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记者 易斐 北京报道
当前创业板的“高歌猛进”令无数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们赚得“喜笑颜开”,但才刚刚放下手中的创业板祝酒酒杯,就又陷入了新的尴尬之中,市场由严寒一步跨入酷暑。创业板的高市盈率,使得原有一级市场的定价模式全然被打破,被投项目价格节节攀高。为了抢项目,有的机构甚至不谈条件就先交了定金。肯出高价、不顾风险的一群非专业PE,在企业的谈判桌上屡屡胜出。
这场景不禁使人联想起2000年的那波全民VC(风险投资)热,不同的是,这次创业板最终推出并能通过二级市场IPO而高价卖出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在这波PE狂潮中,或许一大批还是会像十年前的VC那样惨痛倒下。
资产价格狂飙
记者了解到,2009年下半年,项目的市盈率约在8倍到10倍左右。但自创业板开板后,大约从去年11月开始,市场价格便开始往上飙。一直到今年3、4月份,市场热得有些出乎意料,投了15倍、20倍市盈率的机构不在少数。创业板出来后,市场明显就热了起来,时常有机构跑来和企业谈。现在随便碰到一企业,最起码要30倍、40倍,才可以开始谈投资。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金融信息方面的公司表示想融资。当时行业内的东方财富网上市价格到了100倍市盈率。他们的要价是30倍。
可以看到,创业板的火爆,使得一级市场的企业主们在不觉中提升了心理预期,谈判时价码倍增。现在很多企业喜欢用行业内已经上市企业的市盈率来讲话,但实际上从投资者角度来讲,中国的发行制度环境下,企业没上市就没法这么定价。现在有一个进步,就是有希望上市了,但实质监管太厉害了,今天说这个能上市,明天说那个能上市,到底什么能上市不好说。所以中国这个企业的定价不是连续的。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式,这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折现率是多少,如果时间定不了,折现率就没法定。而且也没法定倍数,要是企业永远上不了市的话,两倍都贵。
“不过市场价格的高企不会是持续的现象。一是创业板企业的市盈率有向下走的迹象,二是证监会对于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企业自身未来的成长性更为重要。所以未来市场会趋向理性价格回归。”业内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分析。
上市“路漫漫兮”
企业都冲着创业板去,PE的风险很大。因为要是把现在PE投的项目加起来,已经很多了,证监会能让批这么多项目上市吗?投资人可能能赌到几个上市的,但上市后,现在是100倍市盈率,那三年后退出的时候有多少倍?很难讲。而其他未能上市的,还能不能退出去?退出市盈率会有多少?完全是个未知数。
实际上,不少质量不错或者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在临上市门前却被卡在一些硬伤上。
一是最近证监会推出的行业指引,一批原来有希望的上创业板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进入了审慎推荐的行业。
政策完全变了。说的是两高六新,现在是九大鼓励产业、八大限制产业。像如家这类酒店连锁,原来可以把它叫新兴服务业,但现在实际上就是一般性传统产业,无非就是酒店加个连锁,所以鼓励产业里没有,反倒是出现在了限制产业里。还有比如像去年已经上的户外用品品牌探路者,如果探路者现在去申报,证监会一定不会受理,因为不符合行业指引。
连锁消费类的企业也是个打击。因为保荐机构谨慎行事,一般很少会推荐这类的项目上创业板了。所以对这类企业来说,只能考虑把连锁的业务做得越来越大,争取到主板上市。二是历史沿革中形成的股权结构不规范等问题,之前投资机构的一些举动无意中堵死了企业将来上市的路。
很多投资者投资的时候不太关注股权结构。但是从上市的角度来说,证监会除了要求企业是行业里能赚钱的典范,同时也要求企业是规范的典范。财务指标都过关了,但是因为股权架构不合理,上市的时间要推迟。作为证监会,要对中小投资者负责任,但其不是行业专家,对行业也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判断,有时候判断的标准就是企业是否合规。一些行业前景、盈利情况都不错的企业报到证监会以后,就因为方案不好或者其他问题,在证监会被放很久,甚至被劝退。比如,历史沿革不合格,等个12个月是很正常的。近期,企业的很多细节,包括研发资本性支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都是证监会审核的关注重点。
PE市场“群雄逐鹿”
股权投资热潮下,国资、地方政府、券商、民企、外资等各路资本各展其能。不少投资机构在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前半年甚至一个月,与企业达成投资协议。
现在人人都在干PE,但反倒是专业的PE抢不到单了。人家说你们谈吧,谈完了最后合同条款里那个价格你是15倍答应的,他答应18倍,你说有限制对赌的,他全部取消。所以最后能够临门一脚抢到项目的往往都是非专业PE,可能背后还有这样那样的交易,这样PE就变成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和专业性,类似抢钱的一种强盗行为。
“从已经上市企业的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很早进入企业的,还是为数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投资方是在IPO之前抢进去的。这从整个PE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来讲不是很乐观。PE的价值更体现在它给企业带来除钱以外的增值服务。而且,如果大家都处在这么一个比较偏激或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上的话,对于那种规模更小更早期的企业来说,融资可能会更困难,毕竟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业内人士表示。
从证监会的角度来看,也是希望能够有两三年的投资时间来孵化企业,因此对于临门一脚进去的投资人查得非常严。申报前一年新增的股东需披露自然人股东最近五年履历,法人股东的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息。申报前六个月新增股东,发行人应做专项说明,包括增资或转让原因、定价依据及资金来源、新增股东背景,是否存在委托、信托持股、利益输送,新增股东与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发行人董监高之间、与本次发行的中介机构及其签字人员的关系,发行人财务结构、公司战略、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对来说,创业板热潮背后,比较占优势的投资机构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比较悠久的本土创投,因为储备了很多项目,业绩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另一类是券商直投。一些券商看到一些好的企业便让自己的直投部参与进来,动作很快。换个角度,券商直投的投行后盾,也成为了其提供后端增值服务的价码。
外资投的没有几家成功上创业板的。因为以前投的很多是境外架构,要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很困难。另外,外资基金面临对赌协议的尴尬。在红筹结构的基金投资里,对赌是习惯做法,对企业提出一些业绩目标也很正常。但是现在,证监会对这些东西都是有意见的,听说要上市必须得放弃对赌。但问题是,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可能出了一个较高的价格,对赌协议是商业条件的一部分,要变起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