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京城记 21世纪不动产全国扩张的别样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晓平北京报道

  卢航,21世纪中国不动产(NYSE:CTC)的副董事长兼总裁,前不久被投资者问到,“两三个月后交易行情会如何反弹?”“两三个月内,不可能反弹。”卢航直截了当回答。

  卢航研判,此轮调控,政策的高压态势不会有所松动,但这并没有影响其在年初制定的全年扩张计划:在全国39个城市完成布点,至少拥有1350家门店,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增开直营店面至500家。截至2009年底,21世纪不动产在全国35个城市拥有1100余家店面,其中自营店面318家。

  在品牌中介中,21世纪不动产是奉行“特许加盟+直营”两条腿走路的“异数”,而在卢航看来,这种策略其实是他们完成全国布局的一种“艺术”。

  由于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地产市场以及人文因素等差异,各地的二手房经纪市场呈现出高度的差异化。比如,各地经纪人佣金体系差别就很大,北京抽取交易额3%,由买方承担;上海则由买卖双方各掏1%;作业流程也不同,北京只要签完“买卖合同”,经纪人就能抽取佣金了,而上海在正式买卖合同之间,还要履行一个“居间合同”,先行抽取少量佣金;再比如,北京办理“过户”持续时间长,需引入担保公司化解大额资金的风险,而上海过户一般一周就可以,基本就无需担保措施。另外,政府行政措施也会直接作用于中介,比如上海规定,一个地产中介开铺,需要5位持有房地产经纪人证的员工,北京则无此规定。

  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导致中介公司跨区域发展的壁垒非常高。除了要在当地慢慢累积品牌、人力资源、行政等各种资源外,在公司管控层面,也会带来诸多挑战,比如,在制度层面,就要在IT系统、财务体系、操作规程上不断摸索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运作的边界。“其实,很多某地做得很强的公司,跨区域扩张第一年经常两眼一抹黑,根本找不到北。”

  据卢航介绍,2002-2003年,2005-2006年,中介行业先后有两波跨区域的扩张潮,彼时个中有代表性的公司无不铩羽而归。这也有助于解释,链家这类在北京处于领先地位的中介,在跨区域扩张方面一直非常谨慎,只是早年布局了天津、大连两个外埠城市。左晖说,链家今年准备跨过长江去,在上海的目标是“年底开出一家店就OK”。

  在卢航看来,跨区域形成全国网络的方面,21世纪不动产“特许加盟+直营”的模式,具有特殊的灵活性。“CENTURY 21”的品牌来自美国,其经营权由公司董事长张东纯和卢航两个创业伙伴在1999年获得,在2000年3月在内地正式发展特许加盟。卢航说,起初做特许加盟,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中国房地产二手房经纪市场刚启动,特许制下,21世纪不动产收取加盟店营业额的6%,不用承担太多的市场风险。然而,更重要的战略思路是,借由特许制度一开始就树立全国品牌,然后借助发展特许加盟会员以及提供的IT系统、培训等后台支持工作,去深入了解区域市场的人文环境、竞争态势、操作规程等,并逐步夯实整个后台支持系统,为日后直接运营做能力的储备。

  借由这种特许制度累积的各方面资源,21世纪不动产往往就倾向于逆势寻机并购,扩大直营的范围。目前直营的3个城市外,除了北京2005年开始自己做直营外,上海的180余家店铺主要发端自上海博邦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21世纪不动产在2006年10月完成对前者的收购,并回收了加盟合作伙伴新锦江集团的特许权;深圳的50余家的直营店面,则主要来自2008年7月,对戴德梁行下属负责二手房代理业务的“泛城租售网”的收购。

  “一直在当地做特许加盟,我们很清楚这些标的物各方面的状况,每当出现行情走低,个别中介出现财务困难,我们就会积极寻求并购。”据卢航介绍,现在上海、深圳一些中小型中介已经出现了大范围的经营困难,个别人开始亏本甩卖,“一个装修十几万的店铺,现在有人不愿意亏损下去,三四万就急着出手,如果位置不错,团队也不错,我们就会积极介入。”

  在京沪深三地,21世纪不动产目前都维持着加盟店与直营店并立的局面,卢航承认,彼此确实会存在竞争,“我们会制定一些原则来协调这种矛盾,比如店铺的间隔超过150米,我们当面承诺不去挖人等等。”加盟店铺的选址以及扩张数量都要经过21世纪不动产审批,店铺的品牌授权期是5年,到时21世纪不动产可考虑收回。

  当然,逆势扩张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压力,因为收购的店铺以及发展新店(在一个区域,维持品牌影响力,店铺需要一定的基数规模),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亏钱的,这同样有助于解释21世纪不动产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出现了0.73亿和1.32亿的亏损。不过,在卢航看来,中国地产行业的周期由于政策调控,比成熟市场时间短暂很多,有机会快出手才能赢得战略的先机,“我们之所以赶在2010年初,赴美国上市融资8700万美元,就有巩固财务资源、适时开展并购的战略考虑。”卢航说。

  当然,这种扩张模式在店面整合、提高运营效率方面,较之直营扩张具有更大的压力,卢航说,包括提高用户满意度在内的内部细节管控,将是今年工作的重点,“至于直营城市的扩张,我们会慢慢做,就目前公司内部的资源能力,也就仅仅能支持每年2-3个城市的扩张。”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