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蒜商囤货数月遭遇蒜价大降 三十万积蓄血本无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3日 13:31  法制晚报

  前两个月,狂涨到每斤8元的大蒜,由于新蒜上市冲击,如今一路狂跌,只能卖到3元多,导致囤蒜的商贩叫苦连天。

  在新发地,有一位叫张宗远的蒜商,他与父亲都以贩蒜为生已有10来年了,之前形势好的时候,赚钱赚得手软。每天拉一车货来,一车三万斤,一斤6块钱,一两个小时就卖完了。

  进入5月,新蒜大量上市终于使得疯狂的市场趋于平和,加之前不久国家三部门联合发文严打农产品价格炒作行为,蒜价开始快速下行。

  两个月前,张宗远购进五六十万斤老蒜,现在是卖一车赔一车的钱,平均每车亏一两万,一天一个价,也就三四天的时间,一下子就损失了七八十万。

  用二三十万积蓄炒蒜的小本生意蒜商早已亏得血本无归,纷纷回家,小批发商不敢进货。蒜市在短短几个月内上演了一幕喜悲闹剧。

  近俩月新发地大蒜批发均价

  4月3日4.05元/斤

蒜市萧条

  见人走过蒜商就问"要蒜吗"

  4月10日4.2元/斤4月17日4.25元/斤

  还没有到新发地,络绎不绝的车辆已将人行横道堵得死死的,公交车、私家车、货车及各式推车夹杂在马路中间,试图"突围",记者穿过马路,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京开高速路新发地桥西侧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门口等待进入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收费员麻利地递票收钱起杆。进门左拐就是海南菜、山东菜区。鳞次栉比的货车中,多是大蒜,因为多是新蒜,所以并没有呛鼻的蒜味。

  整队整队的货车一字排开,工人在车上忙碌地卸货、装货,然而前来购蒜的人却并不多。记者在此待了一整天,也没有见到几个来买蒜的,只是偶尔有几个小批量进货的商贩,不见大量购蒜者。

  每见有人走过,蒜商都会有气无力地问一句:"要蒜吗?"

  卖一车就赔一两万元

  在大蒜交易区的西北角,一位穿着时尚的男青年盘腿坐在装满蒜米(记者注:剥了皮的干蒜)的货车上,白色T恤、黑色牛仔短裤、白色球鞋再加上一个斜挎单肩包,打扮和城市白领无异,让人很难将他和蒜商的形象联系起来。出于好奇,记者上前向他打探市场行情。

  "不好卖啊,一包十二三斤的蒜米卖五十块钱,一天也卖不出一车。"这位名叫张宗远的山东蒜商无奈地摇摇头,"现在卖一车赔一车的钱,平均每车亏个一两万吧。"说完,张宗远朝旁边的工友苦笑了一下。

  一个多月前河南新蒜大量入市,蒜价快速回落。蒜米从进货到出售需要六天的周期,可是进货的时候还是3.7元一斤,等到要卖的时候,已经降到3.07元。"能不赔吗?已经赔了几十万了,但赔钱也要卖,谁让我们干这个呢。"张宗远眯起眼睛,躲避着正午的太阳。

 

  昔日辉煌

  春节刚过一天能卖3万斤

  5月8日3.8元/斤5月15日4.2元/斤

  当时6块钱一斤的蒜米常常一抢而空,如今三四块一斤了,却鲜有人来问津。"市场买涨不买降啊。"一旁的工友告诉记者,之前形势好的时候,张宗远赚钱赚得手软。每天拉一车货来,一两个小时就卖完了。

  "三万斤的蒜米,一斤6块钱,你想想他一天入账的钱得有多厚?"工友两个手指一夹,给记者比划着。

  蒜米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春节刚过那会儿。那时原料干蒜的价格还不算太高,而且节后农忙,没人做相关的加工、运输工作,所以蒜米一直处在缺货状态。"那会儿赚了好多。"张宗远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声音也变小了,旁车的蒜商则把耳朵侧过来听。

  张宗远没有说明具体赚了多少钱,他只告诉记者,用卖蒜赚的钱,他在家买了两套房子,一共80万,首付30万;同时还花了10万元购置机器。

  除此之外,他手头上还富余三四百万继续做生意,"用150万元做蒜米生意,200万元做大蒜生意。"张宗远很坦然地细数着自己的"战果"。

  

  新蒜上市

  从4.7元喊到3.3元想着心疼

  两个月前,尝到甜头的张宗远加大了进货量,并且一下子就多进了五六十万斤老蒜,进价3.7元的老蒜,可以卖到5.5元,甚至5.8元,但中国蒜乡山东金乡县的大蒜今年肯定减产的消息开始在他们中间传开,"惜卖"的心态让他一时舍不得出手。

  大好的形势让张宗远心中窃喜,然而好景不长,新发地突然涌进了一些他并不认识的蒜商,加之后来新蒜上市,蒜价开始整体回落,大好的商机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蒜价开始一路狂跌,"一天一个价,四块七、四块六、三块七甚至三块三,想着就心疼啊,也就三四天的时间,一下子就损失了七八十万。"说着,张宗远抠起了指甲,眉间拧出了一道皱褶。

  小蒜商都已亏本"回家"了

  他说:"虽然亏了几十万,但我多年贩蒜有一些积累,所以赔得起,赔钱也能继续做下去。而那些靠着家里二三十万积蓄贩蒜的人,早就回家不干了!"

  说起曾经的竞争对手,张宗远流露出些许同情。他告诉记者,老家好多小本生意的蒜商早已亏得血本无归,"这样的人很多,但你也找不到他们,都亏回老家了。留在这儿的人都是资金较雄厚,还能继续做下去的。"

  满头大汗的他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不停地擦拭,这时才似乎在他身上找到一丝蒜商的影子。25岁的张宗远是山东临沂人,出身在"大蒜世家"。

  爸爸是一个有着十年贩蒜史的老蒜商,他则从6年前开始跟着卖蒜。还有一个哥哥在家收货,姑夫帮忙运输。"老爹那会儿做生意利润不大,就能吃口饭,我也主要是从去年开始发家的。"张宗远腼腆地笑笑。

  "张宗远过来搬货!"车上的工友叫他,原来一位老主顾过来拿货。"如今他们要货也少了,以前都用面包车来运,现在都改这小推车了,呵呵,我先去帮他挑挑,一会儿再聊。"张宗远跳下车,接着工友从车上抛下来的蒜包。

  蒜商找下家想把买卖"转手"

  随后,记者在大蒜交易区闲逛了会儿,突然被一位30多岁的男人上前搭讪。“看你一直在打探大蒜的行情,是想倒蒜吗?”记者顺势应和,于是这位名叫周超的山东人马上热心肠地介绍起来。

  周超和张宗远是老乡,一直帮着蒜商哥哥做运输。记者还没问几个问题,就被周超盘问起来,还不停地给记者各种建议,大有将这贩蒜的买卖拱手让人之势。

  本版文/实习生王聪

  5月22日4.2元/斤5月29日3.65元/斤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