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诺奖得主提问 一个好问题=2880元

  如果给你一个面对面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问的机会,你会问他什么?是学术理论、企业管理的问题,还是成功的秘诀?无论如何,大师的思想都可能给你带来启发。

  7月2日,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到成都参加由本报联合《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共同主办的“威廉姆森中国行”活动论坛,并与中国知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话,为中国“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提供真知灼见。

  目前,“向诺奖得主提问”活动正在征集中,拨打活动热线028-86516389即可参与。本报将选出三个最佳问题,请威廉姆森给出答案。而且三名最佳提问者可获得价值2880元的门票,到现场感受大师的魅力。

  已有12位市民成为“提问者”

  诺贝尔奖,在众人眼中充满了神秘,其得主身上的光辉吸引了无数敬仰的眼光。这些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会不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怪人”?

  在“向诺奖得主提问”的活动中,24岁的小伙子刘弥就打进热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如何才能取得这样高度的学术成就?威廉姆森平时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一生坚持于一项事业的动力何来?刘弥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干了几份工作都很不如意,尤其发现不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努力,他很想从成功者的身上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

  目前,已经有十二位市民打进热线提出了给威廉姆森的问题。其中多数是关于到威廉姆森的本行——经济学的。45岁的钟明棋先生问道: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把这次金融危机比喻成地震,地震带在那里?会持续多久?

  钟先生笑言,自己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一直对政治和经济很感兴趣,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解和看法,他与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有所不同,所以很想从威廉姆森那里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大师看问题的角度肯定更全面,也许他能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答案呢。”

  作为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的到来令人兴奋。他对企业边界的研究,或许能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智慧的火花。所以,不管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拿起电话拨打热线告诉我们,我们将从中选出三个问题,待威廉姆森来蓉时给出答案。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者可以获得价值2880元的门票。

  威廉姆森比他的前辈更厉害

  被称为“新制度经济学之父”的威廉姆森,究竟为经济学作出了什么贡献?他此次来蓉又能给成都的发展带来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向松祚说,威廉姆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演变的历史——从几百年前的家族企业演变到现在跨国公司遍布世界所有角落,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的奇观,是值得学者反复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威廉姆森的学术贡献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企业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之间等几大关系,始终是我们构建经济制度的核心课题。譬如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有一个普适全世界的企业治理结构,还是各国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西南财大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杨丹表示,威廉姆森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实际操作可能无法给出直接的建议,但是他对企业组织的研究,肯定会带来理念上的启发。“他认为,一个企业组织的效率、形式,比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更重要。这为企业组织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位曾经在美国师从威廉姆森的学生,给杨丹发了一封邮件,说到威廉姆森时用到了“严厉”一词。威廉姆森是一个很好的学术研究者和组织者,他曾经在美国司法部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他组织了大量的学生,给出与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课题,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他的团队也更能出研究成果。这一点,威廉姆森比他的两位前辈——曾因研究新制度经济学而获奖的经济学家科斯和诺斯——都要厉害。

  对于威廉姆森到成都的这次演讲,杨丹也准备了一个问题:威廉姆森的研究都是围绕企业这个组织来进行的,如果把中国体制改革的过程,看做一个组织的变革,包括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中观的地方政府参与经济,以及微观的无数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对于中国继续高速发展的瓶颈,(除了一般认为是资源的约束外),从组织的角度会面临什么样的约束?

  本报记者 吴宇宸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