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喀什从来就是个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07:30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邦松

  一

  在整个乌鲁木齐到喀什的飞行途中,我都没有向窗外张望。我刻意压抑自己的好奇,只希望我与喀什的遭遇能更加刻骨铭心。作为一个曾在西部生活过、而在之后的十年再也没能回到西部的人,此次喀什之行更像是自己西部情结的一次报复性反弹。你不是思念西部吗?到了喀什,就到了西部的极致。

  北部的天山、南部的昆仑山、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有东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将喀什环抱其中,在这些拥有伟大名字的群山和大漠注视之下,喀什所受的宠爱已毋庸置疑。冰山上的融雪让这片土地成为沙漠中的绿洲,也让它成为几千年来丝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

  如今,驼铃声已渐渐远去,但在西部荒漠伫立数千年的喀什从来就不是一座寂寞的城,在每一段中国历史中,喀什都是一座有使命的城市。

  二

  走出机舱门,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周围的风景,强烈的阳光已将我浑身包围。我做了一次深呼吸,希望能唤醒埋藏在感官深处的记忆。每个在西部生活过的人都能闻得出西部的味道,只是,在喀什,这种味道尤其浓烈。那是一种着土腥、香料、羊膻混合而成的味道,是一种属于大地的奇特体味,就像一位苏格兰长者曾经说的那样:东方只不过是一种气味!

  很快我就看到了辽远平原之外耸立的群山,因为机场在喀什的北部,这些山应该属于天山的余脉。他们伫立的方式满足了我对西部大山所有的想象。苍峻挺拔,冷漠孤高,神圣得令人肃然起敬,与内地的群山不同,西部的大山仿佛只是用来膜拜,而不是用来亲近的。

  三

  在即将走出机场的时候,我内心开始忐忑,一种叶公好龙般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是我梦想的地方,但当她真正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却开始畏缩。我知道这种内心的不安大多源于去年7月那次激烈冲突,但也正是那次冲突,让我更渴望了解那个被我们称为同胞的民族:维吾尔族。在喀什共生活着33个少数民族族群,其中维吾尔族占了8成。在这里,汉族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容易换位思考,了解作为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

  在乌鲁木齐时我也能看到大量维族人,但在那里,如果你不想,你可以不用跟他们有任何交流,但在喀什你是无法回避维族的。当然,我也不想回避,而且这正是我此行的目的,了解这片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

  我像每一个故作镇定的记者那样上了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年轻的维族小伙。留着一瞥小胡子和卷曲的、略带棕黄色的头发。他把一首维语歌曲开到一个恰当的音量,然后启动了汽车。车开出一段时我试图打破车内的沉默,我用问北京的哥的常规问题来问他,这里跑出租好不好拉活,油贵不贵?这个小伙看起来似乎比我还更急于打破沉默,见我问他,马上很热情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告诉我这里的出租都是加天然气,一罐气不到20元,能跑180公里。他一个月能赚大概四五千元(似乎不必北京的的哥少)。

  机场到市区的路很短,所以这次谈话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不安的心情也因此平复了许多。

  四

  第二天早晨,我8点起床,匆匆洗漱之后,便赶往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我想了解维族要从了解清真寺开始,而了解清真寺要从早晨开始。

  我还是去早了。喀什与北京有2个多小时的时差,当我到达清真寺时,那里电子钟显示的时间是6:30。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喀什老城的核心,这座古城以清真寺广场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这中规划即使在伊斯兰世界也并不多见。我在清真寺门口徘徊了一会,观察这里是否允许一个汉族人进入。当我看到清真寺门口有一个售票亭时,我知道这是对外开放的。但可能由于时间太早,售票亭并没有人,于是我带着一点点逃票的乐趣成为了这座寺院清晨的闯入者。

  里面是一个院子,院子很深,种了许多白杨树和我不知名的树种,并且有一个玫瑰花园。我曾去过兰州的清真寺,与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这里要大得多。

  因为时间还早,室内的祷告场所还没有开门。但已经陆续有人在室外祷告,室外祷告的场所铺着地毯,规模很大,估计能同时容纳几百个人做祷告。我在柔软的地毯上轻轻踱步,仔细体味伊斯兰教,这个在地球上有着15亿信徒的宗教的神秘与庄重。

  这时,在祷告台下方突然有一个老者用汉语大声跟我打招呼,老远就伸出手臂,似乎要同我握手。我赶忙迎上去,也伸出了手。这时我才看清这是一个年龄在60上下的维族老者,他用粗糙的大手我住了我,另一只手变戏法似地从兜里掏出了一直笔递给我,接着又掏出了一朵玫瑰花。我不太理解,当我能肯定这是友好的表示,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馈赠。

  他问我从哪里来,我说北京。我反问他怎么称呼,与这座寺院是什么关系。他说自己的名字时,我只能听懂“买买提”这三个字。他用非常生涩的汉语说自己是一个裁缝,也是来这里祷告的。

  五

  买买提老汉陪我在清真寺转了一会,之后他提出可以带我逛逛老城区。我欣然接受他的邀请。走出清真寺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周围是维族人开的巴扎(集市),由于时间尚早,大多没有开业。但已经有许多维族人聚集在广场,三五成群地在聊着什么,这使他们每天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就像汉族的居民喜欢到广场散布一样。

  巴扎后面就是维族的民居了。喀什的老城民居大多由土块和砖坯垒成,并以最常见白杨木作为房梁和支柱。 这些老城区的民居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年来,政府决定对一部分民居进行拆迁,一部分进行改造。买买提的房子就属于拆迁之列,现在他一家人住在政府安排的招待所。我问买买提,你更愿意住楼房还是原来的土房子,他回答说:楼房。

  我不敢肯定有多少老城居民持同样的答案,但拆迁已经开始了。他们将会搬进更现代,更安全,更舒适的楼房,这对老城区的居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改变。这对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巷子深处,有一处小学,现在正是上学时间,许多维族小朋友正结伴往学校走去。没有大人护送,他们就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那样,欢快地踱着小脚步,开着属于小学生的各种玩笑。

  我跟随这些学生往他们学校走,老远就听见广播里正播放着号召学生集结的歌曲,不是我们以前上学时常用的迎宾曲,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