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入分配的中国式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 00:04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婧逸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边是富士康员工的跳楼,另一边是中国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沦为蚁族,另一边是海南房价一夜间被哄抬上百万,让人不禁感叹:“同在一个国家,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流传了千年的论语告诉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基本维持在8%以上,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对外贸易世界第二,居民收入也大幅增加,但分配失衡、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

  4月温家宝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要深化垄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月中旬以来,《人民日报》连续四周发文,探讨收入分配问题。而6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为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将强化对高收入人群征税。毫无疑问贫富差距这一问题开始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数据之争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一数据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后来虽然有学者指出:“不是1%的人口占有41.4%的财富,是10%的人口占有了41.4%的财富”,但是也无法改变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

  如何界定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主要有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五等分法以及泰尔指数等。目前,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是基尼系数,国际上一般把基尼系数大于0.4作为警戒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虽然基尼系数的“中国化”在学界一直争论至今,但被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48。“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面对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有限的数据不足以全面的说明问题,但中国收入差距过大的实际情况,似乎已经不需要基尼系数就能让人看明白。

  冰火两重天

  据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报告将净资产(不包括主要房产)价值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归为富人,按此标准,2009年中国富人总数达到47.7万人,较2008年增加31%,继续位居全球第四。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财富增长也为全球奢侈品市场贡献了49%的增长,而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不仅限于消费品,还包括私人飞机、豪车、豪宅等大件商品,如宝马去年就在中国实现了两位数的销量增长。此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增长了25%,达到8.3亿美元,仅次于美英,也是全球少数几个增长的市场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但实际情况似乎更为严重,根据人保部的统计,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一方面,从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高管年薪的统计结果看,像金融服务业2009年每名高管的平均年薪达到99.2万元。然而,另一方面,上海112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成为全国最高的最低工资。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缩减差距当务之急

  “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

  去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5%,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比印度还低一成多。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工资小幅增长,大多数人感觉口袋中的钱不够用,主要原因是工资涨速低于物价涨速,使得大部分职工实际收入负增长。这表明虽然中国富翁人数及奢侈品消费已跃居全球前列,但大部分民众依然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

  从发展的角度看,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必然拉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提升工资收入,进而再次拉动消费,形成了消费拉动内需,内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产业的角度看,提高工资收入,将迫使依靠低工资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快转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层次以及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逐步摆脱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转向高附加值的“中国创造”。

  从社会的角度看,提高国民尤其是一线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的工资收入,使其劳动付出与物质回报相匹配,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这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因此,提高劳动阶层的收入,尽快缓解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劳动的崇高价值,也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一些人的投机冲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