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行业分类难住投行:小公司估值谁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分类越来越细,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分类已经很难概括所有行业。“360行”已经过时,这给投行部门对部分企业IPO进行行业定位带来一定困难。

  日前,一家已经通过发审会并将于下月进行IPO的公司财务总监在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交流中表示,公司主要从事表面材料及应用材料的设计与加工,产品运用于民用家电、汽车等领域的表面涂料设计与加工。但在行业分类时,投行部门却犯了难。“用传统的加工行业定义,这显然是与公司的科技属性有所背离;但以高科技如新材料定义,却让我们自己都有‘名不副实’之感。”这位负责人坦承。

  小公司行业分类“大有文章”

  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从事了10余年,在中国经济和民用消费领域大幅度增长的过程中,公司主营业务也得到了发展。但应该如何清晰地划分其隶属行业,这确实是个难题。”熟悉上述公司情况的一家投行总经理表示,今年中小型企业的上市步伐加快,这反映出这些公司所属的细分行业市场空间很大,“有时候,连卖方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也弄不明白公司应该划给哪个行业研究员。”据他介绍,在公司行业分类方面,目前卖方机构如券商对某家公司的分类主要参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有时候也参照大型券商如申万行业分类的标准,但一些相对特殊的行业,往往无法精确定义其行业归属。

  一位有着15年从业经历和丰富公司保荐经验的上海地区某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称,新公司的估值往往“随行就市”,即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一、二级市场定价水平。如果以传统行业估值,那公司估值和发行市盈率要相对便宜;如果是新型行业,那么公司估值就高,公司募集资金时可能获得更高的市场定价和IPO资金。但如果是“挂羊头卖狗肉”,伪装成高新科技企业,那么对买方机构、投资者和舆论来说,也是极不认同的,“最后还会给卖方机构带来麻烦”。

  在上述这位专业人士看来,今年来的不少新公司中,确实存在着上述行业归类的尴尬。根据他以往经验,保荐机构在对公司进行行业分类时考虑最多的还是公司的主营产品和业务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行业分类宜粗不宜太细,否则,太专业的行业术语让大家可能听不懂。”这位专业人士表示。

  机构加大研究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来发行的深圳中小型企业中,不少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也越来越细,这不仅令上市公司自身也困惑于究竟归属哪个行业,也令一些买方和卖方机构犯难:究竟以怎样的标准给那些处于特别细小行业的公司进行估值。

  上海地区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增加人手,尤其是加强人员力量,对层出不穷的新型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但在短期内,我们现有人力只能满足大类资产的行业研究,对于特别小的行业可能无暇顾及。”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卖方机构的销售环节中,公司研究部门往往需要得到客户反馈以制订有针对性的投研报告,“我们会根据客户的意见来加强各行业以及公司的研究力量。”这位人士表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