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00:02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王菲实习记者 孟思思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金融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民企情怀
作为北京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中国金融高峰会”日前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为“金融重建与经济发展”。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金融再改革应该扬帆启航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次经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都会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是深刻的、全面的,将影响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新的变革在经济层面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转变,调整,创新,升级。转变就是要转变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就是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创新就是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科技创新来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竞争制高点。通过转变调整创新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金融的发展、金融的创新对于有效调节产业结构,对于有效转变我国经济向内需拉动型、向科技创新转变,对投资、消费、储蓄结构的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对于金融杠杆这个支点,一要科学有效地监管,二要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应该在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和更加有效的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来实现金融业更加健康、更加持续和更有效率的创新。使金融成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我还要强调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低碳型绿色金融建设,支持中国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科技创新型金融,为科技创新的启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小企业的金融,为中国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为中国小企业吸收更多的就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的创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需要金融强有力的支持,需要金融加快自身现代化,而这种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之上。

  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金融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的服务,改善自己的效率。所以,中国金融业再次改革应该重新扬帆启航,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

  资本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当前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不断提高市场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要求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以发挥功能为主线,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完善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通过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公司债券市场规模,丰富交易所市场债券品种,不断提升交易所债权市场的吸引力,强化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有效满足相关企业日益增加的风险需要。

  第二,以市场化为导向,进一步培育市场化创新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和市场主题风险管理,大力加强市场法制基础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场诚信体系,健全市场约束和价格约束,完善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机制。

  第三,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积极稳步地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落实好创业板的定位,培育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国情场外市场发展路径,积极研究不同层次市场间的短版机制,逐步形成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四,以加强监管为抓手及时防范和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加强常规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违纪行为,

  进一步深化对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新业务的监管认识,逐步把握新的规律和特点,强化对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检测和跨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平稳运行。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

  金融创新要为民企服务

  后危机时代全球很多结构矛盾仍然继续存在,这些结构矛盾的解决有待金融业的改革,尤其在中国,金融创新、金融重建的路还很长。中国未来的成长在目前的环境下,要加快进行结构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在全球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继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要从过去30年主要以投资,以出口带动转为以消费、以服务业来带动,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所谓低碳或者绿色经济的转型。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金融业的重建、创新。服务业、消费业、内需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我们国家民营经济在金融上得到的支持都是严重不够的。我们国家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主要的贷款对象还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大项目。但是,非国有经济实际上已经占到了整体GDP规模的一半以上,但他们拿到的贷款少之又少,微之又微。

  一方面,我们国家仍然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继续面临着就业问题,比如说沿海地区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了劳工短缺。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却找不到工作,这实际上揭示着一个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但是,在转型过程中,非公有经济,私营经济实际上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服务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服务业往往是中高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参与服务业的除了金融业以外,大多是以民营企业、非公企业为主。未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创业板市场基本全是民营企业,而且以民营中小型科技创新性企业为主。有了这么一个市场机制后,应该要推动中国整体私募股权基金等市场,这样就很容易让很多的中小型创业型企业能拿到钱,拿到他所需要的基金,来实现其发展。

  大家知道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比重一般都在60%到70%之间,美国是占70%。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占GDP比重是40%,在发达国家一般也都是65%到70%,所以我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下一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拉动力的转型为鲜明标志。在这个过程当中金融服务业有一个非常大的重建和创新过程,要从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尤其要发展我们的私募股权投资,创投以及孵化和天使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融资平台,和融资市场。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哈继铭

  应重新考虑是否加息和升值

  首先,现在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房价4月份涨了12.8%,GDP一季度涨11.9%。这些是所谓滞后指标,即便未来几个月通胀会上升,也是预料中的事情,没有新的信息成分。而一个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看新形势的变化,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政策。眼前新的信息是什么呢?是欧洲债务危机,是我国在4月中旬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影响。

  欧洲这场债务危机,对我国以及全球经济至少有四方面的影响:第一,欧元的贬值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会抑制中国的出口。第二,欧洲一些国家的财政紧缩也意味着他们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会走弱。第三,一些金融指标显示全球的信贷货币市场条件正在出现紧缩,和一定程度的恶化。第四,欧洲的债务危机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那些国家作为我国贸易伙伴会影响我国。比如美元对欧元大幅升值,可能会导致美国出口增速的下降。日元对欧元升值幅度更大,也会导致日本出口增速的下降。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的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或竞争性,我们有可能看到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受到欧元贬值的负面作用,从而影响其自身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欧、美、日,接下来我们的出口增长速度也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那么当初在制定一些退出政策,或者是一些比较紧缩的政策时,我们是否充分考虑到了以上四个因素呢?如果没有的话,我们的政策是否需要进入一定观察期,搞清楚外部环境的影响。

  其次,中国通货膨胀的同比数据可能会继续上升,3月份2.2,4月份2.8,估计5月份会达到3.2,甚至6、7月份可能达到4以上。这不足为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去年6、7月份的物价所造成,低基数会推生这种变化。再有,美国4月份的CPI已经进入通缩,欧洲接下来要进一步紧缩财政,甚至国内要减薪,降低社会保障,内需将会急剧的萎缩,所以欧洲也不会有通胀甚至会有通缩。那么两个大经济体出现紧缩,中国会不会自己单独通胀呢?

  中国进入WTO之后,从来没有在国际环境通缩的背景下,自己产生通胀的。我国与国际物价水平变化的相关度日益增强,因为中国是贸易极其开放的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加起来占到GDP差不多80%、90%的样子。所以在现代西方国家出现通缩的背景下,如果说中国会出现很大的通胀,至少短期很难。因此在分析通胀的时候,要把中国放在一个国际大环境来看,我们应考虑加息是不是还有必要,升值是不是会推迟。其实这半年人民币对欧元已经升了接近15%,即使对贸易伙伴一揽子货币也差不多升了5%,所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

  中国外企协会租赁委副会长屈延凯

  融资租赁发展空间还很大

  第一是服务业,要真正成为现代的服务业,必定要是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如果其经营是服务自己创新、设备自己投入,那么无法做强做大。所以服务业应当有定位于服务业所需的设备、设施的专业租赁公司。同时,融资租赁业本身有银行成立的租赁公司,有专业厂商,专业能力的租赁公司。银行好比书库,金融租赁公司好比水道,小型租赁公司和出租服务商就是毛细血管。再有专业化、连锁化,把服务与设备和资金流通的这种渠道沟通了,我们很多难点就解决了。

  第二个是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创新,生产了就卖是一个商品经营,如果生产的设备租出去资产还有,现金流回来了资产还在帐上,这就变成了现金和资产的经营,所以有研发有制造有销售,有租赁,有配件供应,有二手市场再制造,这就是绿色制造业。而融资租赁在这里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第三环,有了融资租赁可以让我们制造业抵御经济发展周期的冲击,把好客户都卖给他了,等经济危机来了他负债高了也不能再买。如果我们租给他让他减轻一次性支付压力,让他的客户负债比率还比较好,那有经济危机的时候就能够扛一扛。

  第三个是加快公共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在国外政府采购往往是融资租赁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和政府授权的国有企业运用融资租赁机制,以财务预算为支付保证,拉动银行和社会资金,跨领域,跨行业配置应税资源和扣税资源,扩大政府采购和投资能力,增加增值税和所得税收入,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个是服务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鼓励农业设备制造和经销商设置专业化的融资租赁公司,参与融资租赁方式,培育农业机械化、耕种、收割的专业化服务公司。由农机手培育成专业化手,采取公司制农民承包经营,公司提折旧农户增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中国农业特色化的生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促进碳金融快速发展

  碳金融是环境金融的分支,主要是创造基于市场用来完成环境目标和转移环境风险的金融工具。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的企业提供信贷,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近些年,国内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总的来说国内金融机构在还是明显落后于国际银行同业,同时我们也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国内一些银行推出了创新的碳金融信贷方式,树立可持续金融发展理念,参与环境交易所的建设,开发一些跟低碳有关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等等。虽然落后于国际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努力和发展的空间。

  那么,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应该做一些什么?

  第一,商业银行内部应该加强碳金融知识的传播,加强内部低碳管理,计算碳排放量,提出一个内部减排目标。

  第二,选择适合商业银行的碳金融治理结构,积极应对碳金融的发展机遇,也就是说对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讲,要加上低碳的概念。发展碳金融可以从两个治理结构当中进行选择,一个是分散的治理结构,由董事会制定具体碳金融的策略,各个业务部门来开展碳业务。这样可以紧密结合战略,适应多方面的要求。第二个是集中的治理结构,由董事会牵头专门建立一个可持续金融部门,集中开展碳金融业务,这样专一和集中地发挥优势。

  第三,与交易所开展一些合作,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第四,加快碳金融公司业务发展,积极拓展能效融资、清洁发展机制业务等低碳公司业务。

  第五,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帮助客户识别气侯风险,和客户建立长期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气侯变化对实体经济来讲是有影响的,商业银行有两个方面可以来拓展业务,一个是针对现有的信托资产,把气侯和风险的环境因素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去。另一个是针对银行现有和潜在客户所产生的风险,银行应该开展风险方面的提示和教育。

  第六,加强气候政策和低碳产品方面的研究,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来推动这方面政策的制定。事实上商业银行在行业信贷方面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有的还有很强的研究团队,从银行信贷角度或者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对行业进行研究。那么就能够很好地结合碳金融的业务,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也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第七,探索建立气候变化的指数,开发消费碳金融的产品。不仅是在公司业务的领域,还要在个人金融领域开发和低碳经济相关的产品,比如低碳消费,绿色汽车信贷,绿色抵押贷款等等,来促进低碳消费。最后可以考虑开展对新能源,清洁技术和其他碳排放工程的直接和间接的投融资。

  华夏银行首席信用风险官邓刚银

  行业面临绿色金融发展机遇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都将低碳领域作为大规模经济刺激的重点,力图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当中获得优势。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来看,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低碳产业,既包括传统钢铁、有色金属、建筑等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也包括多金硅、智能电网、碳存储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低碳能源,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石化能源储量的逐渐枯竭,风能、太阳能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2008年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1150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这些数字将达到4500亿美元,2020年达到将超过6000亿美元。第三是发展低碳技术,包括传统部门也涉及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众多领域。四是碳金融交易,预计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交易市场。以上四个方面的低碳经济为金融创造绿色提供了难得机遇。

  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发展绿色金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融作为现在经济的核心,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正是金融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变,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发展绿色金融是履行国际承诺,实现减排目标的需要。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宣布我国争取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化的比重达到15%左右,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09年下降40%到45%,这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指明了方向。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利用绿色金融减少低污染,能源利用好的行业并积极鼓励节能环保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从而减少经济发展的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发展绿色金融也有利于通过融资方面的约束,对两高一低的企业进行更新改造。

  第三,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业务转型的需要。发展绿色金融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在业务转型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业务的同质化、客户的同质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低碳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有着巨大的商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金融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机会和创新空间。因此,发展绿色金融是银行业面临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王志伟

  金融监管需要国际国内协作

  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事情,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我国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稳步推进;建立一个为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智力服务平台,需要扎实做好,一步一个脚印。

  对于我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施的4万亿投资计划,拉动内需,推动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不能改变,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了新的硬件保障。不管西方经济学者出于何种用心,要客观理性看待西方学者的声音,不要陷入别人设计的战略陷阱。

  全面的金融监管协作十分重要,在国际层面上,要建立全球或者区域性的统一监管组织是不现实的,但是监管当局应该通过国际多边组织等共同推进监管原则,必要时采取非常时期监管行动统一以及监管信息的共享等举措。在国内层面上,监管当局还应该加强和央行的宏观经济部门的协作,采取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周期的宏观措施。

  在金融秩序方面,我们一方面要重整国际金融市场,另一方面要重定国际金融规则,其次重组金融中心,最后要重构国际金融管理。

  积极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利用机遇,争取实现创新,使金融体系、金融秩序和金融改革发展通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货币政策上,不要单纯地把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的金融改革一定要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方向,进一步加快步伐。

  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制定虚拟货币体系的发展战略研究,加大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支持力度,为抢占互联网虚拟价值定价权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互联网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应该是中国取得世界货币霸主地位,这才是中国最根本的战略利益。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大海洋战略,中国的空天战略,才有目标和方向。

  组建一个专家学者团队,潜心研究,创造出适合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理论体系,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的创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需要金融强有力的支持,需要金融加快自身现代化,而这种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之上。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不断提高市场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

  工业化、城市化的下一个阶段,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拉动力的转型为鲜明标志。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服务业有一个重建和创新的过程,要从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尤其要发展我们的私募股权投资,创投以及孵化和天使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融资平台和融资市场。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哈继铭——

  中国进入WTO之后,从来没有在国际环境通缩的背景下,自己产生通胀的。在现代西方国家出现通缩的背景下,如果说中国会出现很大的通胀,至少短期很难。

  中国外企协会租赁委副会长屈延凯——

  经济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资源配置,而融资租赁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创新,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战略举措。发展融资租赁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在促进中国碳金融发展领域,商业银行大有可为。近几年国内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落后于国际碳金融业务的发展,还有许多努力和发展的空间。

  华夏银行首席信用风险官邓刚——

  低碳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有着巨大的商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金融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机会和创新空间。因此,发展绿色金融是银行业面临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王志伟——

  组建一个专家学者团队,潜心研究,创造出适合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理论体系,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理论指导。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