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通报今年1-5月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作用下,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市场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销售稳中加快,价格小幅上涨,5月份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环比明显回落。
一是市场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60339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同比增长18.7% ,增速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1-5月,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增长17.5%;5月,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8%,增速比4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随着夏装需求增加,服装、鞋帽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3.8%,增速比4月份加快3.3和5.5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汽车、金银珠宝、通讯器材等商品销售仍保持高速增长。在国内汽车消费政策的作用下, 5月份,汽车销售143.84万辆,同比增长28.4%。,金银珠宝受国际价格走高影响,零售额同比增长31.4%,增速比4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以手机为代表的通讯器材销售再创新高,零售额同比增长22.8%,比4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575万台,实现销售额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2.2倍,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是商品价格略有上涨,农产品环比降幅明显。1-5月,商务部监测的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1%,112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但5月份环比价格稳中回落,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9%,112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其中,部分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价格降幅明显。上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五周下跌。
5月份农产品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商品供给增加。随着气温上升,露天蔬菜与受“倒春寒”影响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供应量大幅增加,价格快速回落。国家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特别是增加了东北地区临时存储玉米投放量,加上进口量增加,粮食市场供给充足。据海关统计,1-5月份,稻米、大豆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41.4%和12.8%;玉米、小麦分别是去年同期的8.6倍和2倍。二是部分商品市场需求减弱。随着气温升高,粮、油、肉季节性需求减少。前期价格上涨较多的部分农产品,如大蒜、绿豆,市场消费减少,替代品消费增加。三是国家政策措施初见成效。5月27日,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1-5月,进出口总值11000.9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其中出口5677.4亿美元,增长33.2%;进口5323.5亿美元,增长57.5%;贸易顺差353.9亿美元,下降59.9%。5月当月进出口值2439.9亿美元,增长48.4%。其中,出口1317.6亿美元,增长48.5%;进口1122.3亿美元,增长48.3%。当月贸易顺差195.3亿美元。1-5月进出口情况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进出口延续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从2009年11月起,进出口已经延续了7个月的恢复性增长;在去年5月同期下滑至谷底的基础上,今年5月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与金融危机前2008年1-5月相比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8.5%、4.0%和13.6%。
二是我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1-5月,我对巴西、俄罗斯、东盟、南非、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高于总体出口增速65.2、20.6、13、11.2、4.9个百分点。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东盟已超过日本成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1-5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长57.5%,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快于出口,中方逆差64亿美元。
三是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显现。1-5月,我对欧盟出口增长34.4%,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尚未显现。由于订单合同从签订、发货到出口结汇,至少需要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5月出口数据反映的是3月之前的订单合同。未来几个月,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负面效应可能逐步显现。
四是当月出口增长加快,但判断全年形势仍不乐观。5月当月,我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市场需求总体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6月10日发布《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GDP2010年和2011年将在2.9%-3.3%范围内增长,相对于今年初的预测有所调高。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作为我国主要传统市场的发达国家复苏步伐相对慢于新兴市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稳定因素将制约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将制约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月当月,我国外贸顺差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回升,扩大进口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进口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预计全年贸易顺差的规模将明显回落。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1-5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9638家,同比增长22.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31%。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32家,同比增长29.2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8%。
从行业看,1-5月,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85.49%,占同期全国总量的1.63%;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85%,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7.3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2.05%,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4.85%。
从区域看,1-5月,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所占比重分别为87.63%、6.32%和6.05%。东、中、西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4.64%、14.09%和9.98%;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8.72%。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的154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143亿美元。其中,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35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24.5%。其中,5月当月对外投资29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从境内投资者的构成情况看,地方对外直接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山东、安徽、上海、浙江、广东、辽宁、江苏等位居地方投资的前列。
对外承包工程。统计显示,1-5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新签合同额4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5%,新签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7个,合计351.9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7.4%。
从新签合同额的行业分布看,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业,上述行业占比分别为20%左右。此外,还有电子通讯业、制造及加工业、供排水、矿山建设等行业。
截至2010年5月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369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057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1-5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4.1%;新签合同额3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前5个月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5.2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0.5万人,5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5万人。
截至2010年5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683亿美元,合同额708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17万人。
五、关于近期举办的三个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展会
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提出从公共服务、人才培训、金融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服务外贸产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近期商务部结合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将与有关部门在内地与香港主办三场服务业方面的展会。
一是第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该展会将于6月15-17日在杭州举办,为中国服务提供商与国际买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跨国公司将其业务向中国转移。展会将重点邀请日本、北美和欧洲等国家(地区)的国际买家、跨国服务供应商及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参会,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其间,商务部和教育部将联合举办2010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会启动仪式。
二是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该展会将于6月22-25日在大连举办,主题为“软件创造绿色增长”,包括展览、会议和论坛、重要活动三部分。其中,主论坛将邀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日本、韩国、法国的部长级政府官员以及英特尔、麦肯锡等中外著名企业负责人演讲,就如何构筑绿色IT展开深入探讨。此次交易会海外参观参会团组将覆盖28个国家(地区),国内省市参展团组、参观团80余个,预计专业观众达3万人次。
三是第四届中国(香港)服务贸易洽谈会。该展会将于7月13-14日在香港举行,由商务部和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包括论坛、行业和地方分会、专题活动等。其中,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以“携手合作、共创商机”为主题,行业和地方分会主要集中在两地合作领域巨大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涉及会计服务、中医药服务、数码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文化、旅游和教育等。
谢谢大家。
财新传媒记者:第一,关于出口数据,我看到刚才您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同比数据,但是我们知道环比数据,尤其是经过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对出口判断应该是一个更好的依据。我们注意到,海关发布的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出口环比数据走势,有一些看不太明白。从去年下半年来讲,环比数据一直是正趋势,但是到今年1月份、2月份突然出现负增长,3月份是基本持平,4月、5月达到10%以上的正增长,不知道商务部怎么解读这样一个走势?4月份、5月份季节调整后的环比10%以上的增长能不能持续?
第二,关于政策变化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有些消息传出,比如出口税率下调、多晶硅将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不知道商务部对此怎么看?这样一些传闻是不是意味着有关“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政策有一些变化呢?
姚坚:海关季节调整的数据我不知道发布没有,但据我所知,对外贸易统计部门发布的是月度数据。从历史情况来看,根据国际市场的周期和国际需求的变化,存在一些固定节点的外贸订单,比如圣诞节、春节等。我们通常按照同比分析,而较少按环比分析。几十年来,季度、月度分析都是按照同比分析。
关于如何看待5月份的数据,我想重复一下刚才我讲的观点。去年5月份是国际金融危机下外贸下滑的谷底,基数非常低,所以会出现今年5月份出口大幅增长的情况,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5月份出口总体上还是延续了前7个月恢复性增长的趋势,表明对外贸易正在全球性恢复,这是市场逐步恢复常态的表现。同时,由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三季度基数提高,今年7月份以后出口增速整体会平缓下来。
另外,在分析5月份数据时,我再强调一个方面,虽然5月份出口和进口增长基本持平,但是累计下来进口的增速还是出口增速的2倍,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经济的持续好转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比如,中国对日本、韩国、东盟这三个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进口都明显快于出口,呈现了逆差的情况,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销售。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虽然对于欧盟、美国和印度我们还是有顺差,但是进口的增速也明显增快,比如对印度的进口增长了80%,基本上为出口的2倍,也就是说,中国对外贸易对全球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至于你说到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善和调整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出口退税政策、金融税收政策,还是贸易便利化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总体上是稳定的。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部分产品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但中国外贸政策总体应该是稳定的,特别是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出现了一些变化。欧盟27国5月9日召开会议后,于5月10日出台了7500亿欧元的救助。下一步,无论是欧洲国家财政支出、就业,还是居民消费信心都会受到影响。欧委会预测今年欧盟经济只有0.7%的增长,由于欧洲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外部环境不是很明朗和乐观的背景下,我想贸易政策的稳定是我们的首选。
国际商报记者:我有一个关于中欧贸易的问题。您刚才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可能在随后几个月会有更加明显的影响,请问对今年全年双边贸易的情况,商务部有怎样的判断?您5月份说商务部会密切关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并适时地完善贸易政策,商务部在这方面是否会有一些调整?
姚坚:刚才我已简单介绍了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市场的影响,有人说3月份还增长了30%多,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从我们会同几个重要进出口商会和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订单需要一个周期,所以,5月份的出口还不能反映当期进出口的情况,我们会密切关注未来两三个月我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情况。
欧洲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占到20%左右,5月份累计增长了37%,对5月份当月总增长的贡献占到了20%,也就是说,我们总增长的100%中有20%是欧盟实现的。由于基数比较大,所以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市场。我们会密切关注未来两三个月内欧洲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家,像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的市场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总体来看,当前的贸易政策是稳定的。
北京电视台记者:我有一个关于农产品价格的问题。关于农产品价格的炒作问题,发改委曾多次表态,商务部在上月的例行发布会中也提到要对全国各个省市农产品价格进行一次调研,请您介绍一下从调研情况来看,农产品价格是否存在炒作现象?
姚坚:农产品价格在5月份出现了持续的回落,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是连续5周回落的趋势,但是从总体来看,今年的价格比去年同期还是有较大的增长。我们综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供求的影响,特别是天气变化对于市场供求的影响。今年以来,多个省市出现了天气气候异常问题,造成了市场供应的延后,这是一个基础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调查和分析表明,极个别的产品存在一些特殊资金的运作,但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供应的变化。随着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天气趋于正常,市场的供应会比较充足;二是国家对生活必需品进行了重点调控,如粮食、蔬菜的基本品种,有些小品种的价格变化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双重作用下,相信农产品价格会逐步趋于稳定。
中国日报记者:随着5月份超预期的出口数据的发布,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猜测,超预期的外贸数据让中国加快汇率改革,在G20前后汇率改革动作就会有一些,请问发言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二,之前印度关于禁止中国电信产品进口,随着印度总统访华的结束,我不知道现在我们和印度相关部门就这个问题的谈判有什么新的进展?第三,近一段时间随着富士康和广州本田加薪潮在中国南部地区开始蔓延,现在有一种担忧,随着中国基本工资的上升可能会影响我们国家对外吸引外资FDI的数据,请问发言人在这方面的看法?
姚坚:关于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如何看待我国出口形势。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今年5月份出口48%的增长基本上是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相比2008年的水平,1-5月仅微增4%左右,外贸仍然处于恢复性的过程中。今年另外的一个基本情况就是中国整体的进口增速要快于出口两倍。这个状况是由国内外双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国内因素是我国国内经济实现了较快速的增长,国外因素则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还在一个比较低迷的恢复期。这个大格局在今年不会改变,并且会导致今年的我国外贸总体呈现出顺差大幅减少的状况,为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说,汇率的走势更多取决于经常项目的顺、逆差在GDP中占据的比重,4%-5%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合理区间,而今年可能还会比这个数值低。因此,今年基本的判断是经济政策总体稳定。
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有些人开始以我国外贸开始恢复为由,进一步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炒作。比较突出的是,有人提出要把人民币汇率问题纳入到当前对于铜版纸和铝型材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中。把人民币汇率纳入到“双反”调查,特别是纳入到反补贴调查之中是缺乏事实依据和规则基础的。WTO是管贸易政策的,而并不是管金融和汇率政策的。同时,补贴和反补贴措施的协定中对于“补贴”有明确的定义,最核心的问题是专向性,即专门针对某一个产业给予补贴。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第一不是世贸组织的管辖范围,第二它不符合补贴“专向性”的要求。所以在反补贴调查中把汇率问题纳入进来,没有事实的基础,也没有世贸规则的依据。
关于印度的电信设备问题。去年印度有关部门出台了有关电信设备进口安全审查的政策,这影响到了中国企业,主要是华为和中兴,大约50亿美元的订单,而这些订单都是中印企业事先已经签署的订单。这项政策对于中国企业履行合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据我们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产品通过上述所谓的“安全审查”,让中国的这些企业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也使中印双方的项目进展受到了影响。
我们首先希望印度方面尊重双方企业已经签署的合同,不要为企业依约履行合同设置障碍。其次,中国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国,并且已经通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严格检测,是充分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印度方面在没有拿出任何证据证明中国产品不符合其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出台了这样一项政策阻止进口中国电信设备,对于中国产品是构成歧视的。因此,我们希望印度政府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对中国企业和其他竞争企业,包括西方企业一视同仁,没有歧视性的措施。特别地,我们需要指出,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今年以来中国对印度进口增长了80%左右的增幅,印度有大量服务外包企业在中国运营,中国为印度企业在华的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中国的电信企业在印度的运营过程中雇佣了大量当地工程师,90%员工是当地员工。
最近我们看到印度方面有报道说该项政策有所调整,将允许该国运营商进口经国际安全审计公司认证的中国电信设备,以免运营商项目延误。我们正在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并继续保持和印度政府的积极交涉。我们希望印度方面能够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也为印度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保证。
关于富士康的问题,富士康事件通过国家劳动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协调,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从总体来看,中国在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是较为健全的。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程度的加深,国内的市场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问题在劳动法律法规框架下,应该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机制。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吸收外资的最主要的目的地。外国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的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回顾过去30年,我国工厂流水线的规模发生着质的变化,同时我国的用工环境和劳工待遇都有明显的提高。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在中国运营的29万家外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大约4500万到5000万的就业,对解决中国劳动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吸收外资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就业岗位是第一位的,进而才有劳动工资的提高的问题。所以我想我国外企的企业内部待遇会随着中国法治的不断完善而又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也会进一步改善,吸引就业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工资水平也会进一步的改善。
至于对于现阶段中国外资环境怎么看的问题,我想工资水平,或者说廉价的劳动力,不是现阶段中国吸引外资的第一位优势。中国对外资最重要的优势在于:首先中国的政治环境稳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法治环境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二是中国的市场规模庞大。据统计,在中国运营的大约29万家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当中,63%左右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只有37%用于出口。外资企业看中的是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三是中国产业配套能力很完善。我们从笔记本电脑上下游产业就可以看到,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配套包装产品,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是非常完善的。四是劳动力的优势。劳动力优势一方面体现为中国的人口素质正在普遍的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庞大。我们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还有大量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另一方面,我国中西部有庞大劳动力市场,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劳动力和并在劳动力价格上的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所以,我想基于以上四个方面,政治环境的完善、可持续开发的市场潜力、内销的比例不断提高以及产业配套的完善,以及劳动力的潜力、受教育人口的不断增加,都会为中国进一步吸收外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香港电台记者:我问一个关于泰国大米的问题。泰国主要给香港和部分内地市场供应大米,您觉得未来大米的价格和供应方面会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香港这边没有泰国大米供应,内地会不会有一定的供给来稳定香港市场大米的价格?
姚坚:关于粮食市场问题,在我的发布稿里有一个基本情况介绍。粮食供应是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和整体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粮食产量保持了平稳态势,同时粮食进口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粮食储备也有一定的规模,这些因素都为包括大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稳定提供了基础。同时,通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等机制的实施与完善,相信内地能够保障香港大米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日本共同社记者:明天将在北京举行大陆和台湾ECFA的谈判,从大陆来说签署ECFA的意义是什么?
姚坚:明天(6月13日)将举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三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此前已经进行两次,分别在1月份和3月份。在前两次的工作会商上,双方已经就ECFA的名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早期收获计划、以及协议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商谈,取得了明显进展。3月份以来双方在工作层面多次交换意见,主要是就ECFA早期收获的内容进行磋商,以让早期收获计划充分体现两岸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
相信6月13日的工作会商,会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内容的确定。由于两岸经济规模、产业竞争力不一样,分别在某些产业上各有优势。大陆方面既要顾及台湾的弱势产业、中小企业的利益,同样也会考虑到台湾某些产业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比如石化产业等。总之,我们希望尽快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这对于提升下一轮全球经济竞争中两岸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法新社记者:刚才您提到,美国有一些人提出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纳入到“双反”调查中,前两天,美国参议院指出要在两周内对中国采取一些立法行动,惩罚中国汇率操纵,紧接着,美国财长盖特纳也向中国施加压力,说中国的汇率问题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商务部对这些言论有什么评价?如果真的要对中国所谓汇率操纵问题进行惩罚的话,中方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第二个问题,美国指责中国“洗蜂蜜”,因为美国政府对蜂蜜征收高关税,中国通过印尼、马来西亚等第三国向美国出口蜂蜜,不知道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姚坚:蜂蜜的总体情况是这样的,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蜂蜜份额是极小的。大概在每年中国出口蜂蜜达到7.2万吨,价值约1.26亿美元,而在美国市场实现的是73吨,15万美元,占的比例很小。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份额,但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蜂蜜采取歧视性政策已持续20年左右,对中国销售到美国市场的蜂蜜加征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范围大概最低是25%,最高达到180%。
应该说,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不公平的待遇。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蜂蜜征收每公斤2.63美元的反倾销税。在此情况下,中国蜂蜜出口的业界、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与美国相关的协会等进行了多次磋商,寻求一种合理的替代办法。我们知道,无论是美国和欧盟,对于农产品,包括蜂蜜,都有大量补贴支持产业。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取消歧视性措施,然而,到目前为止,美方一直不是很积极,希望两国业界就这个问题尽快磋商,达成一致,促进两国农产品的合作和农业、产业界的合作。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在此前也做了回答了。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放入到“双反”调查,特别是反补贴之中,是没有规则依据的,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条例有明确规定。美国少数人想借这两种产品(铜版纸、铝型材)的“双反”案件把人民币汇率问题加入进来。美国方面少数人士之所以反复的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提出来,在相关的贸易纠纷中加入进来,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是造成当前经济失衡的原因,是造成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问题造成了中美贸易的逆差,中美贸易逆差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全球经济失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说在全球是有公认的。
也就是说,虽然在中美贸易中,中国有货物贸易的顺差,但是,在服务业、服务贸易领域,美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等,加起来总体的中美贸易是平衡的,汇率问题不是形成逆差的要素。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大家就更明白了,主要还是美国的金融监管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的失衡首先是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和经济模式的失衡,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人民网记者:最近沿海很多省市上调劳动工资20%以上,我们知道沿海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利润率都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商务部会不会对这些行业进行一个压力测试,得到一个直观的结果?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的话,会不会在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下再次发生倒闭潮?
姚坚:最近我们也注意到部分省市对最低工资的上调,我想这也是符合国家整个经济和产业政策变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和全民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也是这方面的反映。这几年国家的经济都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速,应该说这为国家的财力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的盈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确实部分的产业,包括出口企业的利润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受到了一些原材料成本上升、工人工资加薪的影响,可能会对产业竞争力造成影响,这也是事实,我们也正在关注这样一个现象。重要的是我们要防止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因为企业正常运营是保证就业的基础,就业是第一位,第二位才是加薪。
由于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多数制造业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注意到最近几年,中国努力推进品牌建设,海外营销网络建设,部分企业在国内内销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部分产业的内销价格盈利规模还是很大的,特别是产业品种的升级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调整,中国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后危机时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当然我们也会关注企业下一步的发展状况,尤其是要防止多重政策调整造成的一些叠加效应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感谢大家,今天是周末,祝大家在未来的小长假有一个好的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