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改下一步:动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 23:28  经济观察报

  康怡

  475

  2010-06-28

  康怡

  经过几近两年时间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在6月21日通过审议,这意味着正式颁布已经近在咫尺。

  “制定并出台这样一个《规划纲要》其实很不容易,要做到所有方面都满意,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也无意于再去挑它有什么毛病。目前关键就是尽快将它公布出来,下一步就是认真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在上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评价即将公布的《规划纲要》?最大亮点在哪里?

  吴启迪:我认为在此次《规划纲要》在制定过程中操作上的亮点胜过文字的亮点。例如在宣告制定之初就采取了问计于民的工作方式,将全国人民群众都调动起来出力献策,给教育提意见,这是一个很有魄力的做法。

  从2007年开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既有来自一线的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也有各个地方主管教育的同志,也包括我们教育部、教育专家和学者。这次纲要制定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量是巨大的。

  经济观察报:你曾经说过,“《规划纲要》在制定上,首先要找准一个方向,要说清楚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在《规划纲要》中要突出。”你认为目前的《规划纲要》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

  吴启迪:这一点纲要中阐述得比较明确,我觉得基本上做到了。《规划纲要》在提到战略目标时,一方面是用数字来表现,其中提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在未来需要达到的规模,这个数量当然是应该要有的,但是还不够,也应该包括质量等问题。因此《规划纲要》在工作方针部分也提到了20字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提得不错:“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原则,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可以看到,《规划纲要》还是将人作为中心考虑的问题,这就像我当初说的围绕人的培养,应该有一个能够站得住、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根本提法。

  经济观察报:此次 《规划纲要》中涉及到的试点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等10个方面。您认为下一阶段新教改急需推进的重点会集中在这些方面吗?

  吴启迪:这些试点主要是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一次问计于民过程中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比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当初总理对教育系统提出的要求,要能够解决一些群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我觉得试点主要是针对这样一些问题。

  通过试点的方式推进,是中国改革进程中成功的经验,因为中国太大,一下子把将所有的改革发一个文件大家都去做,恐怕不见得是很合适的。所以先进行一些试点,先看一看,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改进和推广。

  经济观察报:教育去行政化也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吧?

  吴启迪:关于行政化的问题,大家都很关注,《规划纲要》里边也提到这么一句话,逐步地去做,这个提法还是比较合适的。这个问题其解决需在中央和政府统筹考虑的情况下来做,不是教育部门自己可以着手做的。教育行政化确实有很多的弊病,但是简单地用一个“行政化”来描述所有的情况,也不是合适的,还是应该区别对待。

  教育行政化的消除,有一些情况是可以立马着手去解决的,有一些情况可以稍微缓一缓,不能太急。

  例如说某些地方将一些与教育无关的干部安排放到学校里来,将学校领导岗位作为它的一种组织和人事资源来进行分配。这个做法本身就是最严重的行政化,这种情况有关部门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注意,坚决改正。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高等学校的职能部门是为教师、学生服务的,不应该有官本位、行政化的表现,但是现在在某些高校里面,这些职能部门的干部,对教师、学生不够尊重,这种情况应该改变,可以通过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来做,至少以上两件事情已可着手去做。

  而对于大家关注很多的中央管理高校,领导副部级的问题,我认为在整个大环境没有改变之前,单独去改变这个状况风险很大。需要考虑的是这些领导的地位问题,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政治待遇,从而影响他们的视野、素质,也会影响到这些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际上最后还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这些高校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者国际上的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而这一点对于国家又是很重要的。

  经济观察报: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规划纲要》也提到,明确要求2020年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但是这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的。

  吴启迪:是有一些人不太同意,他们认为教育的财政投入应该在各个高校之间平分。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看看世界的做法。过去几年我们推行 “211”、“985”高校之后,很多国家是在仿效我们的做法,最近耶鲁大学校长在英国有一个演讲充分肯定了我国实施“211”“985”项目的措施,并认为中国在未来10~20年中有可能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有一些事情我们还真的不能太短视、太局部,要从战略上,从整体上来考虑。假如中国没有一个大学能够拿出来跟世界上比的话,谈什么人才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

  经济观察报:《规划纲要》提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吴启迪:这个要求并不高,在这一点上各个部门都已经有了共识,下一步就是如何尽快去做。

  经济观察报:就您来看,新教改下一步推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壁垒和较大的障碍会存在哪些方面?

  吴启迪:我们不讲壁垒,讲困难。有一些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目前从目标来讲,有很多量化的指标,要达到其实没有太大的困难,有一些措施已差不多达到了,而且目前硬件问题也不大,关键是教育质量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且现在还有一些人利用教育资源来做各式各样违规的事情,或以赢利为目的搞一些名堂,这肯定会对改革的推进有负面的影响。

  此外,目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目前我们非常推崇职业教育,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还是很不够。类似问题还有,比如说应试教育、择校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这次《规划纲要》出来以后未必在短时间能解决的。

  事实上,《规划纲要》不仅仅是针对教育部门的,还针对了相关的各个部门,包括省市自治区,面向所有的地方,所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于我们教育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