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光裕“官商大网”的话剧为何上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00:02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赵民望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黄光裕案”与社会期望的相反,仅仅作为一起刑事案件终结了。没有“大官”因为官商勾结落网,也没有拔出一个萝卜而带出“上千名各级官员”受贿的巨大“泥巴”。

  从判决书来看,黄光裕案所涉及的贪腐官员也就5位公安、国税系统的中下级官员;即便从其行贿的数额来说,多在数十万到上百万之间。很显然,以这样级别的涉案官员、以这样的行贿数额,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此前不少媒体所描绘的那样:黄光裕一案波及范围之大,当为中国历史之空前。这位昔日首富将牵出一系列政界、商界大腕,言之凿凿的结论是,“黄光裕斥资十几亿织就官商大网”。

  据悉,是黄光裕主动供出了自己的行贿行为,而各种“官商勾结”的版本都由此演绎而来。舆论之所以坚持“黄光裕斥资十几亿织就官商大网”的判断,或许与陈绍基、许宗衡、王元华等案产生了一定的联想,在这样的共鸣下,使公众把黄光裕案与此关联了起来。

  想象中的“史上最大官商勾结黑幕”并不存在,这是法律正义的体现,更是黄光裕的庆幸所在。尽管围绕此案尚存在一些未解的谜团,但是公众不仅不应当失望,而且应当乐于接受一个正本清源的事件还原。

  到此,黄光裕案依然值得深究。一起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何以产生如此的轰动效应?加入了太多联想成分的话剧,向公众演绎了怎样的社会心态?

  早在黄光裕将被起诉之前,北京市检察机关针对媒体的不确报道就有正式回应。可惜,公众的视线还是被引向了一桩“惊天官商勾结大案”上,似乎只有“官商勾结”才能解释一个“首富”的诞生与下场,也才能迎合社会对于富人、对于政府官员的心理纠结。

  仅从舆论执着地行动看,正在追求富裕的中国社会显然缺乏生长富人的土壤。当年的“原罪”之说,直到今天依然如故:富裕起来的人一定有多宗罪!

  发家致富的人一定就有“保护伞”?黄光裕的发迹很大程度上缘于其过人的经营手法,他的商业天才不用怀疑。至少到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黄光裕的发家是靠保护伞来实现的。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者与创造者都应当受到尊重,富裕起来的人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群之一。他们中,更多的人当然是不靠也没有“保护伞”的。

  面对一个共同富裕的目标,义愤填膺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口诛笔伐同样需要具有建设性。奇怪的是,我们能够容忍贫穷扎根,却看不惯富人的涌现。

  为富不仁、“保护伞”现象是存在的,然而这一切不能寄托于一出“官商大网”的破裂来改变!(26A3)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