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红艳:坚守国粹 勇攀艺术高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4日 18:45  《中国商界》杂志

  —记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获得者李红艳

  文/韩立伟

  国粹京剧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大融汇,其中民间精神和宫廷趣味、南方风情和北方神韵合为一体,是一代代京剧艺术家们千锤百炼烧冶成的一个美丽结晶体。尽管李红艳最初极不情愿学习京剧,尽管在学戏过程中历经诸多坎坷,但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她就像一个苦行憎,走得义无反顾、坚忍不拔、执著向前……

  认识李红艳的那天,听她清唱了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苏三起解》等梅派青衣的著名唱段,十足的梅派韵味令人心中一震,可她却说她是演武戏的刀马旦演员,再看过她主演的折子戏《盗库银》、《虹桥赠珠》、《梁红玉》等不同风格的武打戏,不由大吃一惊,京剧演员分工细腻,她这种文、武兼备,扮相、唱腔、身段、武功均可圈可点的年轻京剧演员并不多见。

  按照约定时间在红艳家客厅落座,趁她忙着沏普洱茶,我打量那淡雅适中的客厅,迎面墙上挂着她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后,身着红色戏装与胡锦涛主席的合影,浅色的家具显得质朴、淡雅,营造出的轻松氛围就如同她的真诚一样。

  接过茶杯,我问她是不是出身梨园世家?红艳快人快语:“不是的,我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体操教练……”

  奶奶说:这孩子是个受累的命

  红艳生长在辽宁省营口市,奶奶、妈妈始终记得:红艳学会走路没几天就能跑。三岁时,她已经是个漂亮、有主意的小姑娘,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倒成了她的保护对象。反之,遇到大人都不在家,那把开家门的钥匙却必须挂在姐姐脖子上,如交给她保管,一会儿就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一天,红艳在院子里玩,忽见院墙旁靠着一个梯子,她蹭蹭几下爬上了墙头,站在墙上她感到新奇:这墙不就是一条路吗?于是,两条小胳膊本能地伸开保持平衡,稳稳当当地走向“路”的另一头。这时,站在院里的奶奶吓坏了,最后用一块水果糖才好歹把她哄了下来。晚上,奶奶对全家人学了白天的经过,说:“这孩子会走会跑的早,将来指定是个受累的命呀!”

  没过多久,红艳开始肚子疼,医生看过开了打虫药给她吃,可治了两年啥虫子也没打下来。一天晚上,红艳突然剧烈腹痛发起高烧,妈妈抱她到一所小医院一看,医生说是阑尾炎穿孔腹膜炎,必须立即转到营口市医院手术抢救,否则有生命危险。手术后红艳捡回了小命,却并发了肠粘连,肚子里时常一抽一抽地疼,有时疼得直不起腰来,时值文化大革命中期家里生活窘迫,四五岁的她营养不良瘦弱不堪。

  爸爸说:人要凭本事吃饭

  红艳的爸爸年轻时当过空军,复原后不愿意分配在营口市委做宣传工作,而是到工厂当了一名钳工,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人要凭本事吃饭”。

  一天,爸爸对红艳说:“要想肚子不疼,有一个办法,明天早起跟我到公园跑步锻炼。”红艳生性好动,一听说跑步能治肚子痛便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早晨,红艳开始佝偻着腰跟在爸爸后面跑,过了一段时间她饭量渐渐大了,腰也直了起来。从此,她不再用爸爸陪着了,每天早晨主动锻炼。她当时对“人要凭本事吃饭”的理解是:你看,我每天跑步治好了自己的病。

  转眼间红艳快上小学了。一天下午,她到离家不远的长征小学附近玩,恰逢一位体育老师带领学生练压腿、劈叉、弯腰、前滚翻……红艳一看来了兴趣,便跟在一旁做起各种动作来。那位老师叫祝丽华,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她发现这个小姑娘动作协调,身体柔韧性、平衡性、爆发力都好,各种动作一学就会,具有学体操的天赋。

  祝老师问她:“你上学了吗?”

  红艳答:“明年该上一年级了。”

  祝老师问:“你愿意到我们学校上学吗,我教你练体操。”

  红艳答:“行呀,但你得让我姐姐也上这个学校。”

  祝老师说:“好,我答应你。”

  原来,红艳家不在长征小学的管片,转年秋天开学,红艳和姐姐都成了长征小学的学生,红艳课余时间参加小体操队训练。两年后,营口市业余体校教练戴少范把她招到体操队受训。

  她想将来当一名体操教练

  专业体操训练十分艰苦,红艳毫无怨言,并很快出了成绩。

  1978年,辽宁省在抚顺举行全省青少年体操比赛,红艳拿到了个人全能第五名;同年,她参加全国体操比赛,总分排在前10名左右。

  1979年6月,在大连举行的辽宁省青少年体操比赛上,12岁的红艳预赛成绩是儿童甲组个人全能第一名。决赛那天早晨,红艳和教练在饭店吃过早饭,抄近路步行10分钟就能赶到赛场。突然,背后有脚步声,接着一块碗口大的石块砸在红艳右腿外侧关节处,俩人回头见两个男青年正在逃离现场。红艳在大连人地两生,而预赛成绩紧随其后的则是大连选手,教练立即明白这是卑鄙的暗算。

  红艳忍痛走到赛场找医生一看,教练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腿的膝盖外侧只有一层皮,红艳伤口最深处隐隐露出了骨头,创面已经红肿。医生对教练说:“这个孩子不能上场了。”此时,一直没哭的红艳却落下成串的泪珠,心里暗暗憋着一口气,任凭领队、教练再三劝说,她倔强地反复说:“我一定要比赛,后果我自己负责!”领队、教练拗不过她,便让医生仔细给伤口打上了绷带。

  上场后,红艳格外冷静,一项一项的比拼,最终以平衡木、自由操第一和跳马、高低杠第二的成绩,荣获个人全能第一。

  颁奖那天,广播员现场解说:“李红艳带伤比赛,夺得了个人全能第一好成绩”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红艳站在领奖台上热血沸腾,她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人要凭本事吃饭”,什么是“奋力拼搏”,在关键时刻重要的是自己不放弃。她心中有些得意:“哼,你们想让我不能比赛,没门!”

  1981年3月,红艳为了参加将在宁波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操比赛,每天在体校进行训练。

  一天,新成立的营口市戏曲学校到体校挑选学员,候选人并不是她,体校教练怕那名候选人紧张,便叫红艳带着她做“小翻”。红艳做完“小翻”又回到高低杠前训练,这时一名招生女老师跟过去说:“这个孩子扮相不错,功夫也好。”她问教练能不能把红艳也招走?教练说:“这,你们得征求她父母的意见。”红艳在一旁小声嘟囔:“哼,我才不去呢,我将来要当体操教练。”

  8月,红艳参加在宁波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操比赛,取得了少年组女子平衡木第一、自由体操第二,个人全能第四的好成绩。

  在戏校,“坐冷板凳”也有收获

  红艳回到营口接到了戏曲学校的录取通知,可她说什么也不肯去报到。于是,戏曲学校不断来做红艳父母的工作,终于红艳的妈妈点头了,这位辽宁省的“三八”红旗手知道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短,而且容易受伤,她希望:自己的小女儿长大不要像自己这样劳累,搞文艺工作每天高高兴兴的有多好!可红艳却一心想考体育学院。一直拖到12月底,爸爸也说要她去戏校报到,红艳这下没办法了。父母陪她去戏校报到的那天,她大哭一场出家门,彻底告别了自己热爱的体操。

  新成立的营口戏曲学校属于中专,是在郊区一座“五七干校”旧址改建的,早在5月4日就开学了。此时,同学们第一年的基础课——腰、腿、身段等训练已经基本学完,老师已根据不同行当进入剧目课的教学。戏校招收红艳是看上了她的体操功底,毫无悬念地分配她学习武旦(基本是武戏)、刀马旦(武戏占五六成)行当。红艳入学后,老师没有为她补课,而是让她坐在冷板凳上看课,她几次闹着对母亲说:“我不学了”!话虽这样说,但生性好强的她心里却不服输。

  学京剧练功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求学戏的人有足够的灵性,眼看心摹。

  1982年暑假,营口戏校请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知名京剧教育家、梅兰芳的弟子、武旦名家李金鸿教授来营口教戏。李金鸿原想教红艳学《思凡》这出戏,表现的是一个尼姑想过正常人生活,学习这出戏对武旦学生的身段、表演及人物内心刻画大有帮助。

  李金鸿教授第一次上课问红艳:“你都学过什么戏呀?”

  红艳回答:“什么戏都没学过,我入学晚了,每天只练基本功。”

  没想到李金鸿教授听后高兴地说:“太好了,一张白纸,那就从《扈家庄》这出戏学起吧。”

  这《扈家庄》是《水浒》中的一出戏,也是所有旦角的开蒙戏,旦角要掌握的台步、身段、翻身、圆场等基本功都在其中,要求习练者每天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拉戏”,就像写毛笔字要练好笔画横平竖直的基础一样。

  整整一个月,红艳在李金鸿教授指点下“拉戏”,结束了坐冷板凳看课的日子。李金鸿教授回京后,红艳每天依旧按照他的要求苦练,一个翻身往往要成百上千次地练。第二年暑假,李金鸿教授继续教红艳学练这出《扈家庄》,一个月后彩排演出,李金鸿教授这才满意地走了;第三年暑假,李金鸿教授教红艳学了新戏《虹霓关》,学习这出戏主要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掌握武旦的身段形体韵味和细致深入刻画人物内心,要求演员内在表现的东西多;第四年暑假,李金鸿教授又教了新戏《佘赛花》,这是一出描写佘太君和杨继业年轻时一见钟情的感情戏。

  李金鸿教授四次教了红艳4个月,她却整整苦练了4年。

  红艳至今认为,遇到李金鸿教授是幸运的事情,这4年她打下了一个武旦演员的坚实基础——身上规矩、大气没毛病。相比之下,那些先于她“开蒙”的同学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改不了的毛病,真是“坐冷板凳”得福。

  在营口戏校,主管教学的一位领导喜欢会“来事儿”的女学生,红艳偏偏最看不上这样的人,因此,凡是重点培养学戏、演出的机会总与她无缘。虽然,她在戏校听不到鼓励和表扬,但天生不服输的性格令她更刻苦地练功,实在弄不懂时就回想跟李金鸿教授学戏的细节,一招一式绝不马虎。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1985年春天,营口戏校组织学生去大连公演京剧《盗仙草》,事先还在大连张贴了海报。《盗仙草》是京剧大戏《白蛇传》中的一场重头武打戏,说的是白娘子盗取灵芝仙草救许仙的故事。不料,那名饰演白娘子的演员排练受伤断了跟腱,一位老师找到红艳下令说:“去大连你演《盗仙草》。”

  在此之前,红艳从未演过《盗仙草》中的白蛇,临阵换成“女一号”对她是一大挑战,也是学戏6年唯一得到的“重点培养”。演出那天,红艳身着白色戏装登上了舞台。演《盗仙草》最要演员功夫的是白娘子盗得灵芝仙草后,从高山上(3张桌子搭起的高台)一个跟头翻下。那位受伤演员翻下的跟头叫“云里加官”,落到舞台时面对观众。这次,红艳为自己增加了难度,当她一个“云里加官”加转体180度背对观众轻松落地时,台下掌声雷动……

  营口戏校曾到北京公演京剧大戏《白蛇传》,红艳在戏中饰演小青——青蛇,行家们给予很高评价。

  6年后,红艳成了营口戏校公认的好学生。

  闯京城,陋室简食苦学戏

  在戏校毕业前夕,红艳收到北京一位老师——金派花脸徐世光的来信,他曾在来营口教戏时问她:将来想不想到北京继续学戏深造?信中说:北京宣武区风雷京剧团的武旦演员出国去了日本,团里正招聘新的武旦演员,你可以来北京考试。

  1987年8月的一天,红艳乘火车站了一宿到北京,徐世光老师带她到风雷京剧团应试。这期间,风雷京剧团已经先后考过了几个武旦演员,轮到红艳先考《霸王别姬》、《扈家庄》、《穆桂英》戏中片段,再考武功翻跟头,考完让她回去等通知。

  一周后,风雷京剧团通知她考上了。

  10月,红艳在营口戏校毕业,全体学生被分配到营口市青年京剧团,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但红艳在戏校坐“冷板凳”留下的心理阴影,激励她下决心闯北京,她只想证明:“究竟是你们不培养我,还是我不成?”

  这次轮到妈妈不同意了,她希望自己的小女儿留在营口工作。过了1988年春节,见红艳执意要走,只好亲自送小女儿进京报到。

  红艳是风雷京剧团有史以来招聘的第一个外地演员,红艳和妈妈到团里给她安排的宿舍一看,库房改成的宿舍墙壁潮湿墙角生着绿斑,房间只有西面、北面有门窗,是人们最不喜欢住的那种冬冷夏热的房子,地当中生着一个蜂窝煤炉子,当晚娘俩在小床上挤了一宿还是冷得受不了。妈妈劝她:“咱还是回营口剧团上班吧。”红艳说:“不,我能行。”

  妈妈走后,21岁的红艳开始独立生活。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练功,8点到胡同里的小吃店吃早饭,9点和团里演员一起练功,中午团里没人了,她饭后还要穿上“靠”拉戏练一遍《梁红玉》。这“靠”为何物?大家在京剧舞台上都见过演员肩上绑着4面旗子的表演,“靠”就是平时练功拉戏用的4面旗子,比演出时的要重,其作用就像运动员腿上绑沙袋跑步一样。

  当时,剧团每月给她开100元工资,演出一场补助5元,可北京市场上肥皂、鸡蛋等日用、副食品都凭票供应,红艳没有北京户口,买什么都是异价货,日常花销比别人多出许多,而她一到北京就给自己定了“不论怎样绝不向别人借钱”规矩,这样每天的午饭基本都是方便面,晚饭就是煮米粥,春天菠菜上市后比较便宜,她就天天买一直吃到菠菜开花打籽儿。师哥师姐和红艳开玩笑说:“你这样上顿菠菜接下顿菠菜的吃,人都快变成蝈蝈了。”

  冬天到了,红艳在宿舍升起蜂窝煤炉子取暖。一天上午9点,大家练功时还不见红艳的人影儿,几个师哥师姐到宿舍找她,只见房门反插叫门没有动静,大家打碎玻璃开门一看,只见红艳倒在地上已经昏迷,大家急忙送她到医院。大夫说她中了煤气,再来晚点就会有生命危险。这种煤气中毒的经历共有两次。

  红艳在北京过第一个春节时,妈妈让弟弟过来陪她,弟弟回营口诉苦说:“在北京过节,我二姐一次肉都没给我吃过。”就这样,红艳用一年攒下的120元,给弟弟买了一把当时最贵的吉他。

  不久,剧团根据红艳的条件对折子戏《盗仙草》进行了创新,剧情是:白蛇——白素贞嫁给许仙后感情甚好。法海挑唆许仙:你的娘子是妖孽,不信待到端阳节你让她喝上几杯雄黄酒,保证她会现出原形。原来,端阳节是白娘子“九转功”功力最差的时候,根本不能喝酒。将信将疑的许仙,端阳节劝白素贞喝下3杯雄黄酒,其果然不胜酒力显出原形,竟吓死了许仙。为救许仙的命,必须要用仙山上的灵芝仙草,于是白蛇前往寻讨。

  戏一开场,白素贞唱到:轻装佩剑到仙山,不由我一阵阵心内悲痛泪不干,悔当初不听青儿语,端阳佳节把杯贪,官人托在青儿手,我采不回灵芝誓不回还。

  守山神将道白:何方妖魔擅闯仙山?

  白素贞道白:仙官呐,奴名白素贞,只因我家官人身染重病,特到仙山采借灵芝,也好搭救我家官人性命。

  守山神将道白:灵芝乃仙家宝草,岂能予你,予我走!

  白素贞道白:仙官,你慈悲慈悲吧……

  守山神将:看剑!

  当时,国内各京剧团演下面的戏时,都是白素贞与守山神将打对剑和踢枪对打的场面,打完绕到叠着的两张桌子后面,爬上去拿到“灵芝仙草”,翻跟头下来。风雷京剧团的创新就是在舞台上搭起三级平台,红艳演白素贞开打时要用长穗剑和守山神将边打边上高台,层层递进,再边打边踢飞四面投来的花枪,从二级高台踢到三级高台,拿到仙草后叼在嘴里,手持双剑一个跟头翻回台面,到舞台继续对打、翻跟头,最后用剑刺伤守山神将,收剑持仙草亮相。

  这种演法对演员武功要求极高,自红艳之后,到目前国内再没人如此演过。凭借这出创新的《盗仙草》,红艳拿到了1988年北京市戏曲演员评比表演奖(二等奖),如果她当时有北京户口和正式工作关系是应该得优秀奖的(一等奖)。同时,这出戏还拿到了唯一的集体奖。这个集体奖对风雷京剧团意义非同一般,当时宣武区正在讨论剧团的裁撤问题,区领导得知剧团获此殊荣当即拍板:风雷京剧团继续办下去。

  中国戏曲学院金桐教授并不认识红艳,看过她演的《盗仙草》大加称赞,并在《戏曲评论》杂志撰文:看了李红艳《盗仙草》中的“三级跳”大吃一惊,没想到风雷京剧团有这么好的武旦演员,年轻的能文能武的演员是不可多得的。真是俗戏不小,小戏不轻。

  红艳当时在风雷京剧团生活状态,很有些卧薪尝胆的味道。她每天极其简单的饮食,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京剧,晚上没事就跑到老吉祥、老长安、老中和、老广和剧院蹭戏看,当时的京剧名家杜进芳、杨秋玲、袁世海、赵艳霞、孙玉敏、李维康、杨春霞的戏她都反复看过,看后再反复细细琢磨,收益颇多。平常练戏她头上、身上多次被对方投来的花枪击中,一次两支花枪在空中撞击变轨,她抬头一看被刺中了眼眶。

  1992年3月,为了解决户口和工作关系问题,红艳调到北京京剧院。此前,营口京剧团始终为她保留着工作关系,她在北京获奖的消息在媒体报道后,营口市文化局主管文艺的副局长到北京找到她,希望她能回营口青年京剧团工作。

  面对金钱,她选择京剧事业

  1992年夏天,北京电影制片厂到北京京剧院挑演员,最后选中红艳出演女二号——一个会武功的日本女人。这是一部大陆、台湾合拍的名为《西门无恨》的武打片,红艳和制片人签了3个月的合同。拍摄中导演和来自香港的武术指导对她的扮相、造型、动作十分满意,武术指导多次对她说:“将来有香港、台湾的朋友拍武打片,我都会推荐你,你会挣大钱的。”

  但是,红艳很不喜欢这个剧组的生活状态——每天吃住在高级饭店,在片场工作效率很低,晚上收工演员们不是泡酒吧,就是上歌厅唱歌,很有些醉生梦死的味道。她认为,这样活着是浪费生命。

  3个月合同期满时,制片方不算日常补助,一次给红艳开了16000元片酬,这对每月基本工资只有150元、一场演出只补助10元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和诱惑。但是,对制片方提出再续合同的要求,红艳冷静地表示:“3个月合同期已满,剧团即将到四川演出现代京剧《女税官》,我不再续合同了。”

  无奈,编剧改剧本让她扮演的日本女人战死,让另一位新的女二号出场。红艳的离去虽然令剧组遗憾,但并不影响整部电影的后期摄制。剧组的演员对她十分不理解:垂首可得的高片酬不拿,天底下竟有如此不爱钱的女人?

  1994年是红艳的幸运年。

  一天,北京市一位领导看了红艳主演的《盗库银》后赞不绝口。《盗库银》是《白蛇传》之外的一出折子戏。说的是白素贞带着小青下凡人间,白素贞嫁给许仙济世救人设药馆,命小青便带领手下的4个小鬼和1个大鬼,深夜来到贪官敛财的银库盗取银两,刚得手后即被发现,小青等奋力打败了尾追而来官兵。这出戏属于短打戏,主要以表现武旦的出手功“踢花枪”为特点,刻画了小青高超的武功和敢作敢为的性格。

  演出后,那位市领导和大家进行座谈,得知红艳的户口、工作关系还在营口时,剧院领导汇报说正在为她层层报批户口进京手续。市领导说:“这样报批太慢了,这么好的演员户口当然要进京,我来特批吧。”妈妈得知小女儿的户口、工作关系进京后,立即哭了:“我女儿终于熬出头了”,高兴得三天没睡好觉。

  一周后,中央电视台3频道现场直播了红艳主演的《盗库银》,仿佛一夜之间,全国京剧界都知道了北京的刀马旦李红艳。

  再一周后,北京京剧院带这出《盗库银》来到上海,参加“全国首届武戏大汇演”,红艳的表演大获成功。上海一位资深京剧小花脸艺术家艾世菊看后感慨:“这个演员呀,简直就是一个小关肃霜啊!”

  从此,红艳成了剧院的主演。今天谈起当初闯京城的这些经历,红艳平淡地说:“我只想证明,我有能力做一名优秀的武旦、刀马旦演员。”

  梅葆玖说:这个演员选得太好了

  1995年,北京京剧院成立了“梅兰芳京剧团”,梅葆玖担任团长,周铁林副团长负责剧团日常工作,剧团里的主要演员阵容是当时最有实力的演员:青衣梅葆玖、李玉英,老生梅葆玥、张学津,花脸裘少荣,老旦王树芳,小花脸黄德华,武生杨少春,武旦(刀马旦)李红艳。这些演员年龄大多五十多岁,除红艳外基本都出身梨园世家,在京剧界很有名气。

  随后,红艳在前门饭店剧场演出《盗库银》等剧目,梅葆玖一连看了三场,还用摄像机和照相机给她照相、录像,之后他对助手周铁林说:“铁林呀,你为剧团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个演员选得太好了。以后,只要是我的戏,头里开场的必须是红艳的戏。”因为,在京剧折子戏的演出中,如果开场戏能够调动起观众情绪,下面其他人的戏就都好演了。

  不久,梅兰芳京剧团出访丹麦演出,这是一项政府交给的国际文化交流任务。梅葆玖审查出访演出剧目单时,特意将开场戏定为红艳主演《盗仙草》。

  10月的丹麦气候宜人。

  梅兰芳京剧团演出的第一站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进行。

  还有5分钟开锣演出时,红艳已是一身白色戏装、戴好镶嵌着大红绒球的盔头,她突然感到有些奇怪:幕布外面为什么出奇的安静?周铁林副团长也发现了这点,心想:坏了,现在正是足球欧洲杯的赛季,剧场里可能没来什么观众。他怕影响红艳演开场戏的情绪,便鼓励她:“一会儿开戏,你该怎么演就怎么演。”

  帷幕徐徐拉开,锣鼓琴声阵阵,聚光灯照在脸上,红艳的眼睛不能看台下,此时如看台下被称为“扫台”,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如果演员 “扫台”,眼神流动的线条就会中断,就是“断戏”。于是,她只当是在国内彩排,一招一式毫不懈怠,演到白蛇和守山神将用宝剑开打时,台下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倒把专心演戏的红艳吓了一跳,剧场里竟然座无虚席。原来,奥胡斯的观众是按照欧洲人礼仪安静入场的,但实在忘了一场戏中间不鼓掌的礼仪,不由自主地用掌声表达由衷的赞美。此后,台下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红艳谢幕时,奥胡斯的观众破例起立长时间鼓掌,红艳站在舞台上微笑了,从艺十几年经历的坎坷、苦痛此时变得那样无足轻重。

  第二天,她身着戏装的大幅彩色照片上了当地报纸的头版。

  重视文戏,考取中国戏曲学院充电

  京剧作为一门古老独特的艺术形式,虽然在世界戏剧领域享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要求趋于快餐化;随着电影大片、电视连续剧、卡拉OK、通俗流行歌曲等快餐文化潮水般进入文化市场,京剧这个形式和内容都缺乏新意的古老剧种,也会像更古老的昆曲一样,不可避免地快速进入观众审美疲劳下降通道而成为小众艺术。

  1998年初,梅兰芳京剧团为了培养梅派的接班人,请10位京剧艺术家观看年轻演员的戏,然后由各位专家自愿挑选喜欢的徒弟教戏。

  这次红艳给各位专家表演的是《梁红玉》。这是一出反映宋朝军队抗击金兵入侵的传统戏,梁红玉唱腔还是昆曲,要求表演者边打边唱。一般刀马旦演员演这出戏都用低八度演唱,那样可以省一些气力,可红艳演唱却是高八度。此时,台下坐着已经六十岁的梅派著名青衣杨秋玲,这位梅兰芳的高徒享誉梨园,但从来不收徒弟、不教戏,这次她看罢红艳的戏,破例提出为她开蒙教文戏。

  在以后几年里,杨秋玲陆续教红艳学了《大登殿》中的王宝钏、《杨门女将》和《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断桥》中的白素贞的大段文戏,她逐渐理解了对于武旦、刀马旦来说,达到武戏文唱和文戏武唱才是最高境界的道理,武戏演员只有学好文戏才能从内心刻画好饰演的人物,这是武旦、刀马旦演员拓宽戏路延长艺术生命的关键。

  面对没有止境的京剧表演艺术,红艳一直都想总结十几年的艺术实践,上学充电寻求新的飞跃。

  1998年春节刚过,梅兰芳京剧团和北京长安剧院签定了演出4出梅派经典剧目《梅华香韵》的协议,总共要演出100场,红艳主演的《抗金兵》是压轴戏。红艳演过四、五十场累得患了腰间盘突出,可恰恰就是这个角色剧团没有B角,她只好白天针灸、按摩治疗,晚上坚持演出,导致腰伤越来越重。

  这时,北京京剧院提出要培养新时期品学兼优的京剧人才,推荐红艳等10名符合条件的年轻演员,报考中国戏曲学院成教表导系大专班。对于准备报考的其他演员来说,他们都有时间补习文化,但直等到还有一周就要考试,领导才答应红艳临时换人演出,而且还要她说戏教会那位顶替的演员才成。

  此后一周,红艳每天只睡2个小时,倒锁房门突击补习文化课,最终还是考上了。从此她更加忙了,白天上课,下午放学直接赶到剧场演出,深夜回家泡方便面吃晚饭,身体严重透支。

  3年学下来,红艳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有了戏曲艺术的理论功底,提高了鉴赏和实践京剧艺术的能力。她认识到:面对被称为国粹写意的京剧表演艺术,武旦、刀马旦演员要从内心表现饰演的人物。而现在一些武旦、刀马旦演员只是凭借武功技巧赢得掌声,这是不对的;武旦、刀马旦演武戏唱段虽少,更要学会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要讲究节奏上的快慢有序、反差强烈,因为你演的是戏不是技。这样,即便演出传统剧目仍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由于演员自身条件及对角色的理解不同,塑造出的同一形象也会千姿百态。

  基于上述认识,红艳每场演出后回家,坐在公交车上都会“过电影”——反复思考某个动作的画面、角度以及武旦、刀马旦的“美、媚、脆”,演出节奏的把握、动作的舒展、造型的优美,是否能让剧场后排观众看清楚?角色的神与气结合运用,如何把握角色神态瞬间转换的尺度、节奏和幅度,如何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细微变化准确刻划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演《盗库银》这出戏时,为了刻画小青高强的武功和调皮贪玩的个性,红艳在表现小青初与官兵的对打时,是一种对官兵不屑和边逗边打的自信、俏皮的神态,到后来见官兵来势汹汹又转换成殊死一拼的神态,越打越勇一连踢走多支官军投来的花枪,打败官兵后再转换成少女得意地微微一笑,潇洒地转身和同伴亮相下场,令观众打心里喜欢这个舞台形象,这也是此戏一直是红艳保留剧目的原因。

  就这样,她的艺术表现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1年1月,国家文化部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举办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落下帷幕,红艳主演的《虹桥赠珠》获得了一等奖。

  那一刻,剧院的领导拥抱了她

  2002年红艳又一次挑战自己,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专业研究生,学习、演出再次交织在一起格外忙碌。此期间,红艳多次随团出国演出,均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有两场演出至今令人难忘。

  2003年大年初二,梅葆玖先生带领梅兰芳京剧团的艺术家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他们的首场演出是两出折子戏,红艳开场演《虹桥赠珠》,梅葆玖先生压轴演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

  《虹桥赠珠》是一出神话折子戏,剧情大意:天宫美丽的凌波仙子羡慕人间,私自下凡嫁给一个书生,并把胸前佩戴的护身法宝银珠赠与书生。洞房花烛夜时,二郎神带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凌波仙子,双方激战时凌波仙子力竭将败,关键时刻书生赶来将银珠交还凌波仙子遂打败了天兵天将,夫妻团聚。

  红艳在悉尼歌剧院演出《虹桥赠珠》时,前半部分是一个文静妩媚的青衣,台下的观众静静地看着;后半部分的武戏则是一个英武俊俏的刀马旦,人物形象前后形成了强烈反差,欣赏文戏、武戏都是一种享受。从武戏开始,台下的掌声骤然而起一浪高过一浪,巨大的声浪似乎要掀开歌剧院穹顶巨大的贝壳。

  红艳谢幕回到后台,正在指导放字幕的副团长周铁林格外兴奋地大声说:“红艳,太好了!我真想拥抱你!”北京市文化局带队的领导后来问她:“你知道观众给你鼓了多少次掌吗?我告诉你吧,总共有23次呀!”

  中国京剧在国外引起的巨大反响,让笔者想起曾经读到的一段历史往事:那是1924年5月19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北平光明剧院为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泰戈尔演出了京剧《洛神》。后来,梅兰芳送给泰戈尔自己的京剧唱片,泰戈尔则回送了一把纨扇,上面用孟加拉语写着一首短诗: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了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飘渺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泰戈尔的这首短诗朦胧表达、反映了外国人观看京剧后的极其美好的印象,这种印象足以引发欣赏崇拜的狂热。

  2005年,中国为了进行迎北京奥运的宣传,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北京文化周活动,北京市组织了一台综合性节目到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由于,前来观看演出的有美国国务卿赖斯等领导人,各节目演出单位带队的领导和演员格外重视,后台气氛十分紧张。

  这场演出有红艳领衔主演的表现京剧“靠”戏节目,下场前红艳需要在台上耍一套枪花,最后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动作,她要把手中的花枪高高抛向空中,然后转身下腰接住花枪亮相。

  但根据导演设计,这套枪花表演时只用追光灯而没有散光灯,这给红艳的表演出了很大难题,她把花枪抛向空中和花枪落下,追光灯上下追光时她什么也看不清,接抢很可能出现失误,造成不良影响。

  台上几秒钟台下20年功。红艳一上舞台剧院带队领导的心立马就提到了嗓子眼,他在后台目不转睛地盯着监视荧光屏,只见她凭借感觉猛地把花枪抛向黑暗之中,然后转身、下腰,观众再看见花枪时已稳稳地落在她的手里,台下立时掌声雷动。

  带队领导见状拔腿冲向演员下场门,一把将红艳紧紧抱住,连声大喊:“太棒了!”

  研究生毕业,拜师成为梅派传人

  2004年,红艳读研究生期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2005年,红艳在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生班毕业。读研究生的3年里,红艳主攻了几出大的文戏,其中有杨秋玲教的《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李玉芙教的《白蛇传》;王玉珍教的《雏燕凌空》;李喜鸿教的《汉明妃》(也称《王昭君》);李金鸿再次教的《虹霓关》等大戏。学习这些戏使红艳最终沉了下来,解决了唱好文戏的问题。

  2006年11月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收了两位高徒,一位是戏曲学博士生袁英明,另一位就是京剧研究生李红艳,《北京日报》在当日的报道中称:“梅葆玖收了两位学者型的新徒弟。”

  其实,自从调到梅兰芳京剧团后,红艳就一直琢磨什么是梅派艺术的精髓?京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近代戏剧文化的象征——即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文化活动获得了充分发展,使这种艺术形式的绝美炫目于世界,而梅兰芳则是京剧成熟期的一个杰出代表。作为戏剧大师的梅兰芳个体已经无法复制,但梅派艺术则是可以传承的,经过梅葆玖先生亲授点拨,她把自己对梅派艺术的理解主要归纳为两点:

  (1)传承梅派艺术重要的是做人作艺“分寸”的拿捏。梅兰芳大师的性格外圆内方,在儒雅的外表下蕴藏着坚韧执着的内心,反映在他饰演的青衣角色上是温柔而不是懦弱,是刚烈而不是暴躁,是大气而不失细腻,是完美的外形和大巧若拙的传神。这些都需要梅派的传人不断揣摩、反复理解,也就是说,传承梅派表演艺术必须要掌握其魂魄气度,梅派必须要有梅味。

  (2)深刻领悟梅派圆融的线性艺术特征。“以圆为尚、以和为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准则,梅兰芳大师曾说:和为贵,是京剧提纲挈领的经验之谈。体现在他一生的艺术风格上就是圆融的声腔韵律和形体语言,即嗓音脆亮圆润、柔中带刚,行腔婉转自如、吐字清晰有力、余味不尽;以及在写意化的原则下,升华凝练为具有舞蹈、雕塑美的身段表现,水袖、翎子、台步、眼神、云手、山膀等表现手段,需要演员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创造性的使用组合,逐步展开情节、叙述事实、鼓荡情绪。

  例如:红艳演唱梅派代表作《霸王别姬》时,按照梅兰芳大师的艺术理念,在表演其中那段行腔加舞剑的段落时,两把舞动的剑就是两条变化无穷可以交叉、平行、横竖运行的线,既有停顿亮相的线条造型,又有运行中的线条造型,将虞姬为霸王解闷,鼓励他重整旗鼓的心情表现的十分充分。

  对红艳来说,读研究生特别是亲受梅葆玖先生指点,使她在文戏上有了质的飞跃。作为梅派传人,她对传承梅派京剧艺术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

  挑战自我,筹演新戏《杨七娘》

  最近,红艳正在筹备排演一出新编历史京剧《杨七娘》,这出戏是为红艳量身打造的,剧情大意是:杨家将帅宋军与辽兵血战金沙滩,因主帅潘仁美私下通辽不发援兵,致使宋军惨败。杨七郎(杨延嗣)负伤杀出重围赶往汴京急调援军,途中投宿到杜家大院,随从家人杨洪和杜家人约定比武,杨七郎和杜家小姐杜金娥相互承诺:谁比输了都听任对方处置,结果有伤在身的杨七郎比输被招为婿。婚后三天夫妻分别,杨七郎重返战场战死,杨七娘杜金娥历尽艰难回到汴京搬来救兵……

  我们已经知道演武戏是红艳的看家本领。但,我们还不知道她将如何演绎杜金娥与杨七郎比武情窦初开的羞涩和喜悦、洞房花烛夜的娇媚、新婚分别时的忧伤;不知道她该如何演绎杨七娘搬来救兵赶赴战场的英武,诀别夫君的悲壮……

  总之,这出还未最终定稿的《杨七娘》演出难度很大,需要演员文戏、武戏皆优,在情节大喜大悲的矛盾激烈冲突中,刚柔相济地塑造好杨七娘的形象。

  应该说,红艳这些年不丢武戏,苦练文戏,已经具备这个实力。

  本文即将结束时,我突然想起了1948年公演的英国故事片《红菱艳》,说的是年轻姑娘佩姬爱舞如命,当舞蹈团长莱蒙托夫问她为什么要跳舞时,她回答:“就像你为什么活着”。她把全部激情都倾注在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排练中,演出大获成功。不久佩姬和作曲家朱利安结婚,后来强大的诱惑使佩姬重返舞台,她忽然想起莱蒙托夫:“没有一位伟大的舞蹈演员可以去享受常人的爱情”的话,想起舞剧中她扮演的那个穿红舞鞋跳到生命终点的姑娘,突然感到不能失去爱情,猛地冲出剧院追赶即将离去的丈夫,结果被迎面而来的火车轧死……

  当然,这样的悲剧不会发上在红艳身上。

  但,红艳又有点像那个热爱舞蹈的佩姬,在把自己交给京剧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京剧艺术已经融入她的生命,而不论遇到什么,她都会始终坚守、追求着京剧艺术的完美,把艺术表现力修炼得愈加炉火纯青。她说:“随着时代发展,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已经成为小众艺术,因此,传承、发展京剧艺术越来越迫在眉睫,我这辈子就交给她了。”

  无论如何,我都要预祝新编历史京剧《杨七娘》公演成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