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利共赢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主基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01:18  金融时报

  谢利

  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过去的5年当中,中美贸易额年均增长9%。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至3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78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另据美方统计,今年1至2月,美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5.2%,比整体出口增长17.2%高出38个百分点。

  记者谢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一次高层对话,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仅在两国国内上下引起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以“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为主题的此轮对话中,双方就加强经贸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重要问题展开交流和沟通,为今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定下了互利共赢的主基调。

  然而,在全球经济尚未彻底走出危机、经济复苏尚存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中美两个经济和贸易大国在对话结束以后,如何以实际行动化解彼此间的分歧,妥善处理好贸易失衡引发的经贸摩擦,实现互利共赢,仍将是最大的看点。

  当前,中美贸易中出现的种种争端与不和谐音,其根源在于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中的巨大顺差,这不仅是美国对华频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出发点,也是近来奥巴马政府出台5年出口倍增计划的矛头指向。在一些人看来,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吃了亏,中国占了便宜”,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以获取竞争优势,攫取贸易顺差。对此,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他援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一个例子:标有“中国制造”的ipod播放机市场零售价为299美元,其中中国组装出口只赚取4美元的加工费,而160美元被美国设计、运销和零售企业获得。如果客观地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以货物贸易中的顺差来判断中美经贸关系利益严重失衡的论断并不符合逻辑。

  事实上,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两国之间的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陆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从而产生大量贸易逆差。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从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另外,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但受限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从美进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仅在集成电路、机床和民用航天领域的进口需求就高达6000多亿美元,其中有大量产品受限于美国出口管制。

  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过去的5年当中,中美贸易额年均增长9%。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至3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78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另据美方统计,今年1至2月,美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5.2%,比整体出口增长17.2%高出38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9年,美对华货物出口额增长262.8%,是同期美国总体出口增长率的5.8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使中国成为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2009年美国对于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有23起,案件数增长了53%,案值占到了中国在全球受贸易救济调查资金规模的65%。今年1月以来,美国又相继裁定对中国产金属丝网托盘和电热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并对中国产钻管发起“双反”调查。贸易保护主义已严重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对缓解和解决其国内政治经济矛盾也无济于事。

  根据美国新近出台的5年出口倍增计划,未来5年要使其出口翻一番,即出口每年增长15%以上。由于美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到85%,只有15%为制造业,其中高新技术又是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只有通过扩大高新技术的出口,才有可能实现出口倍增的目标,并通过扩大出口最终增加就业,同时缓解贸易赤字。

  既然中美经贸关系如此紧密,双方都不希望看到所谓贸易战的爆发。对此,陈德铭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要实现贸易平衡,就应该从扩大对华出口入手,而不是限制中国对美的出口。根据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自美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18.3%,到了2008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下降到6.9%。如果2008年美方仍然保持18.3%的比重的话,美国当年对华产品的出口可以增加387亿美元。这充分说明,美国放松出口管制有助于中美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所说: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无论中美双方存在哪些贸易争端和贸易分歧,通过对话与合作,消除彼此间的摩擦,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共同促进全球经贸发展,都将是两国的最大利益所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