价格却已高涨,目前当地市场价在0.94—0.95元,加上每市斤约0.04元的运费,价格已经达到并略超滕州当地水准,所以从安徽调粮已无操作价值。

  在此背景下,如果省内其他市甚至外省从滕州调粮,则势必降低滕州本地粮食企业的收购总量,所以今年当地开始对粮食控制流出。该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在新麦收获之初,就已接到当地粮食部门的通知,不准向外地调粮。前些天,潍坊一位客户曾来询问价格,欲在此地购粮,在得知滕州的地方规定之后,遂失意而归。

  就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该粮库负责人还接到聊城一家面粉厂的询价电话。“有麦子,当然是好事。下一步还是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他说。谁掌控了足够的粮源,谁就拥有市场的主导权和定价权。

  调控,还是打压?

  “用暂停收购的方式打压市场,此举欠妥。”山东省内一家大型粮油贸易企业负责人向导报记者直言,这实际是一种地方保护。

  多方博弈新麦抢购,足见今年的粮食市场情况格外复杂。山东周边的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今年小麦质量不如往年,并且产量降低;山东小麦质量不错,总量或将达到去年水平。周边数省的总体市场格局,已然生变。

  从全省范围看,由于普遍预测年底麦价必然大幅上扬,所以新麦刚刚收获,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极高。大批量收购的价格也从刚开始时的每市斤0.95元,一直上行到目前个别地区的1.03元。但截至目前,小麦总体收购量还不大。重要原因是,一方面农民惜售,另一方面地方保护导致收购进度难如人意。

   上述贸易人士并不认同每斤0.98元就属价格过高,更不认为此价位需要调控。因为随着农资价格上涨,灌溉、施肥等的投入大幅上升,只有粮价适度上涨,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 

  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秦庆武向导报记者表示,新麦刚下,各种市场主体竞相入市,主要是基于对整体物价情况有较高通胀预期。

  当前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此情况下,一些较具前瞻性的粮商提前着手,收购新粮,这是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

  秦庆武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市场,从市场经济自然发育的角度看,显然不合理。实际上,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如果强令不准运出当地,则是破坏了粮食市场的统一性。从这一角度而言,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仍是现阶段的重大课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