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银行拆入信号引发资金恐慌 货币市场骤现紧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01:30  新世纪周刊

  拆入!拆入!

  突然的流动性短缺出乎所有人预料,哪些因素给银行带来了资金压力?

  本刊记者 张宇哲 张环宇 | 文

  尽管整体流动性宽松,5月下旬以来,货币市场却出现了资金面紧张。一直作为资金市场上拆出方的大型银行,突然转变身份。

  工行等银行的拆入信号引发资金市场恐慌情绪,一时之间,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飙升。6月1日,7天回购加权利率保持前一周的上涨水平,报收3.19%,上涨近100个基点;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隔夜质押回购利率亦双双跳涨至2008年10月1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天,央行发行的150亿元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也出现四个月来的首度走高。

  “短期资金价格上涨太快,成本太高,钱难借。”多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原来市场预期今年资金面理应很宽松,但现在的流动性短缺出乎所有人预料。

  究竟是哪些因素突然给银行带来了资金压力?短期资金趋紧将持续多久?未来货币政策将走向何方?一连串的疑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大行也告急

  5月20日,一直作为资金融出方的大型银行,因次日3年期央票缴款、分支行贷款提款等原因,突然转而向其他机构借钱,成为推动此轮利率快速上涨的“始作俑者”。

  5月末,更多机构开始借钱,市场资金愈发紧张,至6月1日形成一拨融资高潮,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暴涨至3.2%,甚至一度攀升到3.5%。

  资金面趋紧并非一朝一夕之故。今年1月到5月上旬,资金面还很宽松。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是外部、内部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今年央行一系列的流动性回笼手段累积的边际效应开始显现。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共回笼资金17760亿元,占基础货币余额的11.84%。

  中金公司报告显示,在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之后,市场资金的主要融出方中资大型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超储率)已低于1%,银行体系流动性下降,流动性拐点初现。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高级分析师石磊表示,存款准备金上缴后,备付率处于历史低位,面临临界值,稍微有点冲击,市场利率就会提高很多。

  其次,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对话降温,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降低,导致外部资本流入减少。加之欧洲债务危机使得美元走高,国际大行纷纷抽走流动性。12个月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价显示,人民币升值预期从4月底的3.2%高点,降低至近期的0.6%左右。三个月美元LIBOR则从债务危机前的0.3%上升至5月24日的0.54%,升至十个月以来新高。

  机构投资者“逐长去短”的杠杆化操作也是资金面趋紧的原因之一。

  今年4月、5月以来,中长期投资如3年期央票持续受到追捧,央票发行利率“短升长降”。6月3日,3月央票发行利率继续上升4.04个基点,同时3年央票利率下降2个基点。一些7年、10年期品种,由于利差较高,也成为持仓对象,这类投资锁长了大行的资金期限,同时导致短期资金结构性趋紧。

  短缺假象

  事实上,目前资金供需面的逆转并不意味着银行资金真正短缺。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看来,虽然今年已经历了三次存款准备金的上调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持续净回笼,市场上流动性水平依然宽松。

  他通过核算央行向市场投放的头寸发现,今年1月-4月,外汇占款增加1.1万亿元,年初到5月28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5200亿元左右,三次调高准备率大致冻结资金9500亿。到目前为止,央行仅从市场净回收头寸不到4000亿元。而去年央行总计向市场净注入头寸27500亿,其中25500亿元是外汇占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2000亿左右。

  近几年,央行每年都向市场注入净头寸,2006年为1.45万亿元,2007年为4700亿元,2008年更高达1.86万亿元。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宽货币”已持续很长时间。尽管货币政策的表述历经“适度从紧、从紧、宽松、适度宽松”等多次变换,但央行资产已经从2002年末的5万亿元涨到目前的23万亿元。

  一位地方商业银行交易员称,“虽然说资金面紧张,但钱还是有,只有当钱回到大银行手里,才会显得整体资金面宽松。”

  尽管资金面“旱情”严重,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仍然不愿停止借入短期资金,同时各机构尤其是大行仍在市场上购入长债。

  数据显示,近半个月以来的中长债发行利率均走低,并获高认购倍数,尤其是5月21日发行的50年超长债,认购倍数高达2.63倍。如果超长债是因保险机构的固定配置需求,那么5月26日发行的7年期国债和7年期国开债认购倍数均超过1.5倍,充分显示了中长债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充足资金。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大行过多追捧中长期品种,不惜拆短买长、期限错配,促使了短期利率飙升,这是债市泡沫的一个表现。”

  尽管资金吃紧也许只是短期现象,央行已经适度向市场注入流动性。5月央行在4周内出现两周净投放,整个5月,央行共向市场净投放资金2240亿元,终结了3月和4月连续两个月的月度资金净回笼格局。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央行减小资金回笼力度,适度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目前资金面紧张的趋势并不会继续蔓延,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石磊预计,6月和7月,央行仍将维持月度资金的净投放,而其幅度大概在2000亿元上下。“当然,央行也会适当关注农行IPO的影响,比如对周投放量进行调整。”

  政策空间有限

  一年期央票利率经常被视为央行利率政策走向的风向标。6月1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涨8.32个基点至2.0096%,终结了17周连续持平的局面。作为市场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品种,1年期央票一直担纲资金回笼的主力。

  对此,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市场资金面吃紧所致,央行减量、提价发行只是为了缩小一二级市场利差,增加对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不是向市场传达加息信号。

  随着二级市场短期利率的逐渐走高,1年期央票已经相当缺乏吸引力,这种情况延续下去,无疑会影响央行的流动性管理。

  “近期二级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实在太高,央行如果不提高发行利率,大家就缺乏购买热情。”华宝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对记者称,未来1到2个月,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可能逼近或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

  “即使央票发行利率上行,也不代表央行就会在近期加息。”安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景晓达对本刊记者说,目前经济增速具有不确定性,而通胀预期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央行提高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背后,更多是希望均衡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使用,避免流动性回笼过度集中于期限最长的3年期央票品种。

  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走势更加扑朔迷离,也使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更加逼仄。多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通胀压力仍然明显,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在上升,这种情况下,央行应该不会轻易开启加息窗口。

  对于汇率政策,石磊预计,11月美国中期大选前是一个重要的时点,因为届时美国政府承受的政治压力可能再度上升,包括人民币升值等敏感问题,将再度摆上桌面。“现在来看,9月、10月经济的表现至关重要,因为将决定政策变化的方向。”

  本刊实习记者 白琳 对此文亦有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