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份行5月存款增量遭“腰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0日 23:34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昆才,史进峰

   6月10日,一位银行间市场人士透露,来自多家银行的交易员向其反映了同一个现象——“分行存款流失比较严重”。

   记者获取的一项数据也显示,5月份,12家股份制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增量约为1670亿元,仅为4月份增量的50%左右。

   虽然,5月份股份制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增量持平于4月份,约为1180亿元,但票据融资再度反弹。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直言,此乃信贷萎缩的信号,反映了银行担忧经济风险的上升。

   5月信贷增量持平

   来自银行业的数据显示,5月份,12家股份制人民币贷款新增1180亿元,持平于4月份的1182亿元。对此,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评价,“目前信贷应该没有前几个月紧张了,都在控制范围之内”。

   分机构来看,5月份除了渤海银行之外,其余11家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均出现正增长。人民币贷款增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有招行、光大、浦发、中信和兴业,分别为236亿元、213亿元、192亿元、180亿元和114亿元。

   前述业内人士分析,招行信贷投放比较多,与其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有关,尽管招行亦面临存贷比压力,但其存款结构更多来源于个人储蓄,比其他银行更多依赖对公、机构存款的压力要小很多。

   采访中,多位银行人士提及,各行信贷投放的“按部就班”,与渤海银行的“教训”不无关联。今年1-2月份,渤海银行信贷增速居前;截至2月末,该行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70亿元,增幅近24%,仅两个月就超越了全年增速22%的“红线”。

   自3月份以来,渤海银行各项贷款持续出现负增长;其中,3月份负增长44亿元,二季度以来,再度负增长逾40亿元。

   业内人士称,5月,股份行信贷增长延续了4月份的疲软态势,主要受制于居高不下的贷存比限制,另外,股份制银行资金来源也不像四大行稳定。

   媒体报道称,四大行的新增贷款306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500亿元稍高。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到5月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接近50%,具体来看,1季度较为激进的中行开始“落伍”,而建行、工行信贷投放“比中行要多”。

   进入2季度,中行新增贷款步伐放缓,与其存贷比较高,存贷比压力较大相关。除此之外,各大行自身信贷策略并没有大的变化,而建行逐渐“后来居上”与其客户结构有关。

   “四大行客户结构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与中行相比,工行、建行的大客户更多一些,尽管各行都受到地方融资平台收紧的影响,但5月份工行和建行的大订单不错。”一位国有大行公司部人士分析。

   存款增量腰斩

   相对于平稳的信贷,5月份股份银行的存款增量却出现急剧的下滑。存款的不足也导致了货币市场利率的上涨。6月10日,Shibor各期限品种报价普涨,其中,2周报价达到2.7350%,较上一交易日大涨41.25个基点。

   “现在各行资金都偏紧,大行都在市场上融资了。”6月10日,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在资金紧张时,机构存款受到的冲击会更大。”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分析。各家股份制银行揽储大战风起云涌,也影响到国有大行的存款增速,存款进一步分流。

   “很多银行的资金交易人员反映,分行存款流失比较严重。”另一家中小银行资金部人士称,但大家都不清楚具体原因。

   在过去的4月份,四大行各项贷款与存款的余额之比为57.68%,较上月提高0.83个百分点;同期,中资中小型银行的该项数据为86.4%,较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

   然而,中小银行改善存贷比的努力在5月份收效不大。当月,12家股份制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增量近1670亿元,仅为上月增量的50%左右。

   对此,前述股份制银行感到十分不解,因为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股市、房地产市场均不乐观,加上企业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存款应该处于回流的过程,为何还出现存款增长乏力。

   不仅如此,5月份,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放缓,贸易收支从4月份顺差16.8亿美元急剧增加到这个月的195.33亿美元。按照常理,贸易顺差会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央行会被动向市场吐出基础货币,也有利于充裕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但实际上还是出现存款困难,我们就要考虑原因。”鲁政委表示,可能的原因是,第一,贷款派生功能减弱;第二,国际资本的流向出现变化,流入减弱是较为明显的,导致基础货币出现下降;“虽然有贸易顺差,但企业不一定结汇”。

   “如果流动性紧张、存款减速的状况持续,则政策需要小心应对。”鲁政委建议,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推出人民币兑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的货币对交易、更多转向保持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稳定等着眼于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的“二次汇改”,却有必要顺势启动。而目前,人民币重回更富弹性状态的“机会之窗”似乎再度降临。

   他认为理由有四,第一,扩大波幅可避免对欧元升值过多,减轻对出口的负面影响。第二,其他亚洲国家已在欧债危机后,本币纷纷对美元贬值,我国有必要进行应对。第三,回到更富弹性状态,由此激发的升值幻觉,有利于平滑国际资本流动。第四,为全球经济形势稳定后的经济外交谋求主动。

   贴现再度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12家股份制银行的票据融资增加240亿元,超过4月份全行业增量470亿的50%。一位银行人士称,因为贷款需求有所下降,票据贴现补了上去。

   鲁政委表示,整个5月份的信贷结构中,票据融资会出现显著回升。而因为收益率的关系,但凡银行有好的信贷投向,便不会轻易持有票据贴现资产。“所以,目前票据融资的增加,有两个理解,一是贷款没有好的去处,二是银行觉得经济风险上升。”不管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银行增持票据贴现资产,均意味着实质性贷款的放缓。

   一位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5月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基本延续了4月份的态势,即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占比将有所下降,而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比重有所上升。

   “对于银行信贷业务一线的分支行来说,1-3月份总体上是信贷额度不够用,但到了4月份额度用不出去的现象就开始显现了,5月份这一情况有所加重。”上述人士分析,“额度用不完,你也不能不用,这时候票据就成为冲规模的工具。”

   中长期贷款增速减缓,则很大程度受到4月份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进一步收紧的影响。“4月份开始,房地产开发贷基本叫停了。”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而在票据融资反弹的背后还蕴藏着银行对经济前景的谨慎。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票据融资规模有着非常好的吻合关系。票据融资规模最高的时候,就是PMI最差的时候。”鲁政委续称。

   他认为,考虑到中长期信贷往往风险更高,金融机构一般在经济不景气时候会对其进行压缩,而在景气时则加大力度。总信贷中,中长贷款与票据融资占比反向变化的情况,也具备同样的说服力。这意味着,当前票据融资占比的不断上升,分明反映了金融机构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