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债飙升把财政体制改革推到“浪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 19:52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范海江报道

  日前有消息称,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内,从4万亿飙升到目前的7万亿。接着就有专家对此进行分析说,“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这一下子就把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上。

  地方债为什么飙升?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钱;地方政府为什么没有钱呢?是因为目前的国家财税体制让大部分社会税收流进了国库。著名经济学家李开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财税体制使得68%的税收直接进入了国库,地方财政因此必然捉襟见肘。”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解决了中央和省级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矛盾,但省以下并没有真正实行分税制,上级政府集中了大量财力,而事权却仍留给基层政府,结果是中央政府的财力得到加强,而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必然导致基层财政出现困难。尽管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赤字,举债度日或负债运行,事实证明,这些债务也大多处于隐性状态。

  也正是因此,导致出现了后来在国内各地较为普遍的“土地财政”。

  1998年房改之后,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地地方政府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尝到了来自土地的甜头,以至于后来愈演愈烈,导致出现目前某些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为名大搞土地买卖,利用自己手里掌握的公权力低价买进,然后再高价卖出,而这背后作祟的自然是等米下锅的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靠从农民手里征收土地最终带来的土地差价维持,被社会戏称作“土地财政”。而随着天长日久,“土地财政”在人们眼里日渐淡化其最初所含的讽刺意义,部分地方政府对蚕食土地变得热衷和嗜好。

  国内许多专家长期以来认为,正是因为“部分地方政府对蚕食土地变得热衷和嗜好”和“土地财政”,才导致房价节节升高,难以控制;而产生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又在于财政体制上中央与地方的分配不均。

  其中,长期关注中国房地产业的李开发坚持认为,“改变财政体制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比例,才能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才能解决高房价问题,这是解决房价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无独有偶,日前在宜兴市召开的2010全球企业家(远东)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房价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要重新分配,使得地方政府有意愿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

  饱受诟病的现行财政体制,被看作导致地方政府为发展不得不高举“地方债”的间接制造者,又被认为是制造“土地财政”以及高房价的“祸首”之一,所以社会对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且日益强烈。

  事实上,中央政府对来自社会的呼声也较为关注,对财政体制的改革总在进行之中。

  5月2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指出,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中央和地方的财权最终将可望趋向均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