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整合加速 掀资本淘金新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 10:06  中国经营报

  李辉

  尽管业绩不佳,但是借助《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的契机,5月25日长江投资(600119.SH)强势冲击涨停板。这是一家有上海国资背景的物流公司,其精心打造的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定位为全国的物流交易中心、货物中转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业界认为将受益于该《规划》。

  这只是一个缩影,5月25日当天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申达股份等上海本地股均有不错的涨幅。有上海私募基金负责人相信,随着《规划》细则陆续出台,对长三角地区资本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

  资本市场期待细则

  长三角地区无疑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也与之相匹配。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数量约160家、浙江省约140家、江苏省约130家,合计430家,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中占比超过1/5,其流通市值也占总流通市值的1/5左右。

  此次批复的《规划》,是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并再次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事实上,多年来长三角就是按照这个设定发展的,此次《规划》只是给了一个更为正式的名分,”上海知名私募基金世诚投资执行董事陈家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长三角本身就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消息对资本市场的刺激,并不如近期新疆振兴规划对相关上市公司板块那样强烈”。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规划》内容中,明确长三角定位和配套的实施路径,这无疑将给区域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从长期看,长三角的投资看点将是产业升级与发展新兴战略,区域专业能力提升,以及区域协同效应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力提升。

  陈家琳认为,《规划》出台后,长三角地区政府部门将会向中央要求更多的优惠政策,有关部委的支持细则也可能逐步落实,对于相关行业或公司肯定是利好。

  淘金路线图

  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李认为,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宜抓住重点,可从强强联合、资产注入、重组借壳这三个方面把握好市场机会。

  他们相信,区域振兴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尤其是区域内强强联合的上市公司,将可望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长三角区域中,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与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上海的制造业将会逐步向周边迁移,上海产业中的工业比重也会逐渐缩小,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例如近期便有上实和上药集团的大整合、东航与上航合并、新世界等上海地方企业与央企的行业整合大动作。

  资产注入型机会也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因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把优质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从而可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提升其盈利能力。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上市公司众多,其中不乏被国资控股的,背景深厚,或者属于大集团小公司类型,长期来看存在资产注入预期。例如上海房地产集团对中华企业金丰投资的整合、高淳陶瓷置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四所优质资产等案例,均为其带来飞跃式发展。

  另一方面,壳资源公司炙手可热。重组借壳型多发生于长三角区域的绩差公司身上,比如一些资不抵债的公司,往往会发生“乌鸡变凤凰”的奇迹。例如海通证券成功借壳都市股份,开创国际重组变身为远洋捕捞公司,*ST琼花和*ST张铜也分别因江苏国信和沙钢集团重组借壳,才得以从退市边缘悬崖勒马。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潜力和机会。东海证券的桂方晓指出,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枢纽港的建设、低端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逐步转移、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转型,如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区域的后续成长性,并不亚于重庆、皖江等新兴经济带。

  此外,去年底迪斯尼乐园落“沪”、世博会召开、京沪高铁提速、上海“一个枢纽、六个中心”的长期规划等重大动态,都将使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充分受益。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