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乡一体化 风景美如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08:07  经济日报

  城乡一体化 风景美如画

  对话人———

  韩 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王 翔:江苏省常熟市委书记、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朱亚辉: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党委书记

  常德盛: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

  策划人———

  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城乡一体化不是一样化

  防止城乡统筹走形变样

  韩俊: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大家广泛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新农村建设,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城乡统筹,各地有各地的特点。一些县市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效,探索出了新的机制和模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大发展,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但也有一些地方以统筹城乡为名,统农村的土地资源多,筹农村的公共服务少;统城市的建设项目多,筹农村的民生工程少。这些做法背离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宗旨。我们要反复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既要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要把握好方向,防止走形变样。

  王翔:您强调的这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常熟作为苏州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行区,多年来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呈现了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的可喜局面。

  近几年来,常熟进一步确立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统筹城乡规划为龙头,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涌现了蒋巷村、梦兰村、康博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为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俊: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农村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作为重要主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在调研中,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常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敢于创新,善抓机遇,是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者,闯出了一条“富民强市”的道路,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朱亚辉:听了两位领导讲的内容很受启发,我感觉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突出成果,就是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以我们古里镇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使我们由一个农业镇变成了工业镇,去年全镇的工业销售额达到300亿元,财政收入10多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6000美元。但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农村,相反是更有实力反哺农村了,古里镇被评为苏州市科学发展的十佳乡镇之一。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乡镇一级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城镇更像城镇,农村更像农村。

  韩俊:你说的很对,城乡一体化不是一样化,不是把农民都赶到城里来,而是让城市现代化,农村也现代化。常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

  常德盛:说到这个,我特别有感受。我在村里当了44年村干部,可以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的。我们蒋巷村农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农民吃的是新鲜的粮食蔬菜、呼吸的是新鲜空气、享受的是田园风光,我们既能与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能保持美丽的江南农村风貌。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我们的江南乡村景色特别美,谁看都喜欢。

  立足于农业农村

  促进农民致富

  韩俊:常熟推进城乡统筹立足于农业、农村,重点放在促进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上。个别地方一说统筹,就盯着农民那点地,常熟则不是这样,常熟的农村富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每个村里还有土地,通过土地整治,村庄整理,节省出来一块土地留给农民开发,为村级集体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

  王翔:多年来,我们常熟市在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城乡统筹方面主要取得了四大成效:城乡布局构建了新框架、农民增收形成了新机制、现代农业迈出了新步伐、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我们启动了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按照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优化了城市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和功能布局。我们在规划的指引下,全面推进了村、镇区划的调整,从原来的34个镇和3个场合并调整成现在的10个镇和一个虞山林场,行政村由原来的653个合并为现在的224个。

  同时,我们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更注重全面提升城镇建设的水平,做优做强中心城,做精做美中心镇区,加强公共配套设施,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从而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和集聚能力,全面推进农民的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目前已有6万多农户进入了城镇,或者是集中到居住区居住。

  韩俊:构建城乡布局的新框架非常重要,推进农民的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是个好办法。

  朱亚辉:我们古里镇就是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

  王翔:常熟的现代农业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另外我们形成了有江南常熟特点的特色农业,基本形成了以优质大米、特种水产、畜禽养殖、蔬菜果品、花卉苗木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高效农业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7.2%。同时,我们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积极鼓励专业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全市4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十万户的农民,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整体的产出效益。

  朱亚辉:常熟的现代农业非常发达,像我们古里镇,是省里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我们3万亩基本农田都得到了充分的保护,而且低产变高产,低效变高效,农民在现代农业的改造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实惠。市委、市政府把现代农业也作为我们的亮点。

  常德盛:我们蒋巷村不仅搞现代工业,还坚持搞高效农业,搞新农村建设,既有获得“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的常盛集团,村民每人还有一亩多水稻田可种。

  王翔:常熟还注重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覆盖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联网供水;我们每个行政村都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保障筹资水平达到了每人400元钱,全市养老保险覆盖率、社会养老保障率、农村合作医疗参入率均超过99%;我们所有的乡镇都被评为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

  韩俊:王书记如数家珍般地讲了他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做的实事。基本上全国这些城乡一体化推进比较快的地方我都去到了,常熟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可以说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从2009年开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把常熟列为固定调研联系点,主题就是城乡一体化。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常熟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一个文件,标题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有30条,讲得很实在。他们明确了一个发展思路,就是常熟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建立在农业农村萎缩的基础上,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际上常熟也是这么做的,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常熟走出了一条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四轮驱动”的协调发展道路,常熟的农业也走上了以科技为支撑的规模化、高效化、生态化的路径。

  王翔: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更加注重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我们那里没有出现农村凋敝、农业衰退的丝毫迹象,相反,我们的农村更美了、农业更强了、农民更富了。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消除公共服务差异化

  韩俊:我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要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消除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异化,使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服务。

  常德盛:当年毛泽东就讲要消灭“三大差别”,现在我们常熟的城乡差别确实在逐渐缩小了。我们村过去种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我们蒋巷村也种田,但都是机械化操作了,不种田的农民就进工厂、搞三产、开商店,务工务农经商都能赚钱。我们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各种社会保障也多了,比如农民养老,以前靠子女,现在靠社会保障,我们蒋巷村养老金从55岁就开始发,每个月按年龄段从300元到600元不等。另外去年我们社区股份分红人均还得了4000元左右。

  韩俊:你们搞了社区股份分红?

  常德盛:对,今年分红能达到人均5000元。

  韩俊:去年人均年收入是多少?

  常德盛:两万元多一点。

  韩俊:是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倍,常熟市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是排在前头的。

  朱亚辉: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不是剥夺农民的利益,而是把空间留给发展,把利益留给农民。

  韩俊:这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常熟强调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农民都成了股民,都持股分红,现在常熟农民入股分红,资产性收入在全国几乎是最高的。

  常德盛:我们农民的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改善了。我们蒋巷村家家有别墅,比城里人的住房条件还好;城乡供水实现了一体化,我们与城里人一样都吃长江水;我们村里还建了电影院、篮球场及各种娱乐设施,农民日子过得比城里还好。

  韩俊:这个村里绝大部分农民已经离开了土地,已经变成了工人。你们村里外来打工的多不多?

  常德盛:我们村外来打工的大约有2000人,我们给他们和本地农民一样的待遇,给他们提供职工宿舍。

  韩俊:衡量城乡一体化程度高低,首先是看城乡收入差距有多大,常熟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县市之一,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及各种社会保障水平,也排在全国的最前列。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确保农民多渠道稳定增收

  王翔:常熟已经基本形成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现在,农民增收既有经营性的收入,又有工资性的收入,还有财产性的收入,再加上政策的反哺机制,这样几个方面相结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从我们常熟市的整个经济发展来看,乡镇工业发展比较早,商贸比较繁荣,我们全市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17000家,个体工商户达到64000户。从就业来讲,现在我们90%左右的农民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中就业。再从我们的投资性收益来看,目前我市已经组建的三大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540家,去年实现分红总额达到5100万元。从政策性的保障来看,我们有农村低保、医疗和养老保险、老年农民补贴等各种保障,再加上对农业和农民的一些直补,构筑了新的长效增收机制。

  常德盛:我们农民来钱的路子确实越来越多了。

  韩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我认为,一是按照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更加自觉、更大幅度地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把与“三农”有关的项目作为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保证财政预算内农业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并建立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抓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农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支农体制。二是积极开拓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培育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规范土地税费管理。统筹土地税费收取和使用,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朱亚辉:有了中央的政策支持,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就更宽了,我们基层干部为农民增收服务的办法也更多了。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推动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

  韩俊:刚才市委书记、镇委书记、村党委书记,从三个层面介绍了常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情况。我觉得常熟的城乡一体化能够达到现在这个程度,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强调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委、市政府在强力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王翔:我们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主要是从这么几个方面来推进。第一个方面是城乡的基础设施要全面对接,这个投入很大。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是通达的水平、道路等级还要进一步提高,否则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新一轮的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预计整个工程大约需要修建690公里,投资约30亿元左右;还有就是公共交通方面,我们在实现村村通公交的基础上,又率先启动了镇域公交的方案,把各乡镇之间的公路交通都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每一个乡镇的“小交通网”带动了全市的“大交通网”,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出行;另外就是饮用水的保障,我们率先启动了全区域联网供水,现在我们自来水入户率接近100%;再有就是我们启动了城乡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投资20亿元左右,实现污水管网的全覆盖。

  第二个方面是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要实现城市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举个例子来讲,比如医疗卫生,我们每个镇都设有中心卫生院,但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渴求有更好的医院和更好的医生,如果我们不能把市区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农村,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主要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由市里面的大医院到乡镇设立分院,提高那里的医疗水平,这样让农民看病更加便利。还有就是由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采用联营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让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老百姓的就医愿望得到满足和实现。再从教育来讲,我们出台政策,鼓励城里的学校与农村的学校双向挂钩,老师双向互动教学,效果也很好。

  韩俊:朱书记可以算一笔账,你们这个镇一年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有多少钱是用在农民身上的?这就能说清楚资源要素配置是怎么向农村倾斜的。

  朱亚辉:我们镇里可用财力有2亿元左右,其中用于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地农民补偿等政策性的支出大概在4000多万元。另外,每年大概有3000万元用于农村的改造,包括农村道路改造、农村绿化、污水处理等。

  韩俊:一般讲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主要是讲钱,常熟已经超越钱了,除了往农村投钱以外,王书记他们思考的就更深了,他们要把好医生、好老师这些优质的人力资源引到农村去,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过去很多农民感觉到政府天天都在忙工业的事,忙开发区的事,忙城市建设的事,但你到常熟却可以看到,现在政府的职能已经完全覆盖到农村了,各个部门都在忙农村的事。

  常德盛:现在政府各部门的人都在为农村服务,去年市里表彰会还叫我们村里作为代表给服务优秀的部门发奖。

  韩俊:政府的钱能不能投到村这一级来,村里能不能受益?

  常德盛:能啊,我们平时生活中涉及到的医疗、饮水、教育、养老保险、购置农机等,都能够得到各级政府的补贴。

  韩俊:主要是政府掏钱?

  常德盛:对,政府掏钱,就包括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政府也有奖励。

  王翔: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也要通过奖励来实现。

  韩俊:常熟提出让农民均衡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首先体现在资源要素配置上。

  王翔:这里要补充一点,公共资源配置当中还有文化资源,包括科技信息资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搞远程教育,在每个村搞文化活动站,效果很好。

  韩俊:你们的资源要素确实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所以常熟在全面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常熟提出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期待你们真正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为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起到样本作用。

  嘉宾简介

  韩俊:1963年生,山东高青人,1989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问题。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翔:1962年12月生,大学学历。历任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董事长,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现任常熟市委书记、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朱亚辉:1967年1月出生,籍贯江苏如东。历任常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总监;常熟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沙家浜镇党委书记。2009年7月至今任古里镇党委书记,古里镇资产投资公司董事长。

  常德盛:1960年毕业于任阳农业中学,1966年9月任蒋巷大队大队长,1973年9月任蒋巷大队党支书记,2004年1月任蒋巷村党总支书记,2004年12月任江苏常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6月任蒋巷村党委书记。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妙语集锦

  城乡一体化不是一样化,不是把农民都赶到城里来,而是让城市现代化,农村也现代化。

  ———韩 俊

  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更加注重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我们那里没有出现农村凋敝、农业衰退的丝毫迹象,相反,我们的农村更美了、农业更强了、农民更富了。

  ———王 翔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乡镇一级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城镇更像城镇,农村更像农村。

  ———朱亚辉

  我们村过去种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我们蒋巷村也种田,但都是机械化操作了,不种田的农民就进工厂、搞三产、开商店,务工务农经商都能赚钱。

  ———常德盛

  上图:韩俊(右二)与王翔(左二)、朱亚辉(左一)、常德盛(右一)在进行交谈。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下图:在河北玉田县召开的农机展销会上,新型机械引人注目。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湖南新宁县白沙镇新民村村民在收摘百合球根。杨岸晖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