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决稀土之痛 技术和管理需双管齐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0日 09:59  中国广播网

  【事件】“我国稀土的工业储量全世界第一,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出口价格却越来越低,我们完全没有价格话语权。”这让从事了50年稀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倪嘉缵院士觉得痛心,他觉得“我们是在牺牲环境、压低价格为老外服务”。【缺乏高技术 珍贵的稀土出口只卖猪肉价】

  中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我国稀土的工业储量全世界第一,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出口价格却越来越低,我们完全没有价格话语权。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特作如下点评。

  叶海林:《科技日报》发表文章又一次谈到中国的稀土之痛,我国正在制定规划严格限制稀土出口。应该说如果没有这次两院大会,稀土不会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的一个话题。但实际上稀土的困境确实每天都在发生,已经成为中国矿业的一个大悲剧和大闹剧,而且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剧和闹剧。

  说是悲剧,是因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是中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战略资源,但是从没有掌握定价权;闹剧是这些年我们不断的看到稀土行业的一些蛀虫在蚕食国家利益,在内外勾结,甚至把稀土矿产谎称是水泥土、水泥矿渣来出口,赚取可怜的外汇。这样一件事情我国注意到已经有十几年了,媒体都在说要想办法,但每次看起来办法都不是很理想。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确实没有高技术,也就是说我国是稀土的应用国家,挖出的稀土自己没有办法把它变成半导体上的应用元器件,不得不先把稀土矿出口,再换取到高精尖的稀土元器件,再把它装备到产品上,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上的问题,只要随便上网一搜就可以看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盗采稀土矿,或者把稀土谎称其他廉价的工业废弃原材料出口,逃避关税、逃避打击,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

  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我们国内稀土行业的高科技加工能力上,并不能防止我们国内的一些小蛀虫们在瞒采偷采稀土矿藏出口到国外去,让外国人赚我们的钱。治理中国的稀土困境应该是双管齐下的。我们既需要想办法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加工能力,也要严格的加强监管。在此之前,中国应该首先做的事情应该是对我国的稀土矿藏进行一次的全面的调查,搞清楚我们到底有多少矿,还能让我们用多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